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9235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说,年龄只是数字而已。

2005年5月31日,他迎来了75岁生日。75岁够老了吧?伊斯特伍德不这么认为。

“我只是个孩子,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三个月前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对在座的每个人说。在这一届金像奖的角逐中,他自导自演的《百万美元宝贝》夺得了四项大奖,他个人也成为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

颁奖典礼的组织者们也许并不希望看到这一幕。为了挽救电视直播的收视率,他们渴望领奖台上出现更年轻、更时尚的形象。有“坏孩子”之称的黑人喜剧明星克里斯洛克因此成为奥斯卡之夜的主持人,他一出场就把伊斯特伍德的年龄当成了笑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还来得了吗?我想他已经有102岁了吧!”台下笑成一片,唯独伊斯特伍德本人没有笑。他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就像他演了大半辈子的那些银幕英雄一样,他们甘愿忍受胯下之辱,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反戈一击。

这一次他不用等太久。

当登台领取最后一个奖项——最佳影片奖时,他把致辞的机会让给了《百万美元宝贝》的联合制片人汤姆·罗森伯格。如果不是罗森伯格顶着巨大风险投入一半的资金,这部电影是不可能付诸拍摄的。因为这个缘故,罗森伯格显得异常激动,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幕后的艰辛,直到耳畔响起了音乐声。

在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之前,电视直播制片人警告每一位领奖者要控制发言的时间,一旦超时,他就会示意乐队奏响象征逐客令的音乐。

如果仔细看第7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现场录像,你就能听到这一刻伊斯特伍德对罗森伯格小声说道:“继续,他们别想赶你下去!”于是,罗森伯格留在了台上。这是他第一次没有遵照别人的指示去做,而对于他身边的这个人来说,这早已是家常便饭。

当然,伊斯特伍德也没有被任何人“赶下去”——几乎在他主演的每一部电影里,他都是最终的赢家。

“我始终坚持这条真理,”几年前他告诉别人,“演员与其腆着脸求观众喜欢他,还不如大声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不喜欢我,趁早请你滚蛋!”问题是,敢这么说的人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毋庸置疑,他是30多年来电影院里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人。这号召力有多大?自1971年起,他为华纳兄弟公司拍了25部电影,全球收入将近30亿美元。此外,他的影片的音像制品卖了十二亿三干九百万美元,电视台每次播放他的经典影片,如《肮脏的哈利》,都要给他合法报酬。华纳兄弟发行公司董事长巴利·里登是个见惯大场面的人,连他都说:“这收入加在一起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他也是继约翰·韦恩之后美国人新的精神偶像。在这个由拓荒者的后代和移民组成的国家里,他的阳刚气质和坚韧毅力,他的外冷内热和嫉恶如仇,成了最理想的精神寄托和最安全的心理保障。

然而,伊斯特伍德几乎掉进了有成就的演员往往为自己设下的陷阱中。自出道以来40年的黄金年华里,他创造了一些肤浅但值得怀念的角色。首先是罗迪——电视剧集《生牛皮》中无忧无虑的牧童,接着是“无名氏”——塞尔乔·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里那个身披墨西哥斗篷的赏金杀手,然后是“肮脏的哈利”——一个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对付不法之徒的辣手警探。无论是他的影迷,还是影评人,似乎都希望他一成不变:他们继续看他,不管好坏,就像第一次看时一下子就爱上他或讨厌他一样。他们不愿接受他的多面性。

一段时期里,伊斯特伍德心甘情愿地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你得现实地对待,”他说,“你可以扩大你的戏路,但观众会不接受。”“胡说八道,”他的说法遭到了他已故的朋友唐·西格尔的反驳,西格尔曾执导伊斯特伍德拍过5部电影,其中包括获得巨大反响的《肮脏的哈利》和《逃出亚卡拉》,“他其实是没兴趣去演类型更广的角色。这真让我吃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世界上票房价值最高的明星不去弄点更好的题材来拍。他硬要翻来覆去做同样的事。”不过,自从80年代初拍了喜剧风格的《硬汉比利》之后,伊斯特伍德开始走出了一条在好莱坞独一无二的路线。一方面,他延续着暴力电影、硬汉电影的轨迹,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已有的品牌;另一方面,他又在尝试新的类型或是颠覆传统类型片的既定模式,不断向电影遗产宝库里增添新的财富。于是,他在世界影坛上创造出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美国人当他是超级巨星,法国人却认为他是最好的美国导演。

这种格局直到他拍出了《不可饶恕》才宣告结束。这部打着向大师致敬的旗号却又处处显露不敬的西部片兼具英雄主义和虚无主义,唯有伊斯特伍德这种在类型片的深不可测的河流中浸染多年的人才拍得出来。该片不仅标志着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第一次得到奥斯卡的承认,而且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卖座的作品。

从此以后,美国人对伊斯特伍德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不再被拿来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或者阿诺德·施瓦辛格这些动作巨星相提并论,也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在好莱坞流水线上添砖加瓦的工匠。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样,他被冠以“能以美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进行艺术创作的公民电影大师”。

伊斯特伍德在60多岁时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转型,事实证明,这一切来得并不算太晚。他已经是电影界最富有和最有威望的人,在别人看来已缺乏足够动力的情况下,谁又会想到他能让自己迈向更高的巅峰。从2004年到2007年这三年间,他执导的《神秘河》、《百万美元宝贝》、《父亲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总共获得19项奥斯卡提名和7项奥斯卡奖,其中包括一项最佳导演奖。

现在,伊斯特伍德已经接近80高龄,但他依然是影坛上最活跃的导演之一。“上帝太不公平了,”在奥斯卡奖角逐中败给伊斯特伍德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说,“他一边拿着各种终身成就奖,一边又从不放过任何与小字辈们争抢风头的机会。上帝给了他太多的体力和精力,这把宝刀似乎永远没有生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