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34

第34章 法门寺地宫金银器錾文研究(3)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5页,最上乘后“”,图版上无。

同上书,256页云“阿阉梨”阉误。

同上书,545页云“芯甚”。256页云“比丘”,误。

同上书,246页云“佛(?)”误。

㊣同上书,545页云“彻”,误。

同上书,545页云“臣”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15页,“刘荣”应为刘再荣。

〔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二《西京外郭城》,中华书局,1985年,38页。参王亚荣《大兴善寺》,三秦出版社,1986年。

韩生等:《法门寺地宫茶具与唐人饮茶艺术》,长城出版社,2004年,53页,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底面錾文图版。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册下漏“七”字。

同上书懿为殷之误。

参《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207页。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43页,迎真身素面金钵盂实物图版。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年应为季。

同上书二十应为廿。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43页漏“金”字。

同上书,十四两应为一十四两。

同上书,护应为护。《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诤应为护。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供奉官后漏“臣”字。

同上书,睿为虔之误。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43页,大为左之误。《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寺》,424页,漏“左”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一考古卷》,159页,“懿”为“悬”之误。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77页迎真身素面金钵盂线图。錾文錾于原物钵盂口沿边,呈圆形,为方便计,改为横写。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78页,大字后漏一“唐”字。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17页,漏一“十”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78页,“遗”字误为“佛”字。

同上书,543页,将两处錾文合而为一,不符原物真实,佛应为遗法。

同上书,254页,四十五尊真身宝函底部錾文图版,参《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67页,图682。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238页,唐曼像图版,239,唐曼白描像。

《法门寺地宫茶具与唐人饮茶艺术》,38页,鎏金壸门座茶碾子底部錾文图版。参同书49页茶碾子线图,又参《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80页,图720錾文原为竖写。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年应为季。《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80页,七年应为十季。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页,漏一“银”字。

同上书,漏“并盖”二字。

同上书,漏一“匠”字。

同上书,漏一“臣”字。

《法门寺地宫茶具与唐人饮茶艺术》,38页,纯银硝轴图版。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8页,图219银香炉度部錾文图版。

同上书,432页,素面委角银方盒图版,签文原文竖写。

其文作者说:“凡法门寺出土文物上錾文,均抄录于原物之上。”故在笔者难见有关原物的情况下,只好以此为据而进行考释。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8页。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2页敕误为勒。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0页,漏“令”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2页,金花误为舍花。

同上书,漏“一枚”二字。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0页,漏“共”字。《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3,共误为并。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一佛教卷》,543页,十误为七。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2页,(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2页,均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三字。

在内金后误加重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佛教卷》,542页造误为选。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2页,郧为布之误。《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2页,贞为布之误。《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0页,然郎为淑布之误。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42页,判官前漏一“副”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3页,臣误为医。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8页,浄为护之误。

罗之研究》,430页。获为护之误。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0页,使误为护。

同上书,漏“官”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8页,睿为虔之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43页,漏“监门卫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2页,《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0页,《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一佛教卷》542页,均漏“臣”字。

《法门寺文化——考古卷》,158页,懿为殷之误。

同上书。

《法门寺文化一佛教卷》529页,《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210页,《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8页,均漏“要”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一佛教卷》,529页。庚为虔之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29页,《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8页,均云存为厚。

《法门寺文化研究佛教卷》529页云葱,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60页。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70页,图691香炉线图年为季。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7页,《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132页在银下均漏“金”字。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37页并下漏“盘及”二字。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427页,及同书870页共字前均有全字。

同上书870页和《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132页,臣前均有匠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132页,弘后景字,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66页。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59-160页。

《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441页,院下有一“准”字。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672页,同书17页。均云“银涂金”。《法门寺文化历史卷》441页又云“涂金银”。

(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442页云一枚。

《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160页云懿,误。

《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发掘简报》。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37页,胜为圣之误。

《法门寺文化研究历史卷》,37页,云吃,同书,87页,亦云咤。

《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537页,云叉。

同上书,云博叉。

参《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13页,《第七重宝函四大天王概说》。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八二一,中华书局,1980年,9258页0《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76页,图709,银棺錾文线图。

(日)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别字表》,日宝综合制本株式会社,1978年,391页。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873页,图699纯金宝函錾文线图。参同书376页金函正面蹇文。

《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176页。

《物账碑》。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40页,《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简称《志文碑》)拓本。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62年,50页,唐懿宗咸通十二年闰八月朔为甲辰,则十日距师益得舍利二十一日。

智慧轮等僧尼,用这么多贵重金银打造供奉佛祖真身的器物,智慧轮还供奉了“银伽瓶口一两,口水碗一对,共重十一两,银香炉一,重廿两,口台三,共重六两”(《物账碑》),充分说明经过“会昌毁佛”沉重打击的晚唐佛教徒,乃如此富有,寺院经济实力之雄厚不言而喻。

〔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三《迎凤翔真身德音》,学林出版社,1992年,543页。

〔唐〕张仲素:《佛骨碑》,载[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六四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2889页云法门寺塔“三十年一开,开则王烛调,金镜朗,氛授灭,稼穑丰”,于是迎真身,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迎真身,到咸通十四年(873)已隔55年了。

《新唐书》卷一八一《李蔚传》,5354页。

《志文碑》。《旧唐书》卷十九上《懿宗纪》云:咸通十四年三月“庚午,诏两街僧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683页。庚午为初六日,缺载供奉官。《新唐书》卷九《懿宗纪》云:“三月迎佛骨于凤翔”,263页。缺载日期、供奉官和僧人。《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咸通十四年“三月,癸已,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8165页。癸已为二十九日,失于笼统,当以《志文碑》所载为是。

《唐会要》卷二五《文武百官朝谒班序》,480页。

《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4754775页。

李学勤等:《中国通史图说》五《隋唐五代十国》,九州图书出版社,166页。

《新唐书》卷七〇《宗室世系上》。1958页。

《旧唐书》卷七六《太宗诸子赵王福》,2665页。

()《旧唐书》卷一O四《哥舒翰传》,3214页。

《旧唐书》卷一七二《李石传附弟福传》,4487页。李福的生平还可参阅《太平广记》卷七六《桑道茂》,480页。〔唐〕高择《群居解颐妻妬》(《说郛》卷三二,33页)。〔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十《支植下》,中华书局,1981年,287页。〔唐〕裴光庭:《东观奏记》下卷,中华书局,1994年,126页。〔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二《判木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35-875页。

《新唐书》卷八二《昭宗十七子和王福》,3639页。

其实,《资治通鉴》卷二五O咸通五年二月条已载“以刑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李福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8109页,这条史料更证明了錾文的可信性。

参陕西省博物馆等:《花舞大唐春一何家村遗宝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年,281-286页。

《花舞大唐春》。

(原载魏全瑞主编《隋唐史论——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1月。李斌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