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9230100000020

第20章 清洁生产:理念的深化与普及(3)

“从摇篮到坟墓”与“从摇篮到摇篮”

前面讲清洁生产,讲了效率的提高,这是一个比较定性的说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定性的概念逐渐定性化,概念很多,举两个方面:

第一个概念——生态效率,以前在经济学里只讲投入产出,生产中讲投资的概念,投入了多少钱,多少年之后赚了多少钱。现在从清洁生产的理念出发,讲究效率就不单单是投资效率、经济效率,而且要讲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是世界工商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指提供能满足人类吸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具有竞争力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不断减少这些商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和资源强度,使之降低到至少与地球估计的承载能力相一致的水平。即我们人类要生活,要提供方便、提供产品,这些东西要有比较低廉的价格,大家买得起、用得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要想办法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不能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这样一种效率,就叫生态效率。按照生态效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位服务物质强度的定量指标,其定义为资源生产力。这个定量指标就叫MIPs,对应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生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概念。现在按照循环经济,不到“坟墓”里去了,而是“从摇篮到摇篮”,它要再生,要“投胎”的,不是埋葬掉就完事。计算每个单位服务或功能的物质消耗,清洁生产所谋求的提高资源生产率就得到了量化。在德国曾经做过实验和计算,发现每生产1千克棉花,大约需要消耗6000~10000千克的环境物质,包括燃料、资源、水、空气等。这样,我们讲效率就有了定量的计算方法。

提高生态效率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强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提高物料的可循环性、最大限度地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加物料的使用年限、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服务强度。这就是前面讲的清洁生产概念的发展。

第二个重要的定量化概念是德国学者斯密特·勃利克提出的,叫“Factor 10”,即十倍。中国人讲放大十倍,缩小十倍就是指缩小成原来的十分之一,汉语有时候也有很啰唆的地方。在外文中就是“扩大十倍、缩小十倍”,一张照片,放大十倍,就是Factor 10,一张照片缩成原来的十分之一,也叫Factor 10。它的主要含义是,考虑到世界人口的增长,发达国家的产品、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非物质化应该达到十倍,以获得可持续性。也就是说,用现在的能耗物耗,应该创造现在十倍的GDP,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说,你现在的GDP能耗、物耗,要可持续发展的话,只能减少到现在的十分之一。这也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实际难得很,有个定量的过程。

1994年10月,16位环境界著名人士在法国卡努尔聚会,成立了Factor 10俱乐部,并发表了《卡努尔宣言》,呼吁目前的工业化国家在今后30至50年内,将其资源生产力提高十倍。这件事情在欧洲国家引起很大的重视,比如奥地利、瑞典,都把Factor 10作为基本国策,整个国家要求在30年到50年以后,资源生产力可以提高十倍,现在的能耗、物耗可以创造十倍于现在的GDP 。中国也是这样,中国科学院的牛文元研究小组,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分几步走,提出到2050年,即50年以后,中国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资源生产率要提高十至十二倍。如果这点被政府认可,也就是到2050年,我们的资源生产率至少要做到Factor 10,这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这件事情也就把清洁生产具体的定量化的目标提出来了,清洁生产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卡努尔宣言》的主要论点是这样的:

1..目前的世界物流已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超载,超载多少呢?前两年有个数据,目前地球已经超载20%,我们有一个地球,但是现在地球的重负已经超载20%。有人统计过,如果世界上60亿人,每个人都要达到美国人那样的生活水平,那么需要四个地球。当然,我们没有四个地球。所以,有的国际学家在考虑我们将来往太空移民,但是这张票的价钱仍然很贵,一般人付不起;

2.目前的环境政策和社会政策,还不足以阻止这种趋势的发展,所以在环境政策、社会政策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3.世界经济面临着大幅度“非物质化”的任务;

4.必须调整经济框架结构,使人们能以非消费方式满足其渴望与需求,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强调非物质性消费,要提高精神消费所占的份额;

5.消除那些鼓励浪费性使用资源的政治和经济实践及标准。现在有很多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声音,如果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起来,这些是值得考虑的,比如轿车进入家庭,这就是鼓励浪费性资源的政策。在美国,有一段时间鼓吹“飞进行”家庭,因为美国的轿车早就进人家庭了,后来放弃了,因为配备那些空中交通工具,交警也承受不起。它是立体的,每个城市都要配备警察,那就承受不起了,还没说别的方面。看样子,人类有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欲望,精神和物质要追求平衡。

推进非物质化,在发达国家非常受重视,比如,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主要途径:

1.制造业的微型化。现在,微型制造把东西越做越小,这是一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推进信息化,多用知识而不是物质来创造财富。比如,日本的动漫创造的GDP超过了整个钢铁企业,创造动画就是靠创意,租几个房间,有几台计算机,能耗很低,就可以做起来。如果办钢铁厂,那就要从开荒开始,煤矿、铁矿、石灰石矿、铺铁路、建炼钢炉等等,能耗物耗大得很;

3.提高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和浪费;

4.组织各个层次的再循环;

5.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6.调整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提倡非物质消费;

7.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

8.按生态原则进行社区规划;

9.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传递和转让;

10.运用生命周期概念等等。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围绕非物质化,我们称之为“三零”,提出了物耗零增长,不是GDP零增长,是能耗物耗零增长,污染物排放、废气物零填埋等奋斗目标。

非物质化的第一步,就是在GDP增长的同时,物耗、能耗不再增长,亦即用更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东西。例如日本自1995年来,用水量基本没有增加。丹麦这几年,GDP增加了,但是能耗保持不变。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到“十一五”,不但GDP要增加,能耗还要下降。

污染物零排放,不少重金属、化学品是没有环境容量的,逐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保护环境的迫切任务,零排放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争取的环境目标和经营战略,不是投资到零排放,而是靠零排放来赚钱。

所谓零填埋,是指所有的废弃物都能再循环,而没有东西扔到垃圾填埋场。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组织了日回收处理3000辆废旧汽车的再循环系统,争取100%的物料再循环,汽车重量的百分之百都要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再循环,而不是扔到垃圾场。实现零填埋的前提是产品要生态设计,如果产品预先不设计好,到时候也不好拆除,也不好回炉,零填埋就无法做到了。

法国雷诺公司汽车产品再循环系统,每日有3000辆汽车,有撞坏的、报废的汽车,也有老化的汽车,通过拆卸、破碎等种种途径,一些不能利用的原料,可以进行焚烧,回收它的能量。这样,原材料加工以后,可以用好几次。

90年代清洁生产的延展轨迹:从最初着眼于生产过程,逐步延伸到对产品的关注,这意味着清洁生产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了消费领域,关注产品能够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设计、制造、清洁产品,从对有形产品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无形产品——服务的关注,亦即清洁生产已扩展到第三产业,与运输、商业、投资、通讯等行业关联起来,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整个经济活动。因此,现在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已不能仅着眼于“生产”两个字了。好像生产就是一个物质转化过程或者是一个制造过程,实际上不单单是这样。清洁生产早年是一种企业层次上的活动,而现在已经上升为区域层次和宏观经济规划和管理的层次,即开始仿效生态群落的原理,着手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以达到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谋求三个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原本强调的是污染的预防,而现在进一步强调推进非物质化,即紧紧抓住物质转换的源头,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丹麦哥本哈根附近的一个小海港,有一个著名的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进行经典的工业生态园的改构造,其中有几个工厂,硫酸厂、炼油厂、热电厂、石膏制板厂、生物制药厂,这几个厂由不同的老板经营,行业也不一样,但现在都整合起来,如炼油厂脱下来的硫供给硫酸厂,余热可以供应给温室养鱼或者种花卉和水果,冷却水给热电厂;热电厂的燃气本来是点火炬的,现在给炼油厂,炼油厂产生蒸汽,可以给生物制药厂,生物制药厂的工业锅炉就可以不用了,热电厂的脱硫渣可以给石膏制板厂使用,它的肥灰收集起来,做成混凝土修路,生物制药厂从附近的农田采购农产品做发酵的原料,产生的污泥可以回到农田做废料。所以,它可以把不同种类的企业整合起来,集成起来,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这个过程就像生物界中的不同物种共生在一起一样。

自从1989年UNEP推出“清洁生产计划”以来,在世界范围,清洁生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世界煤的消费量在1996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至今已经下降了7%,估计这种下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但是这是前两年的数据,近两年因为石油猛涨,中国煤炭消耗量猛升,这种状况可能会发生一些逆转。但是从能源发展的趋势来看,煤在能源中占的份额还会下降。

在过去五年中,全世界风发电能力增加了将近三倍,中国也非常重视风力发电。

2000年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太阳能电池的销售增长了43%,价格一直在持续下降。

碳经济(靠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排碳经济)向氢经济的转化已初见端倪,冰岛将引导这一最新潮流,冰岛的加油站已经出现了加氢的汽车。

扩大生物质的利用范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倡营造能源林,即选择速生、高产、高发热量、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实行密植。扩大种植能源的收入,在地里种石油等等。现在有的生活柴油、乙醇,就是从生物质来的。

实际上,据专家估计,两吨稻草秸秆等于两吨标准煤,现在河北省还在烧秸秆,实际上是很愚蠢的做法,既浪费了原料,又污染了环境。如果把它利用起来,全国能有多少量呢?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多得很,关键是怎么收集起来,怎么提高它的利用价值。

生物质能的加工也有很多途径。

在预防生产过程的污染方面,国外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行业清洁生产指南,包括中国也有不少清洁生产的指南,以及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目前正从开发设计具有单向优良环境性能的产品,向大型、综合、复杂的产品方向发展,并跃向行业层次,如绿色化学、绿色船舶、清洁汽车、绿色电脑、绿色家电、绿色包装、生态材料甚至绿色建筑物等等。

行业要具有竞争能力,与环境的协调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纺织品,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现在国外在限制我们的纺织品,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用环境标准来卡我们。

实际上,我们有些地方还不明白纺织品的生态标准,比如在原料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从种棉花的地方就不能用这些东西,剪羊毛的地方,羊吃草的地方就不能有这些东西。禁用118种偶氮染料,禁用甲醛、杀虫剂、致癌和致过敏燃料,禁用9种重金属,包括拉链中对铅的含量也有严格标准,以逐渐提高产品的环境性能。

绿色化学现在成为一个很大的行业,因为化学本来就是一个重污染部门,但是化学又能给解决污染提供有效手段,根本上就是要使化学能够和环境相容,在原子水平上预防污染。

绿色化学涉及化学过程的各方面,最大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绿色化学种类很多,例如原子经济反应,使研究的过程没有负反应产生,我们需要什么,它就做什么东西;优化合成路线、清洁原料、绿色催化剂、无溶剂或溶剂绿化,因为溶剂要是做成消耗性的,那就很难回收;温和的反应条件、环境友好的产品。

出现了一系列的绿色化工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技术、超高压技术、超重力技术、高能辐射技术、等离子体技术、仿酶催化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析设计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