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17

第17章 孔奂居处素俭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孔奂(514—583年),字休文。会稽山阴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卒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年70岁(《南史》作年70余。此从《陈书》)。孔奂品学兼优,为人刚正,曾出任晋陵太守,广受好评。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仕梁朝,后附陈朝,为武帝陈霸先倚重,以“謇谔在公,英飙振俗”享誉当世。

孔奂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由叔父孔虔孙抚养。他自幼好学,善为文,通涉经史百家。沛国刘显常和孔奂一起研讨问题,对他的博学多才非常佩服,握着他的手说:从前蔡邕把自己的藏书送给王粲,我现在应该效仿蔡邕,希望足下也无愧于王氏。于是把自己的藏书送给孔奂。不久孔奂即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侯景之乱中,京城沦陷,满朝文武大臣全被拘系。孔奂素以刚正响誉梁朝,有人就把他推荐给叛军统帅侯子鉴。侯子鉴命人脱去孔奂的桎梏,待之以礼,并让他执掌书记。当时,侯景的军卒无不“恣其凶威”,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梁朝的文武大臣拜见他时,“莫不卑俯屈折”,只有孔奂傲然自若,不卑躬屈身。有人担心孔奂会因此获罪,就劝说他:现在正处乱世,人们都千方百计使自己能幸免于难,獯羯无知,怎能够用礼义来对抗他们呢?孔奂正色说:“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醜,以求全乎?”这时叛军“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孔奂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性命,“得全济者甚众”。

归顺陈朝后,孔奂为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558年),任晋陵(今江苏常州市)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一直是大郡,虽然历经侵扰,仍不失为富庶地区,前后晋陵太守“多行侵暴”,大肆贪污受贿,搜刮财富,孔奂却“清白自守”。他没有带妻儿一起赴任,只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他常分给那些孤寡无依的人,被吏民尊称为“神君”。曲阿(今江苏丹阳)富人殷绮见孔奂“居处素俭”,就送给他一袭衣服、一具氈被,孔奂拒绝收下。他诚恳地对殷绮说:“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殷绮被这番话深深地感动了。

后来,孔奂被征入朝为官。他性刚直,善持理,对朝政“多所纠劾”,为朝廷上下敬惮。

故事感悟

尽管孔奂先后出仕于两个朝代,但其操守始终没有改变,性刚直而善持理。正是由于这种性格,才造就了他一生坚持己见,傲然自若;身居简所,而不收馈赠。可谓“一代廉吏”。

史海撷英

陈文帝以孔奂为遗直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是为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在位虽只两年,却很能干,史评“江左诸帝最为贤”。陈霸先喜爱侄儿陈蒨胜过自己的儿子们,常称道说“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驾崩,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

陈文帝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通鉴》载有他勤于国事的一例。为避免晚上打瞌睡,陈文帝命每晚传送更签(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的人,一定要把签扔到石阶上,令其锵然有声,“吾虽眠,亦令惊觉”。陈文帝在位7年,表现也不差。

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病重,国事皆由到仲举、孔奂两人来决断。此时中国版图上也是小三国的形态。北方原有东魏西魏,之后高洋篡东魏建北齐,宇文觉篡西魏建北周。

陈文帝知道儿子陈伯宗懦弱,担心“三方鼎峙”的局面,陈伯宗守不住江山,表示要将皇位传给弟弟安成王陈顼。陈顼扑通跪在地上,一把濞涕一把泪,推辞不做。文帝又对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说:如今局势复杂,需要长者为君,我想把皇位传给弟弟,你们依诏行事。然而孔奂声泪俱下地表态:坚决拥护太子,不同意行废立事,况且安成王足可当周公之任。

将死的陈文帝闻言,很是高兴,称赞孔奂有直道而行的遗风,于是任命孔奂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在南北朝时期是东宫所有官员的首长。也就是说,陈文帝将保驾太子的重任交给了孔奂。

然而一年之后,陈顼野心勃发,废了侄儿陈伯宗,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孔奂对此无动于衷,被宣帝从外任招回朝廷,历任清要之职而终天年。

文苑拾萃

《陈书》

《陈书》,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33年间的史实。

《陈书》共3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30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33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也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