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9229500000029

第29章 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有限与无限(12)

我做的这个研究绝对不是说来自于所谓的随机抽样。不是随便找了个人进去,也就是说,得有办法有关系,说得更清楚点就是能够提供激励。这个激励就是人际关系,如果人气不够就不行,你派进去埋伏的那个人,实际上就是跟他们里头的很多人的关系已经很好的人。所以,靠人际关系的催促才能够达到激励的效果。当然,这个就不是随即抽样,不是随即抽样的结果我很难说我今天所作的结论具有普遍性,不能说那家美商公司就代表了所有的美国风格的管理,那家台湾公司就代表了台湾的典型的公家机构,内地的公家单位就代表了所有的内地公司。但我很高兴听到王董事长肯定我所讲的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

虽然我在我的研究论文中,强调个案都能够作各级推理,但我不敢说这样的一个个案研究就具有代表性。很高兴能够听到说这竟然是具有代表性的。董事长所提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正是我刚才所讲的,总体社会资本的研究中,我们会发觉,创造总体社会资本的除了人际关系和个人的领导能力之外,很重要的还包括法制建设、总体道德等最有名的几个研究。

像Fukuyama,他就研究总体道德的问题,像Penlect他就研究所谓的公民参与的问题,所以说带来总体社会资本的来源是很多的。很不幸,大凡中国的组织都太重视只同单一的来源,也就是通过人际关系、领导者跟大家的关系来创造相互的信任,这是不够的,我们会发觉它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属于制度的建设、法律学的建设,甚至于道德性的建设,或者所谓的公民参与性的建设。

这些其他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提醒了我们在建设一个公司管理的总体关系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方面。但是,很不幸的,可能在一个中国组织中间比较欠缺。我所作的这个研究的个案的对象美商公司是全世界第二个进行企业再造(reengineer。)成功的公司,基因公司是第一个成功的案例,它是第二个。reengineer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把过去的组织带到咨询时代,它必须要做组织的一个改造,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在进行流程改造之前,它都会进行一个组织文化的改造。这是基因公司中的JackWillxun和PeterJockus,号称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管理学者所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一个典范。

他们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进行文化改造之后,才发动了所谓的组织和流程改造。

文化改造第一个要触动的东西竟然是诚实文化,大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公司要搞诚实文化,是因为Jack Willxun看到了在未来的咨询时代中,如果你今天有办法浏览公司中在网上的所有的文件,那是因为大家相信没有人在坑我,这不是放假消息,没有人在里头放话。

现在没有人敢在网上把一个工作流程完成。他不敢在上面签字,他最好把它打印出来,找到原来送文件的人,看看他脸色有没有变,看看他有没有弦外之音,才敢签字。他们看到了未来进入e化时代前,必须先要进行诚实建设。这就是Fukuyama所讲的总体的社会资本中所谓的道德规范问题。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只有领导和员工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不够的,对总体社会资本的营造远远超出这个范围。

我们回到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我们在这样一个演讲中很难有建设性的答案。连我最后谈到比较多的这家美商公司的管理风格时,都必须强调这是一个个案。没有一个管理有它永恒的艺术性。就算你有办法进行一个非常精密的分析,得到某一家公司或某一个产业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很准把它完全普及。工厂中管工人的人才和在公司中管高科技的人才或者管服务业的人才,它的管理方式绝对不一样。

那家美商公司的那套管理方法只能适用在IT产业中,它强调的是绝对式组织和矩阵式组织的一套管理方针,具有一个IT产业兼及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个特质。如果将它这套方法运用到了纯粹的工厂管理,我想也不太合适。所以,我们很难提出一个建设性的、综合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建设,或规范建设,或人际关系网络建设,这是比较难的,你必须要割爱。不同的产业,面对不同的个性的员工、不同性质的工作,实际上也多多少少有些不同。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现在人们谈网络式组织,顺应所谓的e化的潮流,需要一个弹性专精型的组织,我说不上哪些组织一定是优质的,但它绝对把这个资讯化时代中的一些网络式组织最不好的网络结构形态帮你画出来了。我还是必须强调,可能这一类型的画法,超脱了矩阵式组织或网络式组织,而进入了一个纯粹的工厂的管理中间,可能也不很合适。但是,在这一类型的组织中间不见得有一个最优质的组织,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哪些组织是很劣质的。这个我无法一一介绍。

有关IT人才如何管理的问题,就是比较明确的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IT界人才的管理,要讲的话非常多。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以一种典型的适合y理论z理论,而不适合x理论的被管理者。所以,需要用的是各种激励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有分权分股的方式,甚至没有上下班制度。我在硒谷所认识的所有朋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翘班出来。公司最喜欢帮他们准备的是睡袋,甚至公司中有洗澡间,反正他们高兴熬夜就熬夜,高兴回家工作就回家工作。这些人才的管理方式,确确实实不同于过去我们所看到的对服务业人才和工厂中的员工的管理方式。

便利抽样不具有代表性

提问:

罗教授您好,我想从方法上问一下您今天讲的东西。在您的这个关系研究里面,这个模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讲到这个人际关系模型的时候。但是从您今天举的例子来看,这个关系网络图中,个体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好像最多的一个有十来个吧。我就想问一下,如果碰到那种大型的企业、大型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具体的部门的时候,您这种微观化的方法能不能准确地测出它的人际关系,通过这张图找到中间的中心性人物之类的。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微观化的方法调查出来的结果,能不能作为一种结论普遍地推广到企业界,或者,这种方法研究出来的东西具不具有代表性。

罗家德:

我想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问题讲起来的话汗牛充栋,原则上没有两个学期的课程是讲不完的。但是,针对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当中一些重要的问题,我必须很简洁地先略微做一些回答。

首先谈到推广的问题,我先这样讲,我们的网络调查分两种,一种是eco centei-,一种叫做whole network。whole network就像刚才这样的一个方法,eeo center就比较能够做推广。

因为eco center是random sample的方式,下去做调查,所以说这种方法我可以用random sample,具有代表性。但是whole network绝对不可能具有代表性,因为你一定是要找到一个一个的团体,而且一定是便利抽样,绝对不可能是random(随意)抽样,random抽到了,比方说抽到了人民大学,周教授说,我没有兴趣给你做啊,那么就做不到了,不对?所以说,一定是你能够做,你才会去做,这叫做便利抽样,便利抽样当然就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说唯一一个能够做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要虑及更多的研究,这就变成另外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就证明一个想法或者理论,只能够慢慢地去验证。如果说这个理论我建立了,通过一个个案、两个个案、三个个案、四个个案基本上都没被推翻,我相信它的推广能力、被人采信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是在方法论上的一个说法。

至于你刚才讲到如果人数过少的问题,原则上我自己做的最大的调查就是66个人的网络图,已经很可怕了,66个人展开一张纸,B4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一排人名,要人家这样勾,老实讲,人数过多,就开始没有效率了。这个问题勾勾,还要翻页,再勾,再翻页,再勾,下个问题又要翻这么多页的话,基本上就没有效果的。

所以,我们一定会倒过来,像我现在做的一个研究,三百多个人,把它分成二十几个部门,大的部门五十几个人,小的部门二十几个人,就这样每个部门发。那你说部门和部门之间有关系怎么办,原则上就是看你的研究中要不要处理,如果你要处理的话,它的方法是,只有把不同的部门列在后面,让他自己去填答,但是这个效果绝对会降低。因为很容易打个钩,但他不太会在勾完后写名字,这就是难度所在。至于怎么突破,有待大家继续努力。

不能年年依靠网络调查方式

提问:

罗教授,我有一个问题。管理学上最主要的一个管理精神,我想应该是预防为主,不管是做管理的模式体系,还是做一个其他的什么分析,都是为了预防管理中发生的问题。

您刚才所讲的,用这些网络化的方法来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主要用的还是一些定性指标定量化的调查分析方法。这里边涉及一个问题,您刚刚分析出来是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key point,一个关键点,但是关键点的解决实际上还是一个救火队的行为,那这样的话,如何体现出这种预防为主的功能。

罗家德:

还必须这样讲,今天你真正地想要把这套方法完全量化地应用到公司中去,这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自己的经验是,在一个组织中第一次做调查效果很好,大都还没有察觉其中有诈,所以都很老实、都非常愉快地填答。第二次开始做调查,效果就降低,一个公司被调查三次四次以后,这种调查大家第一个会厌烦,第二个记性会很强,所以说效果会非常差。如果年年想做这个调查,其实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到目前为止正在做一个工作,我看到一些管理学者也试图在做这个工作,就是一定要跟其他东西结合。譬如360度评件系统,因为360度评件系统中会有一连串的network(网络化)的选择方式,要跟这样的一个年度的调查过程去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去画网络图,要远比反复做调查好。另外一方面,这个东西多多少少还有赖于给管理者一个帮助性的训练。要训练他平常的观察力,不见得常常能够借这种调查。一方面是要靠其他的技术来补足这种调查,另一方面只要你一旦有了网络图之后,预防是绝对可以的。

我刚才讲过了,我们可能很难讲出哪些网络是非常优质的网络,但我们至少知道哪一类产业和哪一类公司中哪些网络绝对是劣质的网络。比如说,在一个信息化公司中,IT产业公司中,在知识和信息是这么重要的状况下,你的讯息沟通不了,这绝对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如果case(事例)不够多,信息不够,反馈不够,我们就可以用这指标画算出来,一个组织是不是讯息反馈不足,都是有指标可以衡量的,可以形成一个预防系统。

同样,还有非常多类似的指标,比如说权力是否过分集中,比如说中介人物是否非常少,在冲突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欠缺协调人物,这些东西都有一定量化的指标。

只要你的图形画得很准,这个预防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我还是必须强调,不能年年依靠这个网络调查的方式,第一次第二次还有效果,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前景,就是要靠国际网络,大家在网上互传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些资料,可能把网络图每年都画出来。

§§§结语

李强:

其实也没什么讲的,我们还是首先感谢今天罗教授能够来给我们做这个精彩的演讲。罗教授也是我们几十年的好朋友了,他会经常到北京来做这种演讲。

大家也提到了网络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罗教授自己一方面从社会学、另一方面从管理做网络分析。这一点我觉得对我们中国的学生、学界、研究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过去的学科偏窄。

我们中国大学里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和世界上的很多大学比,学生一年级入学的时候都是分专业的。我们知道在欧美,他们的大学生一年级是不分专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到第二年期末的时候再去选专业,到三年级四年级才有专业,在一年级二年级他们所能够构建的学科基础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他们就不存在我们的那个问题。有的人说,我怎么没有学一点社会学,学一点经济学,然后又学一点工程学,他们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却是从高中就把大家分开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太狭隘。

现在我们大学提出培养创造型人才,但实际上,学科不交叉,思路太狭隘,就没有办法出创造型人才。鉴于这个原因,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院决定,学校也同意了,明年九月份招生的时候,我们试试一年级二年级不分专业,招进来就是大学生,然后二年级期末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来选择,也由各系来双向选择,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一年级二年级的学习成绩,再给他们定专业,这一做法其实也跟国际是接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