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9235000000022

第22章 永远是赢家(5)

1971年11月,他们在老图克森拍摄室内戏时,另一部戏《罗伊·宾法官的生平》刚刚杀青。一些演职员仍然出没于当地的旅馆和餐厅。不过伊斯特伍德并未遇到该片的导演约翰·休斯顿,后来他以休斯顿的生平经历拍摄了《白色猎人黑色心》。

之后,他们转往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东边的六月湖拍摄外景。直到这时,剧本还没有一个结尾。大家都指望斯特奇斯挥动手中的魔杖,但他迟迟按兵不动。一天,制片人罗伯特·戴利在外景地随口开玩笑说应该用一列火车呼啸着冲进一座酒吧作为结尾,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伊斯特伍德更是拍手叫好,他一向中意火爆的结尾,尤其喜欢在一堆尸体中隐身而去。

整个拍摄期间,伊斯特伍德都与一种怪病相伴。他开始染上的是感冒,继而演变成了严重的过敏。谣传这位西部片明星对马过敏,伊斯特伍德则声明他对猫过敏。不管罪魁祸首究竟是谁,总之这种病令伊斯特伍德十分焦躁不安,甚至有快要死的感觉。

虽然伊斯特伍德在《生牛皮鞭》时代的女友罗珊娜·图尼斯如今是一位静默疗法的倡导者,但得病之前伊斯特伍德一直对她的疗法嗤之以鼻。巧的是,《乔·基德》的女主角斯特拉·加西亚也染上了同样的病,她在开车来片场的途中一直听瑜伽术大师马哈瑞希的演说,后者用静默疗法给披头士治过病。《乔·基德》关机后,伊斯特伍德直接找到图尼斯,请她为他安排疗程。此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晚各练一次静坐。

静默疗法疗效显著,从此,伊斯特伍德不断推荐别人接受图尼斯的治疗,其中就包括了伯特·雷诺兹、罗伊·考夫曼和霍华德·伯恩斯坦。

自从有了自己的公司后,伊斯特伍德养成了挖别人墙脚的习惯。他拍摄《乔·基德》的一大收获就是从约翰·斯特奇斯手下挖到了三员大将:美术指导亨利·鲍姆斯泰德、剪辑师弗里斯·韦伯斯特和助理导演詹姆斯·法尔戈。

鲍姆斯泰德从40年代末起就是好莱坞一流的美术指导,曾以希区柯克的《晕眩》获得奥斯卡提名,后来凭借《杀死一只知更鸟》夺得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奖。在为伊斯特伍德的下一部电影《红城歼霸》设计了梦幻般的布景后,他阔别马尔帕索公司近20年,之后回来参与了《不可饶恕》的拍摄。韦伯斯特同样出道于40年代,在米高梅公司工作多年,其间以《黑板丛林》、《满洲候选人》和《大逃亡》三获奥斯卡提名。虽然他在斯特奇斯手下干了10年之久,并操刀剪辑了《七侠荡寇志》,但他还是决定跳槽到马尔帕索公司,伊斯特伍德此后的14部电影均出自他的剪刀。三人中最年轻的詹姆斯·法尔戈则成了伊斯特伍德手下的一名干将,他在马尔帕索公司从事过很多职业,最终扶正为导演。

1968年至1971年的四年间,伊斯特伍德惊人地主演了10部电影,难怪《电影先驱报》会打出“伊斯特伍德超越约翰·韦恩”的标题。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韦恩曾经20次荣膺最卖座明星的称号,但在1972年他只有一部《牛仔们》问世。相比之下,伊斯特伍德不仅携有《肮脏的哈利》大卖特卖的余威,他的新作《乔·基德》也有很好的票房走势;更何况《迷雾追魂》和“镖客三部曲”仍在全球的许多地方热映。

伊斯特伍德的制片和市场策略一直为人称道。他居高不下的电影票房得益于某一年中他同时有几部影片在影院中上映。此外,他总是将影片安排在夏季或圣诞节上映,这是好莱坞含金量最高的两个档期。

《红城歼霸》是伊斯特伍德的下一部电影。这又是一部西部片,且由伊斯特伍德亲自执导。该片的剧本同样来自于环球公司,由厄内斯特·蒂迪曼创作。蒂迪曼刚刚因《法国贩毒网》获得三项荣誉: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美国编剧工会的最佳编剧奖和侦探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的埃德加奖。蒂迪曼与迪恩·瑞斯纳合作拿出的最后一稿剧本显然优于《乔·基德》,其中没有多少漏洞,而且添加了一些黑色幽默和寓言的成分。后者是伊斯特伍德的主意,他从塞吉奥·莱昂内那里学到的一点就是“如果想让你的打斗不落俗套,那就加入一点寓言”。

实际上,该片从莱昂内那里偷来的不止这一星半点,故事讲述另一位神秘的陌生人来到一座名叫“拉戈”的西部小镇。小镇貌似平静,但似乎隐藏着一个很深的秘密。虽然镇民雇用这位陌生人保护小镇不受三名假释犯的袭击,但他们并不认为他能像前任警长那样在这场决斗中活下来。陌生人将小镇整个涂成红色,为它取名“地狱”。不久,你就很难分辨得清他的对手究竟是那三个邪恶的牛仔还是这个小镇的镇民。

伊斯特伍德的角色还是始终叼着雪茄,一出场就单枪匹马经历了一番血战。就像在《黄金三镖客》里一样,他有如神助,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镇民原先雇来的三名恶棍一一击毙。

片中的女性角色依然是主人公的性爱对象。陌生人初到小镇就将一名妓女拖进干草棚,粗暴地强奸了她;随着剧情进展,她开始享受这种经历,后来再一次要求陌生人与她发生性爱。另一个女人是中年的旅馆老板娘玛多娜,她最初像个影子一样出现在陌生人左右,甚至在以为陌生人要强暴她时,拿起刀来保护自己,但最终她还是和他上了床。用迪恩·瑞斯纳的话来说,“克林特永远是一份上帝赐给女人的礼物。”该片于1972年夏天拍摄,外景地选择在宝石岭附近的莫诺湖畔,亨利·鲍姆斯泰德在这里搭起了一座孤零零的小镇。布鲁斯·萨尔蒂斯再一次站在了摄影机后面。鼓手出身的迪·巴顿曾经为《迷雾追魂》写过一段爵士配乐,此番他被伊斯特伍德请回来以莫瑞康尼的通心粉西部片风格为电影谱曲。

《生牛皮鞭》的保罗·布林格尔在片中饰演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之后他就再没有在马尔帕索的电影里出现过。玛丽娅娜·希尔和维尔娜·布鲁姆分别扮演妓女和玛多娜。号称“橡皮脸”的杰佛瑞·刘易斯以假释犯首领的身份第一次为伊斯特伍德担当配角,此后他便成了伊斯特伍德的御用演员。

刘易斯在片中死去的场面很经典,他一边咽下最后一口气,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喊:“你是谁?”直到故事结束时,没有人知道伊斯特伍德的身份。他骑马经过前警长的墓地,眼睛尖的观众能够发现墓碑上写着布莱恩·霍顿、塞吉奥·莱昂内和唐·西格尔的名字。“我埋葬了我的导演,”伊斯特伍德很得意他在电影中玩的这个噱头。

1972年,伊斯特伍德和玛吉有了第二个孩子。他们的女儿艾莉森于5月22日在圣约翰医院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几周。尽管《红城歼霸》开拍在即,伊斯特伍德还是赶到了医院。《蒙特里潘林苏拉先驱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玛吉一再问丈夫,'你肯定她是个女孩吗?克林特,这个强健且沉默的男人一语不发,但是他的神情就像是一只在吃金丝雀的小猫。”在公众面前,伊斯特伍德仍然是体贴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1973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于查尔顿·赫斯顿因故缺席,伊斯特伍德顶替他担任颁奖嘉宾,他邀请玛吉和他一道走上了红地毯。这对夫妇还手挽手出席了共和党的聚会以及卡梅尔的一系列慈善晚会,甚至共同主持了1973年的名人网球锦标赛。

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们的婚姻已病人膏肓。伊斯特伍德依然沉溺于追逐女人,他在接受《当代银幕》杂志的采访中承认这一嗜好对于他来说就像烟瘾一样难以戒掉,而这家杂志发表的文章则以“为什么他们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好莱坞最差的丈夫”为题。

罗珊娜·图尼斯还在伊斯特伍德的生活中不断出现。她经常被给予一些小角色,以便能名正言顺地与伊斯特伍德一起待在片场,当然她出演这些角色是分文不取的。70年代初,随着金柏尔进入了一所私立学校,图尼斯母女迁居到了丹佛,她们只是在伊斯特伍德度假滑雪时才与他见面。

《乔·基德》上映之前,伊斯特伍德打电话给埃尔摩·伦纳德,询问有没有适合他的剧本创意。《肮脏的哈利》在全球挣到了大把的钞票,但伊斯特伍德至今还没有拍过一部令他心仪的大作。“你有什么类似《肮脏的哈利》的东西吗?”他问,“当然要有些不同。某人拿着一把大枪,但他不一定是执法人员。一个与哈利性格相似的角色……”埃尔摩·伦纳德恰好有一个创意,于是他给伊斯特伍德讲了这个一位种百合的农夫不愿向觊觎他财产的匪帮低头的故事。不久,伦纳德寄来了一份25页的剧本大纲。伊斯特伍德读后将它退了回去。伦纳德知道他犯了一个大错——他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卡梅尔附近的卡斯特罗维尔。“我原以为克林特喜欢这样,因为他可以经常回家,”伦纳德说,“其实他根本不想回家。”最终,卡斯特罗维尔变成了科罗拉多,百合变成了西瓜,伊斯特伍德的角色则交给了查尔斯·布朗逊。这部名为《陛下先生》的电影于1974年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与此同时,伊斯特伍德把注意力转向了一个描写中年男子与情窦初开的少女相恋的故事。乔·海姆斯为伊斯特伍德量身打造了《春花秋月未了情》的剧本,希望他能扮演房地产商弗兰克·哈蒙的角色,这个苦闷的离婚男子爱上了自由奔放的少女布里兹。考虑到伊斯特伍德对动物的爱,她甚至给了哈蒙一条从车祸中救出的德国猎犬。“我理解这个人物,”伊斯特伍德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但我对乔说,我的年龄不适合他,他应该看上去比我老很多。”最终,他选择了比他年长12岁的威廉·霍尔顿饰演弗兰克·哈蒙。

为了布里兹的演员人选,伊斯特伍德见了一批年轻女演员。桑德拉·洛克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田纳西州谢尔比维尔的金发女孩凭借1968年根据卡尔森·麦克库勒小说改编的《心是孤独的猎手》这部银幕处女作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她偶然结识了海姆斯,不久便意外地接到了试镜的邀请。她来到环球公司,第一次见到了伊斯特伍德。她并未真正试镜,他们只是闲聊了一会儿。“他就是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个人,”桑德拉回忆说,“我看见他第一眼就对他有了好感,'这个男人太棒了。他如此平易近人。他是个大明星,但却是个容易接近的人。”1947年出生的桑德拉对于伊斯特伍德想要的老少恋中的女主角来说显然太老了。

伊斯特伍德心中的第一人选是和他一起演过《牡丹花下》的乔·安·哈里斯。但是,哈里斯因为个人生活中的一些缘故变得闷闷不乐。伊斯特伍德看了她的试镜后决定另作他想。

凯伊·伦兹出生在演艺世家,她有过很长的表演经历,但除了《美国风情画》中的一个小角色之外,她基本上属于一个银幕新人。伦兹是伊斯特伍德喜欢的那种女孩,身材瘦削,有着一头金发,最重要的是她刚刚20岁。虽然伊斯特伍德拒绝在银幕上以中年男人的身份爱上伦兹,但在银幕下面他还是把伦兹当作了他新的猎物。

“我知道凯伊,”伊斯特伍德的一位来片场探过班的朋友说,“当时他正指导她拍一场戏,戏中的她看上去性感且易受到伤害。他托起她的脸,拍拍她的嘴和下巴说,‘(.*?)放松!放松!他对她非常非常温和。我知道他们之间肯定有事。”《春花秋月未了情》于1972年11月开拍,是为数不多的以洛杉矶为背景的伊斯特伍德电影。片约缠身的布鲁斯·萨尔蒂斯将摄影机交给了弗兰克·斯坦利。这部片子拍得很快,比原定周期少用了三天,成本不足100万美元。

伊斯特伍德拍得快的原因是他觉得海姆斯的剧本写得很糟糕,没有必要一字一句按照剧本去拍,而且希望通过拍摄的快节奏使影片变得更紧凑。这部电影给了伦兹一个很好的机会,她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演员。霍尔顿的表现中规中矩,不过扮演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并非他的长项。

与同类题材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洛丽塔》相比,伊斯特伍德执导的《春花秋月未了情》对于性的描写过于温文尔雅,与生活中的他相差悬殊。他之所以要选择拍这部电影,也许是为了表达内心对年华老去的恐惧,也为自己不断地去追逐年轻女孩找到一种借口。然而,该片并未引起观众和影评界的兴趣。1973年11月上映后,它只在《综艺》最卖座的50部影片排行榜上待了一周,之后便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外。直到1998年,它的录像带才得以发行。

此番失利使得伊斯特伍德对爱情片一直心有余悸。等到20多年后,他才鼓起勇气导演并主演了另一部爱情片《廊桥遗梦》。

在现实生活中,伊斯特伍德的一位家族成员正在品尝着爱情的甜蜜。

就在《春花秋月未了情》关机后不久,守寡两年的伊斯特伍德的母亲鲁丝·伊斯特伍德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新郎是约翰·贝尔登·伍德,伍德在旧金山的一家投资公司任职。虽然与鲁丝相识多年,但他们是在一年前才发展出了恋情,当时他们相遇在夏威夷一对朋友结婚40周年的庆典上。

1972年10月,鲁丝与伍德在佩布尔海滩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教派的教堂里举行了婚礼。伊斯特伍德很高兴看到母亲有了新的归属,他亲自搀扶着她步入教堂。这也是伊斯特伍德家族的一次大聚会,玛吉出现在人群中,形容憔悴,怀里抱着4个月大的艾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