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21

第21章 史天泽让权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苏轼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善骑射,勇力过人。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后灭金伐宋,功勋卓著。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官拜中书右丞相。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李增叛乱。至元十年(127年),与阿术共克樊城(今湖北襄阳),降襄阳(今湖北襄阳)。第二年,又奉命与伯颜统军伐宋,至郢州(今湖北钟祥)病还,至元十二年(1275年)病逝于真定(今正定县),终年74岁。

史天泽在元宪宗时曾经启奏:“我刚刚接任死去的兄长天倪的军政职务。天倪有两个儿子,一个管民政,一个掌兵权,再加上我又沾上了好机会,一家人占据三个要职,按理应当辞退一个,所以我可以退休了。”宪宗说:“爱卿家一代接一代地忠孝勤勉,对国家有功劳,一家人任三个要职,有什么可惭愧、可避嫌的呢?”因此一直也没答应。后来,有人说李璮的叛变,就是由于诸侯的权位过重。史天泽趁机启奏:“兵权和民权不能集中在一家人手中,请求皇上从我史家开始实行分权。”于是,史家的儿子、侄子立即被解除兵权的有17人。

故事感悟

每个人都希望当大官,更有甚者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史天泽不然,他从社稷的利益考虑,多次向皇帝建议除去子侄手中的兵权。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史天泽的心里只有朝廷,没有自己。

史海撷英

史天泽的才干

史天泽胸襟宽广,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史天泽40岁开始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有独到的见解。史天泽告诫子侄们:“史氏家族起于陇亩,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掘我坟墓。”史天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当初,史天泽攻打卫州,问卫州名士蒲察辅之:“金朝有才干之人,你认识谁?”答以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史天泽见有数人被缚,便问其中一位是谁,那人说是李正臣。史天泽不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护送他到真定,让他做参谋,把真定所有公事都全权交付给他。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卫州成为史天泽食邑后,史天泽命军前参议王昌龄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愚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

文苑拾萃

醉太平·无题

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