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40

第40章 曹彬礼让成德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清·金缨

曹彬(931—999),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父曹芸,五代时曾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

宋咸平二年(999年),北宋名将曹彬身患重病,真宗皇帝亲临曹府看望曹彬,并亲手为他和药,临走前赐金万两。六月,曹彬病逝,真宗又亲临吊丧,痛哭失声,“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并封曹彬夫人为“韩国夫人”,曹彬的七个儿子及其亲族、门客、亲信、将佐等十余人都受到了封赏。八月,宋真宗又下诏让曹彬与宋初名相赵普配飨宋太祖的太庙,一同接受祭祀。作为一员武将,身后能受此殊荣,在北宋一朝还不多见。曹彬得此殊荣,不但因为他戎马一生,征西蜀、伐南唐、灭北汉,是杰出的将帅之才,为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曹彬为将严于责己,宽以待人,谦虚和逊,“不以等威自异”,其良将风范为朝野人士所推崇。

曹彬出身将门,从小熟读兵书,苦练武艺,“气质淳厚”,为人诚实,办事谨慎。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张氏,是曹彬的姨母。周太祖受禅登基后,召曹彬入其义子柴荣帐下供职,擢为河中军兵马都监,掌管军务。曹彬虽是皇亲国戚,但从不以此为资本,而是谦虚谨慎,恪尽职守。而曹彬对各位将领彬彬有礼,“执礼益恭”。他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兢兢业业,即使是应酬公府酒席宴会,他也是“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派曹彬出使吴越国。吴越国人私下送给他一些礼物,他一概不受。曹彬完成使命后,便立即启程返回。吴越国士人用快船追赶曹彬,执意要将礼品送给他,他一再推辞。对方却执意要送,最后无奈,说:“吾终拒之,是近名也。”于是收下了礼品,让手下人做了登记,回到京城后,他把这些馈赠的礼品全部上交朝廷。周世宗见曹彬如此廉洁,非常感动,下诏让曹彬将这些礼物领回。曹彬这才拜谢赏赐,将礼物拿了回去,然后全部分给了亲朋故旧,而自己未留一钱一物。

故事感悟

作为一员武将,曹彬深受皇帝重视,这是因为他一生谦让而不争功取宠,礼让成德,深受部下的爱戴。这种品行令人敬佩。

史海撷英

彬彬有礼的曹彬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曾在后周担任殿前都点检,统管朝廷禁卫军,权势很大。曹彬对赵匡胤同其他人一样彬彬有礼,从不巴结,没有公事决不上门造访,文武大臣们群集宴请,曹彬也很少参加。赵匡胤对于曹彬的这种“中立不倚”、不拉关系、不结权贵的作风非常赞赏,对曹彬也另眼看待。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于建隆二年(961年)从平阳把曹彬召回朝中,对他说:“我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曹彬顿首谢罪说:“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赵匡胤听了曹彬这番话,更加敬佩他的为人,认为可当重任。此后,赵匡胤对曹彬格外器重。

乾德二年(964年)冬,宋太祖下诏讨伐后蜀,令曹彬为都监,与王全斌、王仁赡、刘光毅诸将,率兵六万,分两路攻蜀。曹彬领兵一路破关斩将,蜀军望风而降,收降了施、万、开、忠、遂等州,攻取了峡中全部的州县。“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行军作战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至蜀地百姓心悦诚服。宋太祖听到这个消息,特下诏书褒奖曹彬。

文苑拾萃

曹彬坦荡做人

曹彬手握兵权,常年领兵在外征战,屡立大功。开宝八年(975年),平定南唐,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随宋太宗赵匡义攻灭北汉,后又北伐辽国,为北宋统一天下、平定海内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官至枢密使、侍中、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诸军节度使,位兼将相。曹彬地位虽高,但从不骄傲自大,“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涂,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平定后蜀回京,宋太祖询问曹彬在外领兵打仗所见宋朝的地方官是否称职,曹彬回答说:“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宋太祖执意要他说自己的意见,曹彬只是举荐随军转运使沈伦,说他为官廉洁谨慎,可当大任。其他人的政绩,曹彬从不妄加评论,尤其不曾当着皇帝的面议论别人的过错。

曹彬北征辽兵败后,荆湖转运副使、职方员外郎赵昌言曾上疏朝廷,请求将败将曹彬等处以死刑以明法纪。后来赵昌言因事被人弹劾,自延安府回京后,皇帝一直未予召见,被弹劾之事不得申辩。曹彬听说此事后,知道赵昌言被冤,便不计前嫌,亲自出面在皇帝面前为他求情,赵昌言这才得以允许进宫“朝谒”,为己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