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20

第20章 人唐求法: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4)

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第22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陈先生统计590~907三百余年间人华新罗僧侣为185名,并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南朝陈灭亡到隋朝灭亡近三十年间,共有4名,那么,整个唐朝时期人唐的新罗僧侣当为181名。

杨昭全、何彤梅:《中国一朝鲜韩国关系史》上册第156~15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如海其人事迹见(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按,如海因诬告道航等“造舟人海,与海贼连。都有若干人,已办干粮,在既济、开元、大明寺,复有百海贼入城来。”经淮南道采访使派员调查,如海所告并非事实,因而处如海“与反坐,还俗,决杖六十,还送本贯。”首先,上引史料中谈及如海,记为“高丽僧如海”。众所周知,高句丽此时已灭亡数十年,故谈及高丽,应当是指在唐高句丽遗民后裔。其次,此书虽是真人元开撰写,但是在鉴真的大弟子思芘《大和尚传》“的基础上简化、加工而成”,因而其中谈及的高丽,应该是唐人司空见惯的高句丽遗民,而非其他日本书籍中常常张冠李戴的渤海或者新罗人。其三,上述对如海的处罚,完全是按照对唐人的处罚惯例,而非针对藩属国人士所采取的措施;如果如海真是新罗人,那应该是“还俗,决杖六十”后遣送回国,不可能再“还送本贯”。正因为此时在唐高句丽遗民后裔经过三代或四代,已经有了区别于朝鲜半岛的本贯,故还送本贯才得以成立;只是上述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如海本贯的具体所在,对此只好存疑。参(日)真人元开着,汪向荣校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一,唐高宗总章元年(668);信诚入唐应当和其他高句丽僧侣人唐求法有所区别。

如《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中记载了住锡东都洛阳福先寺的新罗僧侣良础,2002年在陕西眉县发现的《李训夫人王氏墓志》中提到住锡大云寺的新罗和上,此前统计数字中均未见提及。关于后者参拜根兴:《唐(李训夫人王氏墓志)关联问题考析》(未刊稿)。

〔唐〕慧立、彦惊着,孙毓棠等点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中华书局2000年版。

隋大业年间洛阳有翻经馆,馆内有专门教授梵文的机构,中土僧侣可以就馆学习梵文。参见《宋高僧传》卷三《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上引刘素琴氏的论文。

(韩)卞麟锡:《唐长安的新罗史迹》,《8~9世纪亚细亚世界中的新罗》,韩国庆州2000年10月新罗史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文。

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第79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续高僧传》卷二十四记为“贞观十二年”。

参刘高明:《新罗王子慈藏驻锡之地考证》,《五台山研究》2005年第1期。

以上所引见(髙丽)释一然《三国遗事》卷三《皇龙寺九层塔》;卷四《慈藏定律》。

《续高僧传》卷二十四《唐新罗国大僧统释慈藏传》。

关于义湘何时入唐?现存史料记载有差异,如《宋高僧传》卷四主张“总章二年(669)说”;《三国遗事》卷四云“永徽初”,卷三又有“龙朔元年”两说;崔致远《义湘讳日文》中没有具体阐述义湘入唐的时间。不过,学界通用观点为龙朔二年说,上引陈景富先生的着作中有详细论述。除此之外,何劲松先生有折中的观点,参见何劲松《韩国佛教史》(上),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三国遗事》记载从扬州上岸,和《宋高僧传》的记载有所不同,这里采用后者的记载。

拜根兴:《金仁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义湘返回新罗的时间史书也有三种说法,即咸亨元年(670),咸亨二年(671),上元元年(675),均是《三国遗事》一书所载。学界主流观点为咸亨二年说。何劲松认为义湘返回新罗与当时罗唐双方对峙没有关系,“是因为业师智俨已经去世,而义湘已基本掌握了华严宗已有的东西,剩下的任务就是回国弘扬该宗的教旨。”他还探讨了{三国遗事》作者记载“金仁问密遣传信”的原因,其可备一家之言参何劲松:《义湘归国时间及动机考》,收入《第二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参(韩)李丙焘:《关于唐法藏寄义湘书》,《海圆黄义敦先生古稀纪念史学论丛》,1959年。关于新罗文武王时期与唐朝的交涉,参拜根兴《新罗文武王代的对唐交涉述论》,《陕西师范大学史学论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黄约瑟认为:“由于唐文化对于新罗以至当时东亚各国来说,都是属于先进文化,所以佛僧在这些国家,往往不单是宗教领袖,更常是文化、外交,甚至政治顾问和间谍。替薛仁贵送信的琳润没有再在其他记载出现,只在信末知道他是壬所部僧、故此是新罗人,很可能是新罗派往唐求法,正在学习的僧人。薛仁贵把他找来当使节,似乎有意通过交涉解决问题。”黄先生的看法很有见地。参黄约瑟:《薛仁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三国遗事》卷二《文虎王法敏》。

《宋高僧传》卷十九《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只是《历代法宝记》的记载和上述《宋高僧传》、《佛祖统记》存在差异。《历代法宝记》见《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二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历代法宝记》成书于大历九年(769),作者不详,此书记载无相宝应元年(762)圆寂,享年79岁,以此推算其生年为684年。而宋人赞宁端拱元年修成的《宋高僧传》一书,载无相至德元年(756)圆寂,较上述《历代法宝记》晚了六年。文中以《历代法宝记》的记载为准。参张子开《唐朝来蜀的新罗国僧金和尚事迹考》,《康定民族师范髙等专科学报》2000年第3期。

参曾其海《新罗无相与剑南保唐禅》,《佛学研究》2000年号。

关于新罗圣德王、孝成王、景德王的年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韩国史书并无明确的记载,孝成王、景德王为兄弟,均是圣德王的儿子。根据上述年龄推算,圣德王即位时,无相24岁,但他当时还在新罗,他入唐是25年以后的事情;孝成王即位时无相巳经59岁,景德王即位时无相更达64岁高龄,根本不可能对他们的王位造成什么威胁。

引自《历代法宝记》,但标点有所不同。见《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2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又参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第246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柏明、张天杰:《法门寺佛指舍利隐现记》,收人柏明主编《宗教研究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拜根兴:《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交往-以唐与新罗关系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宋高僧传》卷四《唐新罗国元晓传》。

《圣住寺朗慧和尚白月葆光塔碑》,朝鲜总督府编《朝鲜金石总览》(上),第75页,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76年影印本。

关于金昕人唐朝贡之事,《三国史记》卷十有记载。

《瑞云寺了悟和尚真原塔碑》,见韩国历史研究会编《译注罗末丽初金石文》(上),(韩)图书出版慧眼(音译)1996年版。

《月光寺圆朗禅师大宝禅光塔碑》,朝鲜总督府编《朝鲜金石总览》(上),第84页,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76年影印本。

《三国史记》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

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关于此书,国内最好的本子为张毅笺释本《往五天竺国传笔释》,中华书局2000年版。另参董志翘:《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着》,《学术集林》卷九,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黄时鉴:《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识读余论》,收人氏着《东西交流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参崔正森:《唐代五台山乾元菩提寺高僧慧超》,《五台山研究》1998年第4期。

《宋髙僧传》卷二十一《唐朔方灵武下院无漏传》。

《宋高僧传》卷三十《唐高丽国元表传》。该传载元表“本三韩人。”三韩一般认为是辰韩、马韩及卞韩。因元表“天宝年间来游华土”,故推测其可能是居住于原高句丽地区,只是高句丽已经灭亡近百年,说他是新罗人当更为确切。

《宋高僧传》卷二十三《晋天台山平田寺道育传》。

关于金地藏的身世,学界根据现有中国史料,有的认为他是新罗圣德王长子金守忠,也有认为是次子金重庆,但这些在韩国史书中均难以得到证实。参谢澍田《试论新罗僧金地藏人唐求法修道的思想和实践》,《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金勋《中国的地藏信仰与金觉乔法师》,(韩)《佛教研究》总第25辑,2006年。

《宋髙僧传》卷二十《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

关于赤山法华院的创建时间,韩国权惪永先生在辩证已有观点之后,考证出该寺院创建时间为公元828年。参氏着《在唐新罗人社会研究》第94页,(韩)一潮阁2005年版。

对于圆仁记载在赤山法华院的新罗人重视八月十五节日问题,中国学界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刘增德认为:圆仁的记载可说明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八月十五日当时,赤山法华院的新罗僧人“设馎饨饼食等”欢度节日。其二,该节日新罗人称作“八月十五”。其三,此节日新罗独有。其四,该节日是从新罗战胜渤海的庆典演化而来的,而且前后持续三天。通过论证,得出中国是受在唐新罗人影响,并发展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学士赏月之习尚,最终在北宋时期才形成中国传统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结论。但是,另一学者朱红不同意上述观点,她在论文中逐条论证在唐新罗人中秋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所谓的中秋节来源于“新罗战胜渤海说”的虚妄,认为圆仁道听途说的记载并非无懈可击,其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因而不能不加区别地引用。参刘增德《中秋节源自新罗考》,《文史哲》2003年第6期;朱红《唐代中秋新考》,《九州学林》总第10期,2005年冬季号。

《续高僧传》卷二十四载,慈藏于贞观十二年,“将领门人僧实等十有余人,东辞至京。胜光别院厚礼殊供”。慈藏在终南山至相寺修行三年,门人僧实等人南下金州也是可能的。

参李启良:《唐代金州新罗寺》,《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

朱金城笑注:《白居易集笺校》卷四十三,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参(韩)金文经:《7~10世纪新罗同江南的文化交流》,收入《中国江南社会与中韩文化交流》文集,杭州出版社1997年版。

这些僧侣是否同在一个寺院修行,现已经难能知晓,但其中两人或两人以上同住一个寺院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日)圆仁着,顾承甫、何泉达点校:《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朝鲜总督府编《朝鲜金石总览》上,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76年影印版。

体澄先在道义禅师的徒弟廉居门下学习禅法,开成二年(837)与同道一起入唐,“参善知识,历三五州,知其法界嗜欲,共同性相无异”,开成五年返回新罗。返回后大力弘扬禅法,形成以迦智山为中心的禅宗学派。

参何劲松:《韩国佛教史》上册,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双溪寺真鉴禅师大空塔碑》,朝鲜总督府编《朝鲜金石总览》上,第68页,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76年影印版。

《大安寺寂忍国师照轮清净塔碑》,(韩)许兴植编《韩国金石全文古代篇》,亚细亚文化社1985年版。

参(韩)金福顺着,拜根兴译:《韩国古代的石刻文化与崔致远》,《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第2期。

(拜根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