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风险博弈
10040500000144

第144章 国内篇(24)

他的蓄势得以石破天惊地爆发!

“我”的楼盘“我”做主

在房地产建筑的建筑上,潘石屹为他自己树立了别具一格的风格,这种追求卓越而又眼光独特的审美追求使他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管是在普通百姓之间,还是在同辈地产大亨之间,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把建筑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他负责的项目——建外SOHO,是北京心脏地带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他在北京引领创建了一个时尚现代化的商业社区,为金钱味道十足的CBD注入了一支新鲜的力量。他负责的另外一个项目——长城脚下的公社,是联合12位亚洲建筑师共同设计完成的一个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收藏馆,这一项目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项目一期已经完成,并作为一个公社风格酒店经营。

潘石屹对商业的独到理解使他不是单纯地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而是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同时,他把商业、生活娱乐化,坦诚面对社会公众,是中国广大传媒追逐的对象。在2002年时,他被国内外的媒体争相报道,《时代》曾在11月刊中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楼盘在品位上已国际化。”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座座建筑史诗巨作诞生于潘石屹和他的公司之手,他是一个已经基本娱乐化、善玩概念、精于反策划的地产商人,他——永远不做大多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房地产业的大腕。

SOHO出自潘石屹之手,具有别具一格的风格,而且潘石屹为它确立了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即散售商业地产——它的客户群体面向中国快速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而不是传统人们概念中值得拥有精品的大企业或500强企业。这种模式是立足于中国人最基本的消费,不简单追求国际大牌,在市场中不断修正的商业模式,它能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把根扎于中国经济的商业模式和公司,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以至可以在2008年把地产销售做好,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