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彬县政协志
9021000000002

第2章 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

(1949.9—1955.7)

(第一节)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

(1949.9—1950.10)

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9月26日至2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界人民代表75人,大会主席团由县委书记蒙兆林、县长张效良等11人组成。会议听取县长张效良代表县人民政府所作的《解放以来工作与今后工作计划》的报告,彬县专署副专员赵锦锋到会讲解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代表们分别就发展农、副业生产,节衣缩食,修路、建桥和治河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1950年2月7日至9日在县城召开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二次会议,应出席会议代表125名,到会108名。会议听取蒙兆林所作的《解放以来群众运动工作情况》以及于仲连所作的《关于生产救灾等问题的报告》,讨论通过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5人组成的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并选出主席1名,副主席2名。

主席:蒙兆林(1950.2—1950.5)

副主席:于仲连(1950.2—1950.5)

刘汉青(1950.2—1950.5)

常务委员:

郑福林 白玉宽 张维鼎 朱建萍 罗俊耀

李德甫 肖启宏 罗儒贵 李西 鲁秀芳(女)

赵五发 孙积全

1950年5月19日至21日召开彬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三次会议,与会代表127名,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2名、常务委员15名。

主席:蒙兆林(1950.5—1950.10)

副主席:于仲连(1950.5—1950.10)

刘汉青(1950.5—1950.10)

常务委员:郑福林 穆荫伯 罗永庆 王文贤 张维鼎

李正纲 黄忱 肖启宏 李德甫 郑相贤

韩忠仁 商孝若

(第二节)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

(1950.10—1952.5)

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于195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34名,其中中共界代表8名,农民界代表74名,教育界代表3名,商业界代表11名,医药卫生界代表3名,工业界代表12名,军队界代表3名,群众团体代表8名,机关干部代表8名,特邀代表4名。会议听取县委书记蒙兆林所作的《土改工作报告》,于仲连县长所作的《县政府工作报告》,就土地改革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并作出决议,选举产生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从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彬县人民政府县长、委员。1951年6月13日至14日召开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二次会议,到会代表82名,专门商讨了镇压反革命与抗美援朝等问题。同年12月28日至30日召开彬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三次会议,到会代表151名,补选了常务委员会委员5名,选举鲁鹏为主席,于仲连、罗俊哲为副主席。

主席:蒙兆林(1950.10—1951.7)

鲁鹏(1951.12—1952.5)

副主席:于仲连(1950.10—1952.5)

刘汉青(1950.10—1951.12)

罗俊哲(1951.12—1952.5)

常务委员:黄惠贤(女) 白玉宽 任巨仓 王可才

张思敬

张四维 李德甫 韩兴民 杨本荣 李增兴

张维鼎 马致才 程维岳 孙智宇(女) 李兴勤

(第三节)彬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

(1952.5—1955.7)

彬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5月15日至18日召开。应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82名,其中,农民代表86名,妇女代表30名,工人代表8名,卫生界代表3名,军队代表2名,烈军属、复退军人代表7名,商业界代表8名,文教界代表9名,民主人士代表12名,中共代表5名,县政府代表7名,共青团代表5名。到会代表168名(其中列席代表3名)。会议主席团由15人组成。大会听取并通过于仲连县长所作的《县政府工作报告》及罗俊哲副主席所作的《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彬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及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55年7月,彬县各界人民代表会撤销,期间,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先后召开6次全体代表会议。其中1952年9月21日至24日召开的第三届第二次会议,选举出席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表3名。1953年1月10日至13日召开的第三届第三次会议,补选史玉鉴、王纪芬、祝紫霞(女)为彬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席:鲁鹏(1952.5—1954.11)

副主席:

于仲连(1952.5—1953.2)

罗俊哲(1952.5—1955.7)

常务委员:李兴勤 王可才 张四维 孙智宇(女)

罗生儒

李德甫 程维岳 张思敬 蒙俊儒 王纪芬

杨本荣 史玉鉴 祝紫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