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8948000000030

第30章 从谏如流,任人唯贤

武则天在驾驭百官方面确实颇有手腕,可以说是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既对不顺从的大臣采取强硬手段,又虚心听取正直大臣提出的建议,做到从谏如流。当时武则天设置的四色铜匦本意就是来收集各方的意见,只是后来这个初衷变了味儿罢了。武则天为了接受纳谏,还特地设立“纳言”这一官职,这个官职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纳谏事宜。而且武则天对这个官位也相当看重,担任“纳言”的基本上都是武则天信任的人,狄仁杰、娄师德等人就当过“纳言”。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够纳谏如流的皇帝,比起以纳谏出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毫不逊色。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但对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宽容待之,不予追究。比如,武则天晚年为了自己的私欲,大肆召美男进宫,大臣米敬立即上书批评了她这种行为。武则天听后非但没有治他的罪,还赏赐了五色绸缎百段,褒奖米敬敢于说真话。后来,米敬还做到了宰相之位。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武则天迷恋佛教,在造佛像的事情上不惜花费巨大,而且还鼓励民间造佛。宰相李峤针对此事上书,规劝武则天减少建佛的行动,并阐述说将钱财用来周济贫穷的百姓比建大佛更加实际,可以体现武则天有慈悲之心,以获得百姓的支持,监察御史张廷也表达同样的意见。武则天虚心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放弃了修建佛像的活动,并对他们的劝谏大加称赞。

武则天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而获罪。即便是有人在谏诤中触犯她的隐私,劝她退位,甚至涉及她的私生活,指责她的缺点和过失,她都能大度包容。因此,这一时期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下情能够上达,对革除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武则天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一是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网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任以要职。二是下令朝廷内外文武九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普通百姓都可以毛遂举荐,以免官方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不仅科目多了,平均每年录取的人数也比贞观年间增加了一倍。

武则天对科举制的发展有两个重要贡献:天授元年(690)开创了殿试制度,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最高级别的考试,拉近了皇帝和考生的距离;长安二年(702)“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武则天前后任用的宰相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武将如唐休璟、娄师德等,都是她亲手提拔出来的人才。这些贤才不仅成为了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唐玄宗成就“开元盛世”的名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