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08

第8章 徐达居大功而礼让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谢觉哉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治军严明,不仅要求部下听从号令指挥,“令出不二”,而且严禁他们骚扰百姓,“有违令扰民,必戮以徇”。他还注意优待俘虏,以此分化瓦解敌人。凡是俘获敌军将士和间谍密探,他都“结以恩义,俾为己用”。所以他带兵出征,特别是在率军北伐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军勘定者犹少,先声归命者更多”的局面。

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徐达不仅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而且具有许多优秀的品德。他严于律己,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元末群雄并争之时,许多人一旦为将握兵,即“多取子女玉帛,非礼纵横”,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但徐达不贪女色,不图货利。他攻占平江及大都之后,“封姑苏之府库,置胡宫之美人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爱”。徐达平时在南京住在一所低湿狭小的房子里,朱元璋几次想给他换一所较好的房子,他都推辞了,说:“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为计?”出征之时,遇到军粮不足,士卒吃不饱饭,他就不饮不食,不进营帐休息。士卒生病负伤,他前去探视慰问,给予医药治疗,“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徐达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授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徐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尤为可贵的是,徐达能摆脱乡土观念的羁绊,不和同乡拉帮结派,没有卷进淮西集团的是非之争。淮西集团的骨干胡惟庸见徐达功劳大、威信高,“欲结好于达”,他根本不予理睬。胡惟庸又“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向徐达告发,徐达便不时提醒朱元璋:“胡惟庸这种人不适合当丞相。”后来,胡惟庸因谋反被杀,朱元璋想起徐达的话,更加敬重他。

故事感悟

徐达为明朝的建立居功至伟,他为朱元璋扫平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他一生屡建奇功,但从不居功自傲。徐达的才干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他的人品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扬。

史海撷英

徐达的才干

徐达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逢带兵出征,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之日,又经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因此熟知兵法。他还善于通过战争锻炼自己的军事才干,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发展变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尤长于谋略”。如洪武元年攻占大都后,朱元璋令孙兴祖留守,徐达与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顺帝派部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北上,出雁门关,入居庸以攻北平。徐达闻讯,对诸将说:“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于是引兵直取太原,扩廓帖木儿急忙回师救援,结果遭到徐达的夜袭,大败逃往宁夏。

文苑拾萃

澜渡秋声

徐 达

一道卉流下碧湍,西风激浪响潺匕。

此时莫入吟翁耳,正送将军海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