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25

第25章 美国人的“当官恐惧症”

第二十五章 美国人的“当官恐惧症”

背后故事

说所有美国人都不喜欢当官,这肯定不是事实;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不敢当官,则是事实。

要知道,在美国当官,有时真不是享受,相反成了遭罪。就像奥巴马执政的头两年,许多高级职务找不到人。为什么?审计关过不了——候选人必须交代成年后的所有社会关系,且不能有偷税漏税等违法失德问题。

这种将自己掰开揉碎让世人观看的过程,自然让许多美国人,尤其是希望保留点隐私的名流们望而却步。更何况,在美国当官,所得不过是一个普通中产阶级的收入,也不能额外享受其他超国民的福利待遇。

自然,在美国,官员不好当了。

正文

在奥巴马执政的头两年,美国官员短缺,尤其是美国高级官员短缺,成为困扰美国政府正常运转的一个棘手问题。以至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09年8月公开抱怨说,这一“难产”的过程,实在“荒谬”,宛如一场“噩梦”,让人“沮丧得无以言表”。

以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为例,其署长一职一度空缺大半年。国际开发署负责美国对外援助,在掌管对外政策的希拉里看来,该部门可是实现美国“巧实力”外交理念的重要部门,但可惜,就是没有人来担任领导人。在财政部,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多个副部长职位仍然空缺,导致许多改革根本无法推进,盖特纳也是疲于奔命。

对此“高官荒”,希拉里“安慰”开发署职员说,“我们正和白宫一起,非常努力地寻找一名候选人,当然,排在第一位的,是这个人得想要这份工作。”下面自然是哄堂大笑。美国人真的已到了“粪土万户侯”的境界了吗?真还未必。但要在美国当官,不经过一番“过五关、斩六将”式的“苦难历程”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的关键是遴选过程,而遴选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则是税收问题。美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在不可确定的人生中,只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一件是人老了会死,另一件就是纳税。纳税在美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合法的居民要纳税,非法的偷渡客也得纳税。

由此,美国人的避税意识也就格外强烈,避税变成了逃税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但作为政客,逃税漏税,那可是严重的政治丑闻。很不幸,“经验不足”的奥巴马政府就几度陷入“漏税门”丑闻中。

比如,奥巴马本提名参议院前民主党领袖汤姆·达施勒出任卫生部长。但这位老资格的政治家却被披露,在担任一私募基金顾问委员会主席职内,他虽对百万年薪作了申报纳税,却未把公司为他提供的免费汽车和司机服务视为应税收入,从而漏税及利息共计约12万美元。很不幸,达施勒最后只能鞠躬道歉并黯然退出。

倒在“漏税门”问题上的,不仅仅只有达施勒,比如被提名为白宫首席绩效官的南希·基利夫,也因为漏税问题,最后只能望高位而兴叹;被提名商务部长的前墨西哥州长理查德森,税收也出了问题,最后只得退出,骆家辉也因此而出线;财长盖特纳要幸运一点,他虽被披露漏税3.4万美元,但在他反复道歉、兼之美国经济形势紧迫的情况下,他最终才涉险过关……

当然,问题还不仅仅限于漏税。国家安全、社会交往和私人品德等任何一个领域的微小错误,在外界放大镜观察下,都可能成为一桩丑闻。比如,曾被提名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的傅利民,被一些右翼分子指责过于亲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自然也就无法过关。

一桩桩、一件件的漏税或其他丑闻,不由让外界对奥巴马团队的操守和诚信产生怀疑。更要命的是,作为美国新生代的领导人,奥巴马是以“变革”为旗帜入主白宫的,他一再高调宣称自己不会被华盛顿政治染缸所污染,但不断冒出的“漏税门”等丑闻,却无疑让他大大丢脸。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团队不得不全面放慢遴选官员的进程,对每一个候选人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这种调查甚至不止于“七大姑、八大姨”的范围。用希拉里的话说,候选人不得不交代他或她18岁后所到过的任何地方,交往过的任何外国人,一些候选人为此不得不雇用专门的律师和会计来打点此事。

据美国官员对我透露,被奥巴马看中的候选人,要回答的问题单长达7页之多,而某个问题的答复则更可能是几页,甚至几十页。比如,一个问题规定,候选人和配偶必须交代除亲朋好友之外的任何人的超过50美元的礼物。想想这些候选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过去几十年中收到的各种礼物自然不会少,光回忆这些往事,估计就需花费不少时间。

从好处看,如此严格的背景审查,尤其是在税收和私人交往方面的审查,确保了官员的“合格”,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程序其实还颇值得一些国家借鉴;但坏处则是,许多有意当官的人望而却步,而且,用一些美国友人的话说,候选人本身都有重要的工作,他们不大可能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等待一个政府的职务,而且政府的收入相对还是较低的。

在各方虎视眈眈下的美国政坛,“水至清则无鱼”这种用人标准是没有可行性的,奥巴马不会、也不敢放宽官员的基本准则而“不拘一格”用人才。天下英才不能入政府“彀中”,这可能也是严格标准下的必然代价,也难怪许多美国媒体感慨,在美国当高官,真不是件容易事。

本文发表于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