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31

第31章 唐文宗性俭恶侈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曲礼上》

唐文宗李昂(809—840年),汉族。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本名李涵。长庆元年(821年)封江王,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14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32岁时去世。

唐文宗李昂是唐后期一位颇有所作为的君主。在当太子时,他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兹”。即位之后,其施政才能远远不如唐太宗,只是在节俭方面却超过了后者。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文宗刚即位,便下诏提倡节俭,并尽改侈靡旧制。诏曰:

君天下者,莫尚乎崇澹泊。子困穷,遵道以端本,推诚而达下。故圣祖之诫,以慈俭为宝;《大易》明训,垂简易之文。未有上约而下不丰,欲寡而求不给……夫俭过则酌之以礼,文胜则矫之以质,庶乎俗登太古,道洽生灵,仪刑家邦,以化天下。内庭宫人非职掌者,放三千人,任从所适。长春宫斛斗诸物及丝草席等,依前户部收管。户县渼陂、凤翔府骆谷地还府县。教坊乐官,翰林待诏、伎术官并总监诸色职事中,冗员者共1270人,并宜停废。总监中124人先属诸军,并各归本司。余703人,勒纳牒,身放归本管。先供教坊衣粮100分,厢家及诸司新加衣粮3000分,并宜停给。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粮小儿100人,并宜停罢。应别诏宣索纂组雕镂,不在常贡内者,并停。度支、盐铁、户部及州府百司,应供宫禁年支,一物以上,并准贞元额为定。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筐瑟瑟宝钿者,悉宜停造。东头御马坊、球场,并却还左龙武军。其殿及亭子,所司毁拆,余舍赐龙武军收管。应行从处张设,不得用花蜡结彩华饰。今年已来诸道所进音声女人,各赐束帛,放还本道。城外坟墓,先有开劚以备行幸处,宜晓示百姓,任其修塞。

其后,文宗又连续发布诏令,禁止侈靡。太和二年(828年)五月,文宗命中使到汉阳公主和诸公主府第宣旨:今后每遇对日,不得广插钗梳,不须着短窄衣服。不久又下敕:“应诸道进奉内库,四节及降诞进奉金花银器并纂组文缬杂物,并折充铤银及绫绢,其中有赐与所须。持5年后续有进止。”太和三年(829年)九月,敕两军、诸司、内官不得着纱縠绫罗等衣服。十一月,又发文禁止奇贡,云:“四方不得以新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机杼纤丽若花丝布缭绫之类,并宜禁断。敕到一月,机杼一切焚弃。”太和四年(830年)四月,又下诏批评有关部门禁止奢靡不力,令各级官员务必去侈从俭。

太和七年(833年)闰七月,诏曰:“有过在予,敢忘咎责。从今避正殿,减供膳,停教坊乐,厩马量减刍粟,百司厨馔亦宜权减。阴阳郁堙,有伤和气,宜出宫女千人。五坊鹰犬量须减放。内外修造事非急务者,并停。”同年八月又降诏,曰:“卿大夫者,下人之所视,远方之所仿,若非恭俭克己,廉直任人,而望其服从,固不可得。况朕不宝珠玉,不御纤华,逮于六宫,皆务俭薄。卿大夫得不叶朕此志,率先兆人?比年所颁制度,皆约国家令式,去其甚者,稍谓得中。而士大夫苟自便身,安于习俗,因循未革,以至于今。百官士族,起今年十月,其衣服舆马,并宜准大和六年十月七日敕。如有固违,重加黜责。”

对于追求浮华的官员,文宗非常厌恶。驸马韦处仁戴夹罗巾,文宗看见后,对他说:以前我欣赏你家的清素,所以选你为婿。这样的服饰,别人可以佩带,你却不可以。

文宗还严厉惩处生活奢靡的官员。随州刺史杜师仁贪赃绢3万匹,供其挥霍,赐死于家。翰林学士薛廷老酗酒无度,终日酣醉于翰林院,被罢职。

文宗的这些作为,受到了后世一些史学家的关注。北宋欧阳修说他“恭俭儒雅,出于天性”。这种评价有失偏颇。实际上,文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社会环境使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内外交困、国匮民乏的时期。但是文宗父穆宗、兄敬宗不但不知恤民强国,反而一味荒唐。穆宗沉湎于女色,喜好打猎、击鞠和歌舞盛宴。敬宗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整日在后宫和女人、宦官胡混,以内库钱财滥赏赐。于是,致使已经衰弱的国力更加江河日下,民怨沸腾,政局动荡。这种情况,给文宗以极大的刺激,使他产生并逐渐坚定了改弦更张、去奢从俭的施政方针。

故事感悟

文宗的一番作为,不是天性流露,而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考虑。对此,后晋刘昫的评论比较接近问題的本质:“帝在藩邸,知两朝之积弊,此时厘革,并出宸衷。”“文宗承长庆、宝历奢靡之风,锐意惩革,躬行俭素,以率厉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唐文宗的改革,因为他毕竟能够认清形势,克己奉国。这比起那些完全不管人民死活和国家兴亡,时时刻刻都在谋一己私利的统治者们,相去何止千里!

史海撷英

唐文宗密谋除掉宦官

李训、郑注对唐后期的朝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加上他们又是王守澄推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唐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以毒攻毒的方法除掉宦官。

当年拥戴文宗的宦官,除了王守澄,还有一个仇士良。但仇士良一直受王守澄的压制,没当上大官,于是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权力,使王守澄很不高兴。后来,李训等人还除掉了另外几股宦官势力。

李训当了宰相后,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官阶比过去高,但王守澄的军权却被解除了。802年10月,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除掉了他。

文苑拾萃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击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唐文宗前朝,宦官权势熏天,众人多敢怒不敢言。李商隐却大声呼吁诛讨宦官,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勇气。甘露之变5年后,唐文宗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仇士良知道消息后,竟闯入宫中,声称:“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请更议所立。”随后不顾朝臣的反对,假传圣旨把太子降封陈王,立文宗之弟李炎为皇太弟。文宗随即郁郁病死,在位14年,年仅32岁。仇士良扶持李炎上台,是为唐武宗。

仇士良历经六朝,专权达20余年,史称其“挟帝有术”,但他的下场并不好。武宗也不满仇士良的专权,仇士良看出了武宗的心思,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武宗乐得顺水推舟,立即应允。不久后,仇士良便病死了。有人告发他有不法行为,结果从他的家里搜出了数千件兵器。武宗一怒之下剥夺了他的爵位,没收其财产。据说,他家的财产用30辆车子,运了一个多月都没有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