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91600000053

第53章 养个孩子花多少钱 (2)

我们和朋友带着孩子到餐馆吃饭,他们的孩子星星聪明活泼,长得很帅气。

上菜之前,服务员先上了一小碟花生米,星星爬上桌将整碟花生米拖到面前,倒在自己碗里。星星妈非常汗颜,对星星轻声说:“不要倒在自己碗里,这样别人就没得吃的了,我们把花生米放回去吧。”星星不听,抓着花生米往嘴里塞。妈妈接着说:“花生米吃太多不好,容易拉肚子。快把花生米倒回去。”星星仍然不理睬。妈妈“威胁”道:“再不倒出来,妈妈要打人了!”星星无动于衷。

吃饭了,星星把小块甘蔗放进水杯,再倒上水,接着夹了一些菜放到杯子里翻来覆去地玩,把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妈妈还是先温和地讲道理,“星星,吃饭就要专心,不能玩菜……星星,这样边吃边玩不对的,你看周周姐姐都是一心一意地吃饭……星星,你要好好吃饭,不然就长不高……”道理说了一箩筐,星星当耳旁风,自顾自地玩着。妈妈逐渐失去耐性,“威胁”道:“再不专心吃饭,妈妈就要打你了!”对妈妈的威胁,星星好像有了“免疫力”,仍然嘴里咕哝着玩他的饭菜。妈妈彻底失去耐性,顺手拿筷子在星星的手上敲了两下,星星哭开了……最后,不得已由爸爸出场,抱着星星喂饭。吃饭的时候,星星突然打妈妈,“你这个讨厌的妈妈!你刚才打我!”

朋友感到疑惑:“为什么好好和孩子讲道理,他就是不听呢?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打孩子,可是孩子的不讲理把我的耐心完全磨掉了,让我忍无可忍……”

我对朋友说:“你讲的道理太多了,孩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信息,所以他听不进去,只当耳边风。唠唠叨叨讲多了,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朋友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行动胜过语言,只跟孩子强调简单的规则,然后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吃饭的规则是:自己坐在餐桌边专心吃饭。那你现在可以对孩子说,吃饭时必须专心,不能边吃边玩。你应该采取的行动是:要求孩子要么专心吃饭,要么不吃,妈妈收掉碗,其后果是孩子得挨饿到下一餐。如果孩子经过你的提醒后还在玩饭菜,你就要果断地收掉碗,体现你维护规则的坚决。

同时你要做到真的要等到下一餐才给孩子吃东西,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整个过程你必须是温和的态度,不带情绪,如果带了情绪,孩子会认为你在惩罚他。而前面独占花生米的情形,你只要和孩子说明一点:这是大家的花生米,你没有权利独占,你必须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他的话都是多余的了,诸如‘花生米吃多了会拉肚子’的理由没有讲到点子上,太多的道理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你强调两到三遍规则,如果孩子还不把花生米归位,你可以强制把花生米归位,不管孩子是不是哭闹。如果他哭闹,你就让他哭,不必阻止,你尽管吃你的花生米。这样他会意识到哭是他的权利,妈妈不会阻止,但是妈妈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妥协。花生米是大家的,必须由大家一起分享。”

朋友感慨道:“唉,要是星星像周周一样讲理就好了。”我说:“孩子不是生来就不讲理的,星星和周周不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同。”

我见过很多不讲理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道理”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家长们深感头疼,惊呼“为何我家孩子会如此不听话”“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其实,孩子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是有原因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长期对孩子采取压制、粗暴或者溺爱的教育态度所致。压制、粗暴或溺爱是“因”,任性、不讲理是“果”。聪明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尊重、理解和放手,所以其孩子明理、懂事。教育如同种植,栽的是什么花,结的就是什么果。

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当成人的指令和孩子的内心成长需要吻合的时候,孩子就会顺从;而当成人的指令和孩子内心成长需要相冲突时,孩子就会反抗。在天涯论坛里,妈妈们讨论过孩子“玩水”的这件事,由于妈妈们不同的处理方法,相应的结果也不同。伟林妈妈说:“我女儿2岁7个月了,我说什么话她都不听。为什么周周那么听话呢?比如昨晚我弄饭的时候她非要耍水,我就给她说,现在天气很冷,如果衣服打湿了,妈妈要给你换,容易感冒。她还是不听,当然衣服打湿了,我给她换了衣服,要求她停止玩水。她还是不听继续玩。我实在忍不住骂了她,她就哭个不停。这种事情很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对她。”

对于伟林妈妈的疑问,媛媛妈这样说:“我家媛媛跟你家宝宝差不多大。我从不干涉媛媛玩水,冬天也这样。每次她要自己洗手(其实也就是想要玩水找个借口而已),我就说,好吧,自己去洗,但是注意不要弄湿衣服。媛媛每次自己进卫生间,玩半天然后出来告诉我说,妈妈,你看,我没弄湿衣服。我一看,果然没弄湿。我们有时候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了,还有,克服不了怕孩子冻坏的担心。媛媛从来没有因为玩水挨冻而生病。孩子不傻,冬天她不会玩很长时间,如果时间太长我会稍微提醒一下,她就会很自觉。你越干涉,她会越想玩,因为担心你不让玩,她会想方设法地把时间延长,并且由于心慌,很容易弄湿衣服。其实洗手这事,婆婆和老公开始并不理解。老公现在理解了,婆婆还是不放心。婆婆在家时,媛媛会偷偷地去开关水龙头,然后一不小心衣服就湿了,婆婆更加不允许。我在家的时候,都是不干涉的,媛媛手一脏了就跑去洗,洗之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会告诉她‘没关系,去洗吧’。这就是带养人的不同,孩子的行为也会不同。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听话的,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听话的孩子。周周‘听话’,是因为周周妈给了她最大程度的自由,她的行为得到了尊重,并且有规则。媛媛也是这样。”

两位妈妈对待孩子“玩水”一事的处理截然相反,伟林妈妈是制止,结果是越制止,孩子越要玩,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致事事和妈妈作对;媛媛妈则是支持的态度,结果是孩子“听话”,并遵从妈妈的要求“不弄湿衣服”。

另一位香水妈妈非常赞同媛媛妈的观点,她说:“我带养孩子的方式跟媛媛妈一模一样,想法都一样。我的宝宝快2岁了,可以叫做很‘听话’。别看‘听话’,但是她很有想法、主见和自制力,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达成目的。别看这么小,有时候爷爷奶奶都要听她的,带起来很省心。我的一个原则就是给予了足够充分的自我决定权和选择权,但是会告诉她做了各种选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当然,前提是家长说的是真实的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当她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产生结果时,正好印证了家长提醒过的话,她下次做的时候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体现出来好像就是孩子真的很‘听话’,家长说过的不好的、危险的事她不会去做,或者‘按照家长的提醒’去做。其实她的‘听话’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只是家长的期望与她的选择合二为一了。”

从小孩“玩水”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妈妈的教育观。伟林妈妈是传统的观念,担心孩子弄湿、冻着,限制和阻止孩子,对孩子不信任不放手。不难推测在其他事情上,她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所以,她招致了孩子的对抗,孩子很不“听话”;媛媛妈和香水妈则是以信任、放手、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收获的是孩子的“听话”和懂事。因为“玩水”是孩子内心成长的需要,成人如果阻止,孩子就会反抗;成人如果支持,并提出“不弄湿衣服”的合理要求,孩子就会顺从。所以与其说孩子是听成人的话,不如说是听她自己的话。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拿着玻璃杯小心翼翼地倒水,这时成人担心打坏玻璃杯,阻止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反抗,因为他需要通过用玻璃杯反复倒水来发展他的手部动作,“倒水”这一行为是孩子此刻内心成长的迫切需要。如果家长抱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只要求孩子在洗手池或其他固定的地方倒,中途不打断,结束后要求孩子收拾整理和清扫,孩子会愉快地顺从。

如果像星星这样,起码的规则都不能遵守,就算家长讲的是对的也不顺从,一定是限制过多,引起了孩子的逆反,所以他什么话也不听,就算你说得对他也不听。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毫无规则,或者有规则但并未严格遵守。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自由,一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规则,这是很多孩子“不讲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