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应用翻译研究
9965800000036

第36章 科技翻译(1)

翻译在技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科技翻译更是先进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科技翻译对于我们的国际资讯流通,甚至对国民的知识追求与素养提升都极为重要。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就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如果为追求译文的流畅而牺牲准确度,这样不但会造成科技信息的丢失,还可能引起读者误解。

科技文体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信息,其核心是关于客观现实及某种观念和理论的信息,也就是说,科技文体属于语言的信息功能或描述性功能。科技翻译的实质是信息的语际转换,其翻译标准是信息等价性。纽马克指出,“语言的信息功能核心是外部情景、某话题的事实、语言外的本体,包括报道的观点或理论”(The core of the inform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external situation,the facts of a topic,and reality outside language,including reported ideas or theories.-Newmark,1988:40)。诺德也认为“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向读者提供真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语言和文体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这一功能”(In informative texts the main function is to inform the reader about objects and phenomena in the real world.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and stylistic forms is subordinate to this function - Nord,1997:37),教科书、技术报告、报纸杂志文章、科技文件、论文、会议记录和议程等一类文本都具有这一功能。

作为“信息型”文本的科技翻译,如何在翻译中有效突出文本功能,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奈达认为,“内容的精确不应以(译文)对原作者的‘忠实’来判断,而应以传递的信息不被译文读者误解作为判断的基准”(Accuracy of content should not be judg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being true” to the author,but is not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message by those for whom the translation is intended - Nida,2001:129)。因而他主张,作为职业翻译,最重要的是有效传递意义,因为意义才是客户们确切想要和需要的东西。他们所关心的不是文本的形式特征而是文本的内容(For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what counts is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the meaning because that is precisely what clients want and need.Their concern is not the formal features bu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ibid:128)。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他认为翻译应该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以求得原支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可见,信息传递的效果、内容的精确与表达的规范应该是科技翻译的核心和基准,功能对等、信息准确真实应为科技翻译第一要义。要做到这一点,译文语言必须客观准确、明白易懂并具有可读性,使译文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从译文中获取相关科技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特别适合于科技翻译,因为,“功能对等”意味着译文必须使用一种“共同语言”,即一种“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和内容。体现在科技翻译中,就是一种客观精确、朴实自然、符合科技规范的标准语言,任何含糊晦涩、生搬硬套、华而不实的语言表达都是科技翻译的大敌。对于科技翻译的文体特点,纽马克指出:

Technical translation is primar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forms of translation by terminology,although terminology usually makes up about 5%~10% of a text.Its characteristics,its grammatical features(for English,passives,nominalizations,third persons,empty verbs,present tenses)merges with other varieties of language.Its characteristic format … is the technical report,but it also includes instructions,manuals,notices,publicity,which put more emphasis on forms of address and use of the second person.

科技翻译因科技术语而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类翻译,尽管这类术语通常只占文本的5%~10%,其特性和语法特征(例如英语中被动态、名词化、第三人称、虚词、现在时的使用)与其他语言变化形式融合在一起。体现这些特征的最典型的文本形式就是技术报告,但也包括说明书、用法指南、通知和宣传广告等一类文本,这类文本注重说话的形式和第二人称的语气。

(Newmark,1988:151)

但另一方面,正因为科技翻译追求的是精确与真实,就更应讲究译文的斟词酌句和行文布局,因为“信息型文本的格式通常十分规范”(The format of an informative text is often standard.-Newmark,1988: 40),特别是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不同的行文习惯和结构差异,更要求我们在行文用字时需倍加谨慎。更何况,“很大一部分此类文章通常写得不太好,有时还欠精确,‘更正’一些文章的内容和文体形式是译者通常要做的事”(…a high proportion of such texts are poorly written and sometimes inaccurate,and it is usually the translator’s job to ‘correct’ their facts and their style -ibid:41), 这就告诉我们,忠于原文固然重要,但固守原文形式而不顾信息内容的做法的确不大明智。翻译时不明了这一点,单纯强调传递原文所谓的“真实信息”而忽视读者效应,导致译文生硬牵强、佶屈聱牙,只会影响甚至破坏信息传递的效果。“科技翻译崇尚‘零感情’遣词,但又不能否定,科技翻译时有细腻的语气!‘专业术语’是科技翻译的一道‘坎’,科技翻译应该与约定俗成的术语‘接轨’,但是,作者的elegant variation(求雅换词),又让我们觉得曲径通幽;科技翻译呼唤逻辑思辨,但逻辑并不是一张永远严肃的面孔,字斟句酌,译文也会露出灿烂一笑;科技翻译:语句不是随意捏的‘面团’;名词也不怕重复:该简即简、该繁即繁,如此等等,也同样能让译文出新彩”(毛荣贵,2003)。

8.1科技翻译的核心:严谨准确客观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科技作品主要是述说事理,描写现象,推导公式,论证规律,其特点是行文规范,表达自然,用词考究。笔者认为,科技翻译应当坚持“信”和“达雅兼备”,亦即内容严谨准确和表达通顺流畅。这里所谓的严谨,是指译文内容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和篇章结构的严整性;所谓的准确,是指表意方式的规范性、句式选择的确切性和词义确定的科学性及排他性。科技翻译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完整地、毫无二致地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准确地把握译文语言写作同类作品时习用的词语和句式,不折不扣地表达原文内容。原文的思想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译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客观存在原封不动地传达给读者,绝不可自作主张进行随意的增删或变通。译者必须严格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去行文,最终把原文所要传达的全部信息完整地复现出来,使译文与原文在思想、概念上完全等值。要完全达到“严谨准确客观”这一标准,关键在于对原文深入而透彻的理解,亦即进入原文,“将全文精神,融会于心”。

科技文体大多表达客观,措辞精确,结构严谨,信息浓缩,逻辑性强,不允许任何歧义和华而不实。特别是科技英语文体,其“文体总貌”上的显着特点为“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coherence)及表达上的明晰(clarity)与畅达,避免行文晦涩,作者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科技英语总是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科技英语构求平易(plainness)和精确,因此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讥讽、反诘、双关及押韵等修辞手段,以免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华、内容虚饰之感(刘宓庆,1998:333)。具体就科技体裁的文本功能而言,大多具有“描述”(Description)、“定义”(Defini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指令”(Instruction)这四项特定修辞功能(杨寿康,2003:70),因此描述客观、定义准确、分类精细、指令明确是科技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准确性与客观性成为科技翻译的功能核心。总之,要有效实现科技翻译的目的,就必须做到逻辑层次清楚、措辞精确严谨、语言通顺自然、术语地道规范。

8.1.1思维逻辑性强

翻译是符号的转换,语言符号转换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转换,科技文章反映的是事物逻辑思维的结果,因此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无懈可击。由于科技文章大多信息量大,描绘性、阐释性功能突出,加上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因而英、汉科技文体的行文组句方式大不一样。例如,英语句式往往会因信息密集而结构紧凑丰满,逻辑关系复杂,与汉语结构相对平散、动词小句依次递进的句式形成极大反差。要保证科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客观地表达原文内容,就必须充分注意英、汉语句式上的这种明显差异,有效发挥译文的优势,使语言表达结构合理、通顺自然,决不可因盲目套用原文的句式结构而导致译文堆砌生硬、逻辑不清、信息失真。因此,作为译者,也就必须用符合逻辑的语言传达出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译者不仅要考虑句中的各种语法关系,更要注意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逻辑判断、对句子结构、语言环境、上下文和事理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奏效。

(1)The defense against such weapons primarily centers on early discovery of possible launch platforms and their subsequent destruction.

译文:对这类武器的防御手段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可能的发射台以及它们接着的破坏。

“发现它们的破坏”竟会是“防御手段”之一,这在逻辑上讲不通。从语法上讲,their是物主代词,是作destruction的定语,但从事理上看,their(指platforms)实为destruction 的逻辑宾语,不能译为定语。译者没有从理据上和深层意义上验证自己的理解,只根据字面上的语言关系来翻译,以致译文与原文的意思相去甚远。译文应改为“对这类武器的防御,主要是尽早发现可能的发射平台,继而将其摧毁。”这样,英语语法严谨,理性十足,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2)Fig 4.8 shows a blade with a tip speed of 1278ft/s damaged by erosion of the hardened shield fitted at the inlet edge.

译文:图4.8出示了一个叶片,叶尖速度为1278英尺/秒,其进汽边的坚固防护层受到水蚀破坏。

这个句子有三层逻辑语义:句子的主要成分表示一层语义,两个定语各表示一层语义,一个由“with”引出,另一个是过去分词短语“damaged …edge”,三个逻辑层次,夹杂在一起。可是汉语的逻辑层次一个接一个,以短语或短句形式分立并行出现。因此,译文分三个逻辑层次,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