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9230100000009

第9章 关系营销与关系管理(5)

所以说,我这句话中最主要的意义,就是你今天真正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先把你的企业——比如以前我有一次在教课,教完了之后,有一个在上海做生意的小老板问我说:“老师,回去以后,我怎么做CRM?”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我是做小鱼竿生意的。”我就说:“我刚上课的一些原则,你还记不记得,小鱼竿符合哪一个原则?像顾客关系管理,就算有电脑了,也是要有成本的,更何况现在还不见得有电脑,有的产业,即使没有电脑,像保险业,照样可以进行顾客关系管理,对不对?那么,像你经营小鱼竿,你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收集大公司的资料,跟它保持联系,甚至还想去医院看它的负责人,然后,再拜托他多买两支小鱼竿,请问你的价值够吗?你这样做有意义吗?”所以说,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你的东西适不适合做顾客关系管理。如果不适合,很好的做法是改变你的产品宽度和服务的重心,你改变了这个东西,比如从前只卖棺材,现在变成死亡管理;以前卖奶粉,现在变成生育管理。这样子的话,改变你的产品性质后,你才可以开始关心管理投入的成本所能够得到的回收。

第二件事,比如万邦医院,要看你有没有这么多医生、护士在帮你做关系管理的工作,这就是生产流程和服务流程。有了这些流程,再把流程放到网络上,利用网络上的资料库和各式各样的工具,于是效果就出来了,一个人可以服务很多人,大量地增加了生产力。没有这个流程,请问把CRM的系统建立好了谁来用?没人用,只会发垃圾邮件。所以,今天有了这样的产品,要先把健康检查变成保健管理,就是以后保证我向你提供更多的保健知识,尽量使你避免生病。这样,保健管理变成产品,然后变成很多医生办网站、开咨询,变成家庭医生;然后保持跟我的连通性,改变了流程,最后再来加工这一套系统,那就是如虎添翼。很多人花了300万美金、1000万美金买了之后,也搞不清楚这些东西干什么用。他们都说很好用,但我就是看不出来,这是问题所在。但是,这种话说多了,就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所以,这些企管顾问公司还有这些软企公司,大都不太喜欢找我去演讲。

咨询关系网的人数不宜过多

提问:

罗老师,你刚举的第一个案例当中,就是一个公司是比较小型的,30多人,但假设增加10倍的话,我想,你这个咨询关系网会无限直线增长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做这种关系网络分析的话,它的可行性有多大?第二个问题,在这个关系网里面,都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组织内的关系。那么,组织内的关系可不可以扩展到组织间?

罗家德:

这个问题就问得比较学术性了,牵涉到整个关系网络分析的分析技术和问卷调查方式。我只能作简单的回答,因为这里面牵涉很多技术的东西。

我先大致简单回答一下:今天的关系网络分析,大家都知道确确实实有一个现象,人数越多,它的复杂程度会无限直线上升,在网络图上,你什么都看不出来。第二点,人数增加很多的时候,调查也进行不了。说得更清楚一点,目前为止,我调查的最大的单位有六十几个人,这些人的网络图就是一张很大的纸,也已经写得密密麻麻。如果你有三五百人,那么,很抱歉,这调查就完全没办法做了。所以说,这种调查在应用上是有相当限制的,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法就是,还是我把这个公司切成不同的部门,或切成不同的团队,只对团队内的人进行调查,然后保留空格让他去填,他与其他团队的部门之间可能有个关系网,但是,这绝对会影响他的效率。为什么?因为人都很懒惰,要他打“√”,可能很快;但是,要他填名字,很抱歉,他也许不会填。

最后,如要让整个公司关心我们的研究,这个公司有500人,怎么办?我们要想办法看它的E—mail,利用E—mail看谁跟谁联络,以及在里面写什么事,用E—mail的资料去画关系网络图,然后验证它是否是有效的调查工具。将来如果利用已存E—mail或IQ联通资料,就能画出关系网络图的话,那么,这个调查研究的技术问题就会解决。

另外,一旦人数多到100的时候,画网络啥也看不见了,线密密麻麻一大堆,就没什么意义了。这是对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个问题是,组织内的关系可不可以扩展到组织间?答案是:当然可以。我们这里有位社会学系的周老师,各位记得以后多去听周老师的课。周老师是做组织理论的专家。网络理论研究刚好相反,组织内才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有的,组织间是网络理论研究的一个最原始,而且最热门、研究成果最多的理论。组织间是网络理论研究最成功的,只是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我并没有画网络图,是因为组织间关系特别复杂。

我现在的这个研究专做外包,这次到苏州来是带着学生做研究,主要是做当地的高科技和外包网络研究。我当然可以画外包网络图,但是,往往现在的公司对关系中间的各种变化不太认识,这样就有很多东西要研究。将来外包网络的结构问题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只是现在这些东西变成很实物性的,写给经理人看的东西,还比较少。研究的成果特别多,转成实物性的结果却比较少,其中像Robuet这个人,他做“结构洞”研究,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不但应用在组织内,其实也大量的应用在组织间。

关系营销离一对一的资料分析有很大距离

提问:

罗教授,我想问,大量搜集资料的目标是什么?像BTOC上就有很多资料,它的价值是什么?

罗家德:

OK!大量收集资料的目标,实际上是在拥有这个资料,你要去对它进行分析,去了解留下这个资料的人或者单位的一些特质,这是留下资料的价值。我不否认BTOC的网站上也留下非常多的资料,因为我在做研究的时候,就会向公司要资料,但得到的共同经验,比如像台湾Yahoo,我就是要资料。我跟他们中的一些人认识,了解他们的需求,就要他们的资料,他们的资料多到一卷卷地放在那里,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对它进行分析。一旦你要分析资料的时候,实际上,你分析的范围是有限的。

BTOC或是社群型网站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人员不是无限扩充,它是有一群人,不管这群人是多或少,像BTOc较小,成员可能是一两千个单位,像媒介型网站,也可能是一个成员,而一个社群,就是三五十万人。但是,有了这样一个社群为基础,你收集资料的对象就会更明确,你分析完成以后,你也掌握了社群中在做些什么事情。至于进入社群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加入成为会员,Yahoo也早看到了它们过去的商业模式的缺失,所以,Yahoo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1998年成立Personal My Yahoo~很多朋友都会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的目标是让所有的所谓大众消费者登录成为会员,所以,他希望你留下姓名,留下很多资料;而且Yahoo还有一个很恶劣的事情,如果不开Personal My Yahoo,它就不让你上去,所以你做任何事情,它都要追踪,Personal My Yahoo都会留下资料,它就有了会员的资料,再加上追踪,实际上已经是社群了。

提问:

对出版业来说,网络分析系统应该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对读者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