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18

第18章 魏征以恭让为德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政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有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唐高宗李渊太子李建成信任,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200余事,深为唐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任秘书监,参与朝政。贞观七年(633年),为侍中,能识大体,以常情处事。受诏监修梁、陈、齐、周、隋史,亲笔写了《隋书》绪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又总编《群书治要》,书成,进官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是唐初的一位大臣,开始时辅佐太子李建成,后跟随李世民。他出自一个下级官吏家庭,虽然自幼孤贫,但他喜欢读书,知识非常广博,胸怀治国安邦的大志。在他从政的十六七年间,之所以能做到“匡过弼违”,先后谏言200余事,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高贵品质,是与他一生强调道德礼仪、提倡爱民节俭、加强自我修养分不开的。他多次申明德礼诚信是“国之大纲”,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在作风上,他特别重视“常谦常惧之道”,认为只要能“日慎一日”地坚守此道,社稷江山就不会有倾覆之虞。魏征不仅有以上可贵的认识,而且还在努力地实践这些道德和行为准则。

魏征特别讲究“忠”、“义”二字。贞观二年(628年),已经登上帝位并牢牢控制了朝廷大权的唐太宗,准备安葬在玄武门之变中被他除掉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在事实上是唐太宗为争取人心所做的官样文章。作为归顺唐太宗不久的原太子集团的重要成员魏征,想起昔日与太子的情分,忆起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个“义”字,准备为已故太子送葬。为此,他专门上疏在确定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性质的前提下,委婉地表达了昔日自己与李建成结下的君臣关系,希望唐太宗在“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二王”的活动中,恩准他“送至墓所”,让他了却“事君之礼”的心愿。在通常情况下,魏征的这种要求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此时唐太宗却顺水推舟,答应了魏征的请求。由于魏征冒险所请得到批准,所以原太子、齐王集团的旧属都参加了送葬仪式,就连唐太宗也认为魏征所请是一种义举。

由于魏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常谦”之道,在地位、声望不断提高的同时,他“深惧盈满”,不时地产生求退的想法。贞观七年,魏征受命代王珪为传中,又被封为郑国公,不久他就“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由于唐太宗不同意,他也只得暂时作罢。没过多久,魏征“复固请”。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才“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然让他“知门下省事”。在魏征谏止唐太宗进行封禅活动后,由于右仆射一职空缺,唐太宗有意让魏征当此重任,但魏征再次“固让”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针对太子李承乾不修德业的现实,遂授魏征“太子太师”一职,并“知门下事如故”。魏征又“自臣有疾”,不欲任职。魏征始终坚持的“常谦常慎”之道,既是他自我修养的必然结果,也是他政治智慧的充分体现。

魏征这种谦让的美德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当魏征完成修订《五礼》的任务之后,朝廷为赏其功,本打算封赐魏征的一个儿子爵位,但魏征却转请皇帝将此爵位赐予其“孤兄子叔慈”。唐太宗对魏征这种恭让精神十分钦佩,他感慨道:“卿之此心,可以励俗。”当即满足了魏征的请求。

魏征虽然官拜宰辅,身居高位,但生活相当清苦。他认为有国有家者如果喜欢奢纵,不行俭约,就“莫能终其善”。直到魏征病重之前,这位老臣的住宅竟然没有正厅,其平日所用衣被十分朴素。魏征死后,唐太宗想为他举行隆重而盛大的送葬仪式,但魏征的妻子裴氏却上书唐太宗说:“魏征平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仪葬他,仪仗过于奢侈隆重。这样做恐怕不合他的心意。”由于裴氏的坚持,临时改用白木制的车舆和白布缝的车帷来送葬。魏征一生坚持恭让和俭约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感悟

魏征一生都坚持恭让的美德和常谨常慎之道。当唐太宗授予魏征“太子太师”的头衔时,魏征自陈有疾而不欲任命,这也正表现了魏征的谦恭礼让、让位不显的精神。

史海撷英

太子太师

官名。西晋始置。汉、魏东宫师保,只置太子太傅、少傅。晋武帝咸宁中,备六傅之职,加置太师、少师、太保、少保。因避司马师讳,太师缺笔作太帅。南朝不置,北魏复置,以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为东宫三太,正二品。北齐沿置,称三师,掌师范训导,辅翊皇太子。隋、唐沿置,隋为正二品,唐为从一品。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作为加官,只授给宰相相官未至仆射者与致仕的枢密使,实非东宫官。明初以朝臣兼东宫师傅,成祖后,太子三师、三少只用为兼官、加官、赠官。清同明制。

文苑拾萃

请陪送葬建成元吉表

(唐)魏 征

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前宫结衅宗社,得罪人神。臣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负其罪戾,置录周行,徒竭生涯,将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冈有感,追怀常棣,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二王,远期有日。臣等永惟畴昔,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君之礼;宿草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于凡百。望于葬日,送至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