书城管理风险博弈
10040500000078

第78章 国外篇(50)

高盛拥有无比雄厚的基础,才可以在金融危机中得以保留全名而改制,它坚实的基础是亨利·保尔森一手给它打下的。现在看来,保尔森的确有先见之明,走在了风暴的前沿。

保尔森自1974年加入到高盛集团,先后多次任高盛的高管,在进入新千年的最后一年他做到了高盛的最高职位。在经营高盛的30多年中,他“治军”严明,手腕强硬,在为公司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方面他毫不含糊。他对他的员工十分苛刻,曾经说:“(在高盛)15%到20%的人创造了公司80%的价值,所以很多人可以被裁掉,而不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在这样毫无情面的话前,高盛的员工各个胆战心惊,对工作丝毫不敢马虎,以免被无情地裁掉。

以权力向员工灌输强烈的危机感是保尔森管理高盛最显著的手段,在他的意识里好比有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亘古名言。只有时刻有危机感的人才能不断地自省、进步,而没有危机感总以一种安乐状态生存的人势必被社会淘汰。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失败才会有成功。而有危机感才会有成就感,在危机的状态下不断努力就会取得成就。尤其对于经营者来说,“危机”不是一种意外,而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地战胜危机中实现的。

正是保尔森加入高盛那一年,全球的经济处于石油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中,日本的日立公司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了扭转颓势,日立公司推出了惊人的人事管理决策。日立公司三分之二的员工享受“不带全薪休假”,这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一种忧患意识;对公司四千多名管理干部削减工资,使他们也产生了忧患意识;推迟新员工上班时间20天,使他们一进公司就产生了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之下,公司的新老员工,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更加奋发地工作,绞尽脑汁为公司创造业绩,最后日立公司得以走出困境,实现了丰厚的利润。保尔森对高盛员工的管理,与日立公司有很大的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