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29

第29章 陆纳以茶果待谢安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礼记》

陆纳(生卒年不详),字祖言。吴郡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吴郡陆氏是江南的著名士族高门,在三国吴时期就有出将入相的陆逊、陆抗等名臣。陆纳的祖父陆英是西晋高平国(治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相、员外散骑常侍,父亲陆玩为东晋司空。

东汉末曹操执掌朝政时,曾力倡节俭,以改汉代的奢华之风。但到三国魏后期,奢风再行,至西晋,则发展愈烈。如位居三公的何曾,“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邵“亦有父风,衣裘服玩,新故巨积。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两万为限”。王济曾以人乳饮猪,以求“蒸豘肥美,异于常味”。至于为人所熟知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情况,则更是变本加厉。东晋虽偏安江左,但仍沿袭此风。即使如谢安那样的栋梁之臣,也未能免俗,“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住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但就在这时,却出现一个力矫奢俗、以俭素而著称的陆纳。

陆纳虽出身高门,但为人俭素,对当时流行的浮华奢靡之风极为反感。他被任命为吴兴(治乌程,今浙兴吴兴县南)太守,先到姑孰(故址在今安徽当涂县)去辞别当时控制朝政大权的桓温。他在闲谈中问桓温说:“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桓温说:“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卿复云何?”陆纳说:“素不能饮,止可两升,肉亦不足言。”后来,他见到桓温有闲,对桓温讲:“外有傲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桓温很高兴地同意了。当时还有王坦之、刁彝等人在坐,等到礼物呈上时,只有一斗酒,一柈鹿肉,坐中之人皆大为愕然。陆纳不慌不忙地说:“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两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桓温及宾客们都为陆纳的直率简朴而感叹。桓温当时大权在握,一言可定人生死,但陆纳并不因之而趋炎附势,据实以奉,看似不成礼,却又表现出他的一片诚意。

陆纳不仅素性节俭,且廉以奉公。他在吴兴太守任上,连国家规定的俸禄也不接受,所用粮食都由自家奴仆从家中运来。罢任还朝时,“止有被襥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

还朝后,陆纳调任吏部尚书,当时谢安任中书监、侍中、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一次,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看叔叔什么也没有预备,就暗中做了安排。“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人离去后,陆纳大怒,对陆俶说:“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家业邪!”于是责打他40杖。陆纳不因谢安是自己的上司,又喜欢奢华的宴饮就改变自己的操守,相比之下,他的侄子陆俶生恐怠慢谢安,暗中操办盛宴,其境界自不可同日而语。陆俶费心操持,却落得个挨打受责的下场,正是因为他无法了解叔叔的想法。

故事感悟

虽然陆纳政绩不多,但他清廉节俭的作风却被当时及后人传为美谈。南朝梁时被称为“清公实为天下第一”的何远,在送别太守时曾送上一斗酒、一只鹅,太守王彬对他开玩笑说:“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足见陆纳已被视为清廉节俭的典范,受到后人的景仰与仿效。

史海撷英

东晋北伐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

东晋虽曾屡屡兴师北伐,然北伐之军每每功败垂成,始终未能恢复中原、完成一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多数割据世族只是以扩充个人势力为目的,不积极北伐,或者是利用北伐排斥异己,争权夺利。以桓温为例,姚襄攻打洛阳的周成,并且要归降,但是被拒绝,一度与晋朝有矛盾的周成向桓温归降依然被吞并。这些都只是扩充自己实力,虚声要求朝廷迁都,朝廷也同意了,并且让他经营洛阳,改任为司州、并州都督,解除他交广职务时,他又拒绝,不愿在洛阳,上表让谢尚守洛阳,甚至连谢尚没到洛阳,就只留下毛穆之2000人守洛阳,自行南撤,多次与殷浩争权,坐视前线失利,拥兵不救。北伐失利虽然很多,但是也有一次名义上统一了中国,还有一次几乎统一,也有成果。

其次,东晋的世族又多苟且偷安。当时皇室和南来之北方世族均把江南当做人间乐土,醉生梦死,贪图苟安,胸无大志。如有的大臣认为“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还都洛阳系“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江南本地的望族受朝廷重用,也不希望皇室北还。南北世族对寒族出身的将领更是多方排斥、处处牵制。

北伐失利的另一原因是内乱频连不断。东晋偏安江南,大权多握重臣悍将之手,致内乱频生,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及桓玄篡立等等,影响了北伐的根本大计。此外,北伐的将帅又每多心怀叵测。北伐将领之中,固不乏忠义之士,如祖逖等,但也有的像刘裕等人,具有政治野心,每区区权衡个人之利害得失,未能把北伐坚持到底。

除了上述西晋方面的因素,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北方胡人武功颇盛。五胡之政权虽呈割据纷争之态,但整个北方均为其所占,势力十分庞大。加以胡人多勇敢剽悍,一时很难制服之。

然而,不管什么原因,东晋北伐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内部矛盾。晋室南迁后,并未认真汲取西晋灭亡的教训,反而承袭了西晋之腐败政风,且从南渡以后不断发生重臣悍将之叛乱,自身十分虚弱。所谓“人贵自强”,东晋却是自甘衰弱,当然难有作为。

文苑拾萃

太康文学

“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40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由于受时代文化习尚的复杂影响,西晋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现多面性的特点。在文学理论建树方面,傅玄比较注意研究文学之体裁风格,陆机则建立了他的相当全面而系统的创作学理论,展现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