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14

第14章 刘敏不用女仆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岂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离骚》

刘敏(生卒年不详),字孟功,号竹深。苏州人。刘以礼之子。洪武(1368—1416年)末年,他被任命为德清县令。永乐初年,他被擢升为翰林院的中书舍人(书记,负责立案、起草)。在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他声名显赫,德高望重。

明朝的刘敏是个孝子。为了养活母亲,他曾经走很远的路去买芦苇,妻子编好席子又由他到市场去卖。后来,他当了官,却仍不忘这段艰苦的生活,从不贪财好利或讲究排场。在他做中书省的小官吏时,就有人巴结他,特意送给他一些瓷器,但他一件也不收。

当他做楚相府的录事中书时,正好赶上朝廷将罪官之女罚为女奴要分给文官家用,很多人都知道他孝顺,便纷纷动员他要几个以便侍候老母,但他却说:“侍候母亲,是儿媳妇的事,何必要用别人?”到中书省长官获罪时,中书省官员多数因为分配女仆而受到处罚,只有刘敏因为没有参与而得免。由于他一向廉勤,所以后来当过工部和刑部的侍郎和徽州(在今安徽省内)同知,所在皆有惠政清声。

故事感悟

刘敏凡事都亲力亲为,在他看来,只有把孝顺父母的事情由自己亲自来做,才是真正的孝顺。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另外,不用女仆也表现了他廉政的一面。

史海撷英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简称“胡案”,指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当时宰相胡惟庸事件,并指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事件,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告结束。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3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

文苑拾萃

《竹深处》

刘敏不仅因为自身品行高洁为世人敬仰,也因他竹园中叫做“竹深处”的茅屋受人瞩目。竹园中的竹子是由他父亲栽种的,而后在刘敏的精心呵护下,竹子数量增加,变得更加茂盛了。在刘敏到南京供职前,苏州的那座院子就已经是学者诗人所熟知的地方,他们拜访刘敏,留下了大量关于竹园的诗歌和评论。许多留下的作品后来被收录到了竹深处手卷中,《珊瑚网书录》对这些作品也有记录。

刘敏到南京为官后,经常思念着故乡苏州的竹园,特别是当他随永乐皇帝北巡时,为了减轻对竹深处的思念,他请求与之同行的同僚及友人书写关于竹园的诗文及赞词。王绂也伴随在皇上左右,接受了刘敏的请求,绘制了《竹深处》。所有这些,包括朱孔阳用大楷书写的卷首题字、规整的诗词手迹和王绂的画,加入了那些原来所有的相关作品一起装帧在一个长长的手卷中,这就是《竹深处手卷》的由来。

现存的《竹深处手卷》是纸面水墨画,尺寸为长43.7厘米、宽24.5厘米。王绂的提字在画的左上角,写道:毗陵王孟端为孟功写竹深处,后面还有“孟端”的印章。在画前面的是朱孔阳题的卷首,在画后面的一连串题字赞词分别是沈度(1357—1434年)、胡俨(1361—1443年)、朱逢吉、石宇、赵文宗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