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32

第32章 韩偓荐相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韩非子·喻老》

韩偓(844—941),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拒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有《玉山樵人集》。

韩偓性格直率,从不掩饰自己,他曾经说:“士人如果有高洁的品行,就不必用自己的长处来显示别人的短处,用自己的清高来显示别人的污浊。”即使家里的男女仆役互相争骂、拉扯以至于跌倒在面前,韩偓也不斥责他们,说:“如果发怒的话,就是自己多事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做事机智灵巧,皇帝曾想让他执掌国政,不久又后悔了。韩偓说:“令狐涣家两代任宰相,对以往的国政很熟悉,陛下已经许诺了他。如果许诺了令狐涣可以改变,那许诺了我就不能更改了吗?”皇帝说:“我又没有当面任命,怕什么?”韩偓于是推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是朝廷内外的典范。皇帝知道赵崇是韩偓的门生,十分感叹他能如此谦让。

故事感悟

韩偓性格坦率,什么事都不掩饰,自己对皇上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在那个时代,实属难能可贵,因此他成为皇帝信任的大臣。为了国家社稷,他出以公心地推荐了自己的门生做宰相,受到皇上的敬重。

史海撷英

韩偓生平

韩偓与韦庄都是唐代最后一批诗人。当时宦官弄权,军阀跋扈,昭宗李晔于光化三年十一月被左右军中将刘季述逼迫退位,囚于东宫少阳院。韩偓与宰相崔胤定策诛杀刘季述。天复元年(901年)正月,昭宗复位,崔胤晋爵为司空,韩偓等赐号功臣。五月,擢升为翰林学士,甚得昭宗信任,屡次召对,问以机密大事,因此为宦官所忌,攻讦韩偓漏泄宫禁中语言,阻止昭宗再召见他。十月,朱全忠逼帝幸凤翔,韩偓追至鄠县,见帝恸哭。至凤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三年正月,帝还京师。二月,因为朱全忠所恶,被贬为濮州司马。临行时,昭宗秘密与韩偓泣别。韩偓说:“朱全忠比以前那些人更坏,我降官而死,也许是幸事,实在不忍看见他做出篡弑的罪行。”以后又被贬为荣懿尉,徙邓州尉。天祐元年(904年)四月,朱全忠逼帝迁都洛阳。八月,朱全忠弑帝于椒殿。天祐六年,召韩偓为学士。韩偓不敢入朝,举家南迁,至福建,依王审知。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卒于南安之龙兴寺,终年80岁。韩偓一生的政治生活非常复杂。他和昭宗有心意相通。崔胤是朱全忠的人,韩偓帮助崔胤,密谋诛杀刘季述,是借朱全忠之力肃清了宦官势力。但诛杀刘季述的功臣中也有宦官,这些宦官分为两派,一派是朱全忠的人,一派是李茂贞的人。刘季述的被杀,造成了新的一派宦官势力。韩偓和昭宗屡次密谈,既为新兴的两派宦官所忌,又为朱全忠所忌。韩偓虽然想为昭宗效忠,内诛宦官,外制军阀,以保全李唐政权,但他毕竟是个手无寸铁的文人,对此无能为力。终于被朱全忠放逐,眼看着昭宗被弑,结束了唐代的历史。

文苑拾萃

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