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54

第54章 当美国人关注起中国“关系学”

第五十四章 当美国人关注起中国“关系学”

背后故事

一位美国的“中国通”朋友常和我开玩笑,说你们中国人都讲关系,我认识你所在城市某某小学的校长,如果你以后需要的话,我可以考虑帮你动用动用这个“关系”……

咳!中国人的关系学真是闻名天下。

在解释为什么最后选择留在美国,许多中国留学生有时会列举出一条共同的理由:在国内,什么事情都要讲关系,我们平民百姓一个,钱、权、关系统统没有,还是生活在美国自在一些。

美国就没有关系?倒也不见得。我就听说,不少送子女到美国就读的中国父母,也会在美国广交关系,有时会跟美国一些经济界或政界知名人士打好招呼,请他们给孩子写推荐信。有了这一层关系,他们的孩子自然就比没有门路的同学更容易被好学校录取了。

这不也就是关系吗?

但美国人的关系,毕竟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通常还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说,某某美国人士推荐某某学生,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某某人士确实知道某某学生有才能,他因此很乐意成人之美;而如果换做在中国,则可能是某某学校看某某人的面子,给了某某学生的入学资格,两者不可混同。

中国的关系,其内里乾坤,显然非外国之关系所能比拟。而当外国人学会了中国的这层关系学,结果就可能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了。所以,我们看到,在本国是奉公守法的楷模的知名外国企业,到了中国往往就是另一副模样。我们在责怪这些企业缺乏道德操守的同时,难道不为我们“南橘北枳”的环境因素而感到羞愧吗?

正文

对在中国待过的西方人来说,“关系”绝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美国财长保尔森2006年9月首次访华,《华尔街时报》的标题就是:“保尔森中国之行意在编织关系网”。

文章中的一些行文,至少在我这个中国人读来,感觉总有一点别扭。比如,文中说:“在保尔森看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关键就是要建立长期的关系。”

在美国几份主流大报中,《华尔街日报》保守色彩相对浓些。上次总统大选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力挺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华尔街日报》则站在布什一边。作为美国第一大财经报纸,关注中国,时不时也对中国揶揄或讥讽一下,也是该报的一贯风格。

细细读来,这篇文章似乎谈论的不是中美国家关系,倒像是中国的关系学。例如文中还引用一位美国财政部高级官员的话说:“(中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超出了你的想象,它们能让你获得开诚布公的机会,让你有机会达成目标。”保尔森也表示,他此行的目标就是为今后取得更为持久的成果奠定基调,建立起人脉关系网。

你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尤其是保尔森——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事实上,保尔森是布什政府中最资深的“中国通”,在担任高盛集团总裁时,70余次访问中国,与中国众多高官保持着密切的私人友谊。布什让他来当美国财经第一把手,既看中他在华尔街的成绩和地位,也不乏对他有“中国背景”的欣赏。

美国人关注中国“关系学”,其实也不止保尔森。在中国做生意的不少外国人早就心知肚明。我就不止一次听美国商人讲,因为认识到中国的一些要人,原来很麻烦的生意后来变得多么顺利,云云。

也不能说其他国家就没有“关系”。一位同事不久前还跟我讲,一位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国务院官员向他感叹,自己处长当了多年,但想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却非常小,原因何在?“上面没关系呀!”朝里有人好办事,在许多国家都是如此。我曾采访过的一些中亚和中东国家,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关系存在。

但好像确实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这样将“关系”发展到如此高度的。以至于许多外国人尽管中文词汇有限,“关系”一词却早已烂熟于心。

关系是一个中性词,所以许多“中国通”寻找了很多对应的英文词,比如,relationship,connection,network(三者中文都可译为“关系”),还有sphere of influence(影响范围),但好像没有一个词能领会到“关系”的真髓,所以最后往往就直接用guanxi来替代。

如果这种关系指的仅仅是加强个人私交、交流彼此信息、保持坦诚对话,这其实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坏事。国家外交中很重要一环就是领袖外交。领导人之间家宴会客,把酒言欢,也就是希望通过个人友谊和互信来推动国家关系。中美领导人如果能保持密切的私人关系,美国如果多一些保尔森这样了解对方的高官,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福音。

但“关系”中包罗万象,大有学问,相信许多中国人都能体会到这个词汇中隐含的一种贬义。拉关系,搞关系,通过关系进行不正当交易,也是“关系学”的另一个层面。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本国都是奉公守法的楷模,甚至还以环保意识和慈善捐助作为企业形象,但一到中国就往往换成另一副模样,环保工作能免就免,劳工权益能削则削。尽管这种企业不是很多,一旦被揭发出来也会马上更改,但这种“入乡随俗”还是让人感到无奈。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将中国“关系”学到了手,自恃有关系庇护,自然也就对法律条文“酌情”遵守了。

互联网上很受欢迎的维基百科就这样解释英文“guanxi”条目的这一面:社会学家将其和社会资本概念相联系,并用其来表述和研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表现;当关系网违反制度规则时,就会导致腐败,关系也就成为庇护与被庇护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s)的基础。

关系学,在一些外国人眼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中国学的代名词。美国有一个介绍中国情况的英文网站,站名就是“关系在线”(Guanxi Online)!

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网站主人克里斯滕森(Karen Christensen)这样解释:“在今天的中国,要做生意和保持良好生活状态,就必须有‘关系’。”尽管我认为克里斯滕森女士理解的“关系”,总体上还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个人交际圈,但我也还是能感觉到她选用这个词的个中暧昧含义,此中“关系”不简单!

本文发表于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