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9426200000015

第15章 慧眼能识人之明(8)

然后,顾璘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对张居正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只是对具有中等才智的人说说罢了。我想,你当然不会满足于只做一个中等水平的人。上次乡试,你的成绩已经不错,因为我的多嘴,耽误了你三年,实在抱歉。但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目光,要有志气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年少得志的张秀才。”

张居正对长者这一番肺腑之言心领神会。从这以后,伊尹成了张居正心目中的偶像和终生奋斗的目标。顾璘对张居正确是倾注了一腔希望和热情,他曾对人说:“居正佩犀带是暂时的,日后必然成为腰围玉带的朝廷大臣。”

后来的张居正,果然没有辜负前辈对他的苦心栽培,更没有成为只是昙花一现,过早衰败的少年英才。他23岁中了进士,43岁入阁,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之一。

◎故事感悟

不能不看到,顾璘在人才培养上使用特殊策略的高明之处。一双慧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作为管理者必不可少的责任。只有“伯乐”管理好“千里马”,“千里马”才会“日行千里”。

◎史海撷英

张居正的经济思想

张居正在朝廷任职期间,提出了“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政策。而且,他还与工部派来的榷税使周汉浦深刻地探讨“始所建榷及后稍异”的原因,并进一步阐明道理,畅言:“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文苑拾萃

枫木岭

(明)顾璘

初指山拂天,飞鸟不可度。

艰苦蹑危磴,即是我行路。

百折频攀援,十步九回顾。

崚嶒忽在下,衣襟湿云雾。

倒影犹照人,平地黯将暮。

东北望故乡,江流奔倾注。

长风万里来,独立难久伫。

知人之明的曾国藩

◎多事之秋,得一人则重于山岳,少一人则弱于婴儿。——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我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朝“中兴名臣”之一。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咸丰二年十二月(1853),湖南巡抚奉上谕命曾国藩“帮同办理该省团练、搜查土匪事宜”。这道上谕标志着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军旅生涯的开始。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幕府制度再次兴起,成为曾国藩日后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湘军令曾国藩拥有了与太平军作战并且被朝廷倚重的本钱,而网罗的众多幕僚无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和重要智囊。

在曾国藩的慧眼识才、悉心提携之下,这些幕僚不仅自身有建树,还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1853年1月26日,曾国藩前往长沙开始筹办团练事宜,他的好友郭嵩焘一起陪同前往,由此也成为他的第一个幕僚。

郭嵩焘一直都深得曾国藩的赏识与培养,打下南京后曾被提名担任安徽巡抚。然而由于郭嵩焘本人的拒绝,后改任兵部右侍郎,并归附到李鸿章的门下,担任广东巡抚。1875年,郭嵩焘担任首位驻英国公使。1879年回国后,便赋闲在家,直至1891年去世。

1860年前后,湖南人左宗棠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在曾国藩的大力提携下,左宗棠一扫往日仕途上的失意,迅速崛起,而且很快就功成名就。

左宗棠曾经陷入官场纠纷,幸好曾国藩的好友湖北巡抚胡林翼及当时权重一时的萧顺保全。后来,萧顺让举人王恺运及在朝廷南书房任职的郭嵩焘出面,请当时著名的翰林、内阁学士江苏人潘祖荫拟折,向咸丰皇帝保荐左宗棠。

潘祖荫奏折中的一句“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成为了左宗棠辉煌一生的最好预言。

左宗棠对于曾国藩的最大功劳,不仅在于当了很多次参谋,更曾经力劝曾国藩不要投水自杀,这件事一直令曾国藩感激在心。

尽管如此,然而由于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左宗棠与曾国藩还是因为各种矛盾长达八年没有私人往来。但是在左宗棠所率领的楚军当中,便有曾国藩派出支援的湘军的大将湘乡人刘松山和刘锦堂叔侄。1872年,曾国藩去世前左宗棠曾从西北给曾国藩写信,两人得以尽释嫌隙。

左宗棠的信这样写道:

涤翁尊兄大人阁下:

寿卿壮烈殉国,其侄锦堂求弟为之写墓志铭。弟于寿卿,只有役使之往事,而无识拔之旧恩,不堪为之铭墓。可安寿卿忠魂者,唯尊兄心声也。

八年不通音问,世上议论者何止千百!然皆以己度人,漫不着边际。君子之所争者国事,与私情之厚薄无关也;而弟素喜意气用事,亦不怪世人之妄猜臆测。寿卿先去,弟泫然自惭。弟与兄均年过花甲,垂垂老矣,今生来日有几何?尚仍以小儿意气用事,后辈当哂之。前事如烟,何须问孰是孰非?余日苦短,唯互勉自珍自爱。戏作一联相赠,三十余年交情,尽在此中:“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在曾国藩手下任职的时间并不长,自从楚军建立后,他很快仕途顺利,先后出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甘陕总督、总理衙门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无论是建立马尾船政局、甘肃制造局,还是全力收复新疆、指挥在越南与法国交战,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

安徽人李文安是与曾国藩同一年的举人,官至刑部督辅郎中、记名御史。他还曾协助监察院御史袁甲三在其家乡河南募勇以剿捻军。

后来,李文安的三个儿子都先后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尤其李鸿章,更是成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进士,先是曾国藩的门生,后来又成为曾国藩的助手,深得曾国藩的赏识。

在曾国藩的授意下,李鸿章组建淮军,剿灭了捻军,成就了功名。尽管他的功过至今也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首开洋务运动的曾国藩的得力干将,李鸿章负责建立的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历史功勋是值得称赞的。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薛福成后来转到了李鸿章的门下,再后来便接替了郭嵩焘担任驻英公使。曾国藩的幕僚康福之子康重武艺高超,曾经在湖南设馆广为授徒,弟子遍及三湘四水,其中就有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军总司令黄兴。

◎故事感悟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可谓是对曾国藩识人能力的恰当评价,本文更在意前者,即曾国藩的知人善用。曾左不和的时候,有人批评左宗棠,说曾国藩尽管打仗功夫不够,但手下有无数将才可调遣,而左自己手下的将才寥寥无几,这使得左宗棠一度无语。看来,这也促使了他致信请曾国藩为他的湘军大将刘松山写墓志铭,因为在对待刘松山的问题上,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刘松山“只有役使之往事,而无识拔之旧恩”,而曾国藩才是真正的恩主。

◎史海撷英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曾经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在这些家书中,他为自己立下了修身养性的“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