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9466400000047

第47章 政治学原理(9)

第三个断面是政治活动。它是政治文化的中心环节,决定其他组成部分。能力通过需要,需要通过活动,活动通过社会关系,关系通过社会设置,各个组成部分由此得到体现,并形成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政治活动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政治组成部分(政治能力、政治需要、政治关系和政治设置)得到实现的标志,而政治文化的发展则是社会自我完善的需要。

62.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指的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关系,以及因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自发产生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不成熟的主观反映和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政治激情和政治倾向,是政治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原始层次。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可划分为个体政治心理和群体政治心理两大类型,其过程基本包括内过程(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外过程(各种层次的群体心理)两部分。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

63.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广义上是指传递政治信息和情报、交换政治思想和态度的全部活动,狭义指政治系统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对政治信息的发布、接收、选择和储存、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以及政治系统对环境的控制和适应过程。它既可以是政治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也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五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沟通者、信息接收者、政治信息、沟通通道、信息反馈。

64.政治冲突

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冲突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政治共同体内,政治主体之间以利益、观念、政策、纲领或人物为指向的,公开的、直接的相互对抗活动。政治冲突可以发生在社会规范内,也可以是无节制的、暴力的。政治冲突的目的在于冲突双方阻止或禁止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政治冲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行为对抗、直接对抗、公开对抗和目标具体。

65.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主要是社会成员学习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所谓“政治人”可以理解为有一定的政治信念并获得一定政治行为方式的人。一般来说,政治社会化指的是一定的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获得社会成员中认同的过程。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向其成员灌输政治价值观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前者指专门的政治社会化机构进行的有意识的政治教育和政治信息沟通;后者指一个人所接受的非政治态度性的信息沟通,如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情感倾向、审美定势等。

66.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是指是为了避免真实存在的或所谓的不公正的歧视而采用的变换另一种称呼的行为。政治正确的一个目的是预防由于与别人不同而产生的歧视或侵害,例如为了避免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身体残障、宗教或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的歧视。支持者认为,政治正确有助于唤醒公众的无意识的偏见,使得他们可以有一个更加正式的、无偏见的语言可以称谓与大众不同的人群,而不伤害他们。政治正确的一个例子包括把“弱智”改称为“智力障碍”,用“精神病”代替“疯子”。政治正确的目的有两重意义:更改由大多数人或社会全部成员认为是具有歧视性的语言,以平等地对待被称呼的群体。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美国开始使用“非裔美国人”来代替以前的“黑人”、“黑鬼”的称谓。但是这种称谓取决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群。例如美国的白人和非裔美国人的后裔都经常使用“黑人”这个词,而“黑鬼”则被认为是种族主义的。但是在年轻非裔美国人中间,仍然会使用“黑鬼”这个称谓,然而如果这个称谓被外人使用,则会被认为是基于种族歧视。

67.政治认同

政治是个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一种内化了的政治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政治身份的确认、政治信仰的追求和政治行为的规范。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种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政治认同危机。国家是现代政治体系的结构基础,在固定的疆域内享有无上的主权,对外代表全体国民,对内是一切法律政令的合法源泉。国家地位的确立必须以人们对它的认同为基础:全体国民都以国家为最高的尽忠对象,国民之间互有同胞感,有作为本国国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然而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强,国际比较视野的拓展,由差距而引起的浮躁心理往往容易导致丧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简言之,政治认同是在一种政治文化的信念下对自己归属组织单位等的认同,和文化认同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在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重方面的观念认同。因此,不能孤立地认识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也正是在这样丰富的文化观念认同背景下侧重于政治方面的认同。政治认同与合法性虽然有着区别,但二者却不是截然区分的:政治认同和合法性存在着辩证的运动,政治认同深入发展就变成了合法性,合法性又保证着政治认同的平稳发展。政治认同关注于寻求人们情感的归属,合法性关注于对习惯的继承和对原则的遵守。

68.政治权威

政治权威是在政治生活中靠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它通常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正义或人格的感召力,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和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它是政治权力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其主要特征是:①通常依附于一定的政治组织或权力结构中的某些角色,主要是领导职位,使政治权威体现了严肃性;②以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为基础,这是政治权威获得遵从和承认的必要条件;③表现为品德、素质、能力优异的政治领导者和其领导行为所产生的政治凝聚力,这种力量使他们能够获得人们的理解、热忱和支持,形成人格的感召力;④政治权威一般以符合道德的合法方式引起人们的自愿服从,更注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情感平衡。

69.政体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与国体相适应的。政体由国体决定,并服务于国体,而国体则通过政体来表现。各国历史条件和社会传统不同,因此政体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多样的。①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把奴隶制国家的政体分为君主专制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以及与此相应的三种变态政体。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政体有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制和封建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都采取民主共和制政体。②国体不同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政体。如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都曾采取过君主专制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国体不同,但都采取民主共和制。它们的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无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这是由国体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