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9235000000028

第28章 一笑为红颜(1)

在伊斯特伍德的生命中,桑德拉·洛克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她既是戏里的搭档、戏外的情人,后期又成为他的冤家对头。在桑德拉的怂恿下,伊斯特伍德执导并主演了他的第一部喜剧片。

在《全面搜捕》筹备期间,桑德拉·洛克并不十分惹人瞩目,她给编剧斯蒂尔林·西利芬特留下的印象是“她不过是克林特的另一个女友罢了”。当电影开拍之后,情况有了显著变化。只要没他的戏,伊斯特伍德大多数晚上都会与桑德拉在旧金山或索萨利托租借的公寓里共享缠绵。

1977年春,洛杉矶的报纸报道说,伊斯特伍德正在为他下一部电影《铁手套》寻找演员,这是一部动作加冒险的时装片,其中交织着警察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女主角的人选上,伊斯特伍德遇到了难题,因为这名女演员不仅要让人们相信她是混迹拉斯维加斯多年的风月老手,而且还要不失女孩般的纯真。

丹尼斯·施亚克和迈克尔·巴特勒是《铁手套》的编剧,他们的故事与《独行铁金刚》有几分相似。伊斯特伍德扮演的本·肖克莱是一名行将退休的警察,他奉命护送一个目击某宗罪案的妓女从拉斯维加斯前往亚利桑那,不料这竟然是一次危险之旅,因为罪案的幕后策划者下令要将他们在到达目的地前干掉。

施亚克原是一名经纪人,曾经为迈克尔·巴特勒做过代理,后者是好莱坞老牌编剧雨果和简·巴特勒夫妇的儿子。施亚克与巴特勒结成了编剧搭档,在1976年以30万美元的价格将他们的第一个剧本《汽车》卖给了环球公司,后来又通过把剧本改编成小说挣到了5.5万美元。这笔交易以当时的标准来说算得上是不小的成功,在好莱坞传为美谈,这对搭档也因此红透半边天。

当华纳兄弟公司收购《铁手套》版权时,他们将价码提升到了50万美元,外加15%的票房分成和10万美元的小说版权转让费。伊斯特伍德第一次约见施亚克和巴特勒时,他声明自己不会为剧本花这么多的钱,尽管出钱的不是马尔帕索公司,但他觉得如此之高的版权费用会摊薄他将得到的那部分利润。

不过,华纳兄弟还是达成了这笔交易,并且打算请芭芭拉·史翠珊出山,与伊斯特伍德配对打造一部豪华大片。可是,他们的计划在伊斯特伍德这里遇到了阻力。首先,伊斯特伍德对他的角色提出了质疑。虽然他已经是快五十的人,但他并不打算扮演一个要退休的人,所以本·肖克莱必须要改写成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警察,此次任务是他证明自己的最后一个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针对史翠珊的。他拒绝与这位女星合作,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号召力已经足以保证电影的票房,不需要任何人给他额外的保险。当然,这只是他可以公开说出来的理由。他拒绝史翠珊的真正目的,是因为他已经向桑德拉承诺在他下一部电影里给她安排一个绝佳的角色。

实际上,在第二次与编剧会面时,伊斯特伍德就让他们根据桑德拉的特点重新修改妓女格丝·玛丽的角色。当时,施亚克和巴特勒还不知道伊斯特伍德与桑德拉之间的恋情。“我直到在拉斯维加斯拍戏时才亲眼见到桑德拉,”施亚克回忆说,“当时克林特正忙着看导戏,我走过去跟桑德拉聊天,说实话,我多少多少是想勾引她。这时,曼恩斯把我拉到一边,提醒我说她是克林特的女友。前往凤凰城外景地时,我带上了我的未婚妻,她长得很像桑德拉。我把她介绍给克林特,而他以他特有的方式贴着我未婚妻的耳边说,'一小时后来见我……说完,他向我使了个眼色,我知道他是在报复我。”经过修改之后,妓女格丝·玛丽的角色完全是桑德拉式的:她上过大学,虽然误人红尘多年,但依然保有少女般的清纯。

又一次,她在戏中差点被强奸。这位女演员在《西部执法者》、《铁手套》和《硬汉比利》中都有被性侵犯的经历。《永不低头》里她演靠出卖色相行骗的骗子,《拨云见日》又让她回过头来扮演被强奸的复仇女。出演这些角色更多的是出自伊斯特伍德而非她本人的意愿。

其余的角色也很快搞定,其中,伊斯特伍德的朋友、演过《独行侠歼虎屠龙》的帕特·辛格尔扮演本·肖克莱在警察局的上司。雷克斯福德·梅兹升格为摄影指导。这部由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电影于1977年4月在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开拍。

暴力场面依然是伊斯特伍德的制胜法宝,除了大量的枪战之外,片中还可以看到飞机撞上高压电线爆炸坠毁,房屋在枪林弹雨中坍塌。影片的高潮是本·肖克莱和格丝·玛丽所在的被劫持的大巴置身于数百名警察的扫射之下。

然而,在伊斯特伍德“多快好省”的制片原则下,对暴力场面效果的过分强调就意味着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打了折扣。《铁手套》成了一部真人版的“跑路鸟”卡通片,“遗憾的是,”理查德·考里斯在《新时报》上撰文说,“克林特的艺术功底显然不如卡通片导演查克·琼斯。”有时伊斯特伍德为节省时间而露出的短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故事的逻辑性经不起推敲:在《铁手套》结尾处,载着本和格丝的大巴从数百名举枪射击的警察面前穿过。谁都能看出这场戏应该用慢动作处理,但是伊斯特伍德却拒绝这么做。当施亚克,赶到片场与他论理时,伊斯特伍德用一句话便将他打发回家:“佩金帕已经将慢动作玩到不能再玩了!”结果,这场戏只是看上去像是慢镜处理,因为它的时间明显拉长了。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大巴的轮胎本来设计成被子弹打爆,车厢擦着地面向前冲去。但是,凤凰城市政当局不同意街道的路面因此被毁坏,当问题出现时已经不可能换别处拍摄了。为了省钱、省时间,伊斯特伍德干脆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手法,让摄影机从另一个角度拍摄大巴遭到伏击,但银幕上依然可以看到轮胎完好无损。当《铁手套》试映时,观众齐声叫道,“向轮胎开枪,傻瓜!”有传言说,就连作为制片人的罗伯特·戴利也认为《铁手套》是他看过的最差的电影。伊斯特伍德为此当面质问戴利说没说过这样的话,戴利回答说:“我只说过它是最差的10部电影之一。”戴利是在开玩笑,但这样的幽默是伊斯特伍德无法领教的。从这部电影开始,戴利在马尔帕索公司内部走上了下坡路。

华纳兄弟公司将《铁手套》作为1977年圣诞档期的主打电影。但是,伊斯特伍德却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考虑到影片中出现的暴力场面和成人语言,他认为应该把上映时间安排在未成年观众较少的档期。华纳兄弟的一名高管为此引咎解职。作为补救手段,伊斯特伍德亲自参与了影片推广,他聘请插画大师弗兰克·弗拉泽塔创作了一幅电影海报,海报上的他肌肉毕现,持枪远望,衣衫褴褛的桑德拉则面带恐惧地紧紧搂住他的腰,背景是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大巴。这幅海报出现在众多杂志的中缝里,对青少年读者很有煽动性。

然而,这套骗孩子的把戏骗不了影评人。戴维·安森在《新闻周刊》上写道:“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分钟是可信的,克林特正在成为一个风格化的动作导演,只是他的风格过于幼稚,你很难为他的努力鼓掌喝彩。”桑德拉·洛克的表演倒是赢得了称赞。《村声》的汤姆·艾伦认为她当属“这一年年轻女演员中最自然、最本真的一个”。《好莱坞报道者》的亚瑟·奈特也认为她给出了自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以来“最具说服力的表演”。

在这一阶段,评论界和观众对伊斯特伍德的反应是截然相反的。1977年,观众仍沉浸在对伊斯特伍德长达10年的盲目追捧之中,《铁手套》最终获得了5410万美元的票房,在年度十大卖座片中榜上有名。

《铁手套》上映前后,一些采访文章仍把伊斯特伍德粉饰成幸福夫妻中的一分子,但是大多数对玛吉的采访中已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字眼。

用桑德拉·洛克当女主角是伊斯特伍德与这位女演员共度浪漫时光的方式之一。不工作时,他们也总是厮守在一起。从《西部执法者》开始,他们就成为各地旅馆的常客。

舍尔曼橡树林的家早已成为伊斯特伍德与女友们幽会的据点。只是伊斯特伍德必须格外小心,以防玛吉打来电话或冷不防出现。然而,在《铁手套》于1977年夏天杀青之后,情况开始转变。桑德拉基本上搬了进来,人们认为伊斯特伍德做好了向玛吉摊牌的准备。

1978年2月13日出版的《人物周刊》借宣传《铁手套》之机刊登了伊斯特伍德与桑德拉深情对视的封面照片,称他们“不仅仅是合作的明星”。内文援引桑德拉的话说,“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疯狂地爱上了对方。”《人物周刊》的做法也许过分,伊斯特伍德被迫发出一封信指责该刊的态度“像是未成年人的恶作剧”。可是,为时已晚。玛吉在超市看到了这份杂志,她无法容忍伊斯特伍德把他的女搭档比喻成“公主”。文章引述伊斯特伍德的话说,“我在为《铁手套》挑选演员时有些出格,桑德拉是个公主,但我用她来演一个妓女——好大的反差。”玛吉并不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她的丈夫已经被拍到与桑德拉手牵手着出现在卡梅尔的多个社交场合中,有一次还带上了他们的儿女凯勒和艾莉森。玛吉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公开的挑衅,她开始诉诸法律。

1月底,好莱坞八卦专栏作家玛丽琳·贝克发布了一条“全球独家新闻”,声称伊斯特伍德将与玛吉结束他们长达25年的婚姻。这场离婚会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且花费巨大。

伊斯特伍德当即反戈一击,他在接受《旧金山编年报》采访时说:“贝克大姐,不管你们怎么称呼她吧,说我'对此事不发表任何意见。好吧,我有话要说。玛丽琳·贝克是个混蛋。你们可以把这话印在报纸上。我要告诉她,伊斯特伍德家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实际上,玛丽琳-贝克不是说瞎话。玛吉已经私下与伊斯特伍德就桑德拉·洛克的事情进行了对话,伊斯特伍德也已承认他爱着这个女演员。但是,伊斯特伍德自有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一天,桑德拉去舍尔曼橡树林时,发现伊斯特伍德正在收拾行李。原来他是要带玛吉和孩子们一起去夏威夷度假,他对桑德拉说他仍爱她,但是他无法拒绝玛吉,因为她的情绪十分低落。

然而,令桑德拉吃惊的是,当伊斯特伍德从夏威夷回来时,他说玛吉已经同意合法分居,而不是离婚。“我感到迷惑,”桑德拉在其自传《善、恶和十分丑陋》中写道,“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打算彻底分手。”有趣的是,在1978年初的这场风波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桑德拉·洛克其实也是一个已婚女子,她是如何处理她自己的生活的呢?早在桑德拉12岁那年,她在南方家乡遇到了一个名叫戈登·安德森的男孩。安德森与桑德拉同龄,也一样对未来充满了遐想。他们成为了精神上的知音和生活中的伴侣,他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离开田纳西的谢尔比维尔去好莱坞闯荡。

安德森热衷于戏剧,经常在朋友导演的舞台剧中扮演角色。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桑德拉渐渐喜欢上了表演。

桑德拉的家庭很抵制安德森,希望女儿不要受他的影响。叛逆的桑德拉干脆搬到了安德森家,高中毕业后不久,他们便结了婚。从此,桑德拉断绝了与家庭的一切来往。

随后,安德森前往纽约寻找演出机会,而桑德拉则独自在纳什维尔当模特,偶尔也参加广告片的拍摄。一天,安德森在《纳什维尔田纳西人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华纳兄弟公司计划将卡尔森·麦克库勒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人》搬上银幕,在全国寻找扮演女主角的少女。

安德森当即从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找了一本麦克库勒的小说,照着书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把桑德拉装扮成一个假小子。他把她的头发剪短,在鼻子上画上雀斑,在膝盖上画上伤疤,还用绷带紧紧缠住她的胸部。虽然当时她已经21岁,但经过这一番装饰,她看上去只有17岁,十分接近书中的人物。

安德森开车送桑德拉前往300英里外的阿拉巴马比尔明翰参加地区选拔,那里已经聚集着一千名应征者。桑德拉顺利通过了这一轮,接着,安德森又带她去新奥尔良,见到了这部电影的导演罗伯特·艾利斯·米勒,并且与其他几百名女孩一起参加了试镜。

回到谢尔比维尔,两人焦急地等待结果。一个星期后,华纳兄弟公司为桑德拉买了机票,让她去纽约参加最后一轮试镜。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认为这个毫无演出经验的女孩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喜悦中带着忧伤,坚强却又容易受伤害,是一位冷酷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