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60

第60章 中国茶艺的多元化

张莉颖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饮茶习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沿袭和区域风情。因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历史和现实里,都决定了中国茶艺必定会呈现出其多元化的形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至少在近代,茶艺表演是近二、三十年间才逐渐被中国大陆的民众所认识,而她被我国近代茶界广泛使用也不过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随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进程,国内茶界与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茶文化、茶道、茶艺团体间逐步有了广泛的交往和深入的交流,特别是海峡两岸的文化交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得以解禁,台湾地区具有观赏性的茶艺表演在大陆的各类文化活动盛事中首先被国内茶界所关注,“茶艺”这种表演形式和“茶艺”这个名词开始被逐渐传播影响到了大陆茶界企事业和茶文化爱好者,各地纷纷组建了茶艺表演队,并在科学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本地特点和传统的基础上,模仿并创新了以展现各地不同区域茶产业和饮茶习俗为主要风格的茶艺表演,如:杭州西湖龙井茶艺、福建安溪铁观音茶艺等。由此,中国的茶艺及其表演精彩纷呈,有自创型的、有模仿型的、有模仿加自创型的、也有传统和宗教型的,茶艺表演的过程也是从简约至程式化,形式多样,她的内涵却可以说包罗万象,丰富无彩。

茶艺表演队一般是为茶企业、茶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经贸活动服务,因此茶艺表演在茶叶冲泡程序的编排和演示上根据活动的不同,相对注重艺开化县文化馆.开化龙顶茶艺表演术渲染、茶具选配、服装服饰、音乐背景、场景气氛,以及茶席布置等,要求茶艺表演具有艺术效果,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一般来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把茶叶冲泡的演示过程称之为“茶艺”;日本称其为“茶道”;而韩国称其为“茶礼”,那么,中、日、韩三国对茶叶冲泡的演绎过程的不同称谓,其内含是否有何实质上的不同?

日本茶道又称之为“茶汤”,有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基本形式。据史料记载表明,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饮茶文化和礼法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又被不断地融人了日本人固有的审美情趣、宗教意识和礼仪规范,并将日本人的美学哲学思想融合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以茶会的形式体现并完成。

日本茶道带有强烈的规范性,整个茶会的过程是将客人与主人以茶道为纽带连结起来。因此,日本人认为:茶道是以饮茶为主体的聚会技能及综合艺术。

日本茶人喜欢用“道”这个词,除了茶道之外还有“剑道”、“柔道”等等。他们认为“道”即“路”即“即“规律”,即“方法”即A日本茶道“花道”、“书道”、方向”、即“事理”技能”,而茶道即是人生之道。日本抹茶道深受中国唐代饼茶煮饮法和宋代点饮法的影响;而煎茶道则是受中国明代(特别是闽南工夫茶)泡饮法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两种茶道的形成是在接受和模仿中国茶文化、礼仪的同时不断地融入了日本固有的文化和传统,最终嬗变成为日本文化和礼仪的典范。

学习茶道还曾经是日本年轻女子出嫁以前的必修课,她们须通过学习茶道、参加茶会,学习了解本国的礼仪规范、训练自己的行为举止、熏陶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社交层次。

韩国茶礼深受中国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茶圣草衣禅师在吸收韩国茶礼了中国儒家中庸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韩国茶道理念和理论。

韩国茶礼受到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艺的影响,但在其茶礼表演中却渗透融合了韩国的民族文化,“和、敬、俭、真”是韩国茶道的宗旨。人们通过沏茶、品茶,以达到培养和谐礼仪、相互尊敬、崇尚俭朴、超脱求真的境界。

茶是韩国人生活中的奢侈品,因为韩国气候寒冷,茶叶种植面积很少,全国仅南罗全道和济洲岛有零星茶园,而且产量有限,只能供少数韩国人享用。

学习茶礼是韩国有钱有闲阶层以及茶文化爱好者们以茶会友、以茶修身养性和感悟人生的途径。

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喝茶讲究的是自然,在意的是心情,追求的是境界,并不注重形式。

我国的饮茶风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人们以茶会友、品茶论道。“茶道”这个词大概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唐代。唐代僧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曰:“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中有:“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记述。可见文人以茶激发文思、道家以茶修心养性、佛家以茶解睡坐禅,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使人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趣的陶冶。

千百年来,中国茶人一直在研究茶叶的种植、加工以及茶艺的冲泡;研究茶叶内含的成分与身体健康,同时也尽情体会,享受泡茶、品茗带给人们来的无穷乐趣和意境。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记叙了“茶之源、茶之造、茶之器、茶之具、茶之事”等十章,并在《七之煮》中记叙了饼茶的煮茶技艺;唐代诗人庐仝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以茶寄情,并且在《走笔谢孟諌议寄新茶》中描写了品茶的精神享受;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把饮茶和养生之术、修身之道结合起来,正所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心”。由此,我们不难得知,中国茶艺与日本茶浙江景宁畲族茶艺道、韩国茶礼在以茶修心养性、以茶陶冶情操和以茶会友等层面的精神世界是相同的。

中国茶艺可分为“表演型茶艺”和“生活型茶艺”两类表现形式。相对于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单一性(主要是饮用绿茶),中国茶艺显示出其多元性和趣味性。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种类最多的国家,根据茶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及六大再加工茶类,即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萃取茶、保健茶和含茶饮料茶类。如此丰富的茶类,无疑为我们泡茶品茗增添了很多乐趣。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每个民族的饮茶习俗也各不相同。因此,中国茶艺必然呈现出其多元化的形式和特征,如:以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为主题经过艺术提炼和加工的民族茶艺表演,典型有云南的“白族三道茶”、湖南的“擂茶”、藏族的“酥油茶”、浙江的“青豆茶”;以历史背景为主题的仿古茶艺,取材于历史上的茶礼和茶事活动、经过艺术提炼和加工的茶艺表演,典型的有“唐代茶礼”、“宋代斗茶”、“清宫茶礼”等;以宗教背景为主题的茶艺有“禅茶道”、“佛教茶礼”,以茶叶品名为主题并在科学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茶艺表演,典型的有“龙井茶茶艺”、“花茶茶艺”、“红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等等……中国茶艺植根于民间,通过文人雅士、僧侣和茶人们的冲泡和品茗得到提炼和升华。中国茶艺穿越了历史走到今天,经过了5000余年悠久文明的洗礼、屹立于中华文明的灿烂之颠;她积聚着各民族茶人的智慧和匠心,不断被赋予崭新的含义,使中国茶艺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多元化形态。

(张莉颖,女,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