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倾世绝色:潇湘情缘
941400000116

第116章

出身庶女,生母卑贱,成了她在人前永远抬不起头来的耻辱。或许以前她可以任命,但亲眼看到了这里边的奢靡生活之后,她的心不再平静。尤其是昔日一处言笑的姐妹,突然就比她们高贵了,过着她们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她嫉妒了,梦想着自己有一日能比她更加受尽世人宠爱。

漂亮的丹凤眼,神采飞扬,俏语娇音:“回娘娘的话,探春今年十三了。”

年纪的确有点小了,但是元春不担心,很多时候,女人靠得从来不是年纪,而是手段。而且探春虽不如宝钗丰满,但发育得极好,比起人家十五的姑娘也不差。只要给她一点点机会,元春有信心能一举博得吐蕃王子对探春的好感。

因为她已经细细调查过了,亲贵中符合年龄的女子实在太少了,出挑的更加不多,这其中探春绝对是佼佼者,除了身份上差一点。修国公家的嫡女今年十六,可是性子太过懦弱,以至到现在都未婚配;襄阳侯的小孙女很是出挑,他们家又与忠顺王府交好多半舍不得;内阁学士柳庭的女儿骄躁跋扈,常听闻闯祸惹事。此外,竟是无人了。如北静王府的郡主前段时间定了南安王府世子,林黛玉倒是什么都好,可惜身子不争气。

如果将探春记到王夫人名下,那么一切都好办多了,看来此事必须赶紧知会老太太。

打发了探春,元春用了午饭,歇了晌,直等到傍晚太阳落了山,才领着一群人去太后的住处。

千秋殿里,欢声笑语,太后自来以端庄慈爱示人,极少有这么放任下人的时候。

元春满心狐疑,面上平静如水,看到迎出来的晋嬷嬷,已有了七分的笑意。虽然列为四妃之一,但元春始终是个明白人,不骄不躁,不然也不会这么得太后的欢心,对太后身边的人就是一个小宫女都不会大小声。

“晋嬷嬷好,怎么劳你出来,暑气重着呢。”

“娘娘说笑了,娘娘大老远的都来给太后娘娘请安,奴婢这不过是几步路而已。”晋嬷嬷是太后身边的二把手,自然清楚元春在太后心目中的地位,对她一向恭敬。

“我今儿是来对了,什么事情引得母后这么欢喜?”元春扶着晋嬷嬷的手紧了紧,随即笑道。

晋嬷嬷会意,放满了脚步,低低回道:“与娘娘正有一点子关系,娘娘一会可要小心回话了。好在太后娘娘自来疼爱娘娘,想来也不必忧心,倒是奴婢多虑了。”

这么一说,元春就明白,必是宝钗的事情传到了太后耳中,不过太后能大笑,说明事情并不是很坏。太后眼里看不顺眼林家兄妹,这一点就是自己最大的筹码,或者反会趁机寻林家的晦气呢。

心下稍安,稳稳的走了进去,蹲身甩帕行礼:“臣妾拜见母后,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上文说到元春去求见太后,太后不知正与什么人说笑,屋子里热闹得很。见元春行礼,似笑非笑的唤道:“起来吧,一家人没有那么多的礼数。”

“母后体恤臣妾,是臣妾的福分,不过臣妾是真心希望母后能够千千岁的。”元春悠悠起身,拿帕子掩了嘴角十分含笑。

“就数你会说话。哀家才说想找个人说说话呢,你来得正是时候。坐吧。”太后穿着一身轻便的玄色底子半圆绣金吉祥纹样的夏衫,高高挽起的发髻点着凤簪,脖子里一串溜圆的珍珠,跟平常富贵人家的老妇无甚区别。大半时候,太后在众人面前都是和蔼可亲的,当然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绝非太后的真面目。

可是,没有人会傻到戳穿太后的伪装,他们都愿意配合太后演戏。在这一点上,元春拿捏的最到位。你看她,原本带笑的脸立时垮了下来,楚楚可怜的跪下,柔声低语:“臣妾自知有罪,是特意来向母后负荆请罪的,请母后责罚。”

“哀家知道你自来是个妥当人,有什么话起来再说,罚不罚的哀家心里有数。”太后只做不解,必要的时候要立立威,这个度要把握好了。元春是颗不错的棋子,私心是有,但谁没有私心,除此,她听话聪明,没有过硬的后台,后宫需要元春这样的女人得宠来平衡势力,顺便制衡林家。

元春粉面羞红,深感愧悔,低低诉道:“母后原是好意,允我们姐妹亲人的能够团聚几日,臣妾心里十分感念母后。臣妾心中想念家中的几个姐妹,就召了臣妾的亲妹妹探春与姨妈家的表妹宝钗前来,只当她俩是个好的。

谁料臣妾识人不明,反让母后蒙羞。薛家表妹她,臣妾万万没有料到她会糊涂至此,做出那样混账事来,臣妾真是无颜面对母后。薛表妹到底年纪小,臣妾又得姨妈信任托付,所以请母后开恩,母后要罚就罚臣妾吧,饶了薛表妹这次。”

一席话,既点出了事情错在薛宝钗,就表明自己的重情重义,愿意一力承担,足以担得起好姐姐的榜样。

太后本就没有怪责她的心,自然不会罚她。甚至隐隐有点得意,自己还真是老了,忘了林墨涵到了婚配娶亲的年纪,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啊,多亏了那个薛什么宝钗的提醒。商家女就是商家女,出手不同凡响,不是这些大家子千金能比的,手段狠辣,比起自己当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惜她自视太高,低估了林墨涵。倒也怪不得她,便是自己,当年还不是低估了林家低估了林墨涵,错过了最好的下手机会,留下今日这个心腹大患。

拨弄着尖细的护甲,好半晌,太后微微阴沉的脸色才缓和下来,叹息着:“这事原就与你无关,你也不用太过自责。你入宫多年,对家中的姊妹不甚清楚也是可以谅解的。何况,那个薛姑娘虽然糊涂了点,作下如此大事,但多半是吃多了酒,头脑不清的缘故。她如今已经受了应得的处罚,哀家也不想多做计较。不过,你还是趁早送了她回去,免得再有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