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8939700000010

第10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2)(2)

指由生产力革命引起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亦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人类社会先后有三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极高的死亡率,可补偿死亡的高出生率,平均寿命很短,世代更替迅速,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自然增长率很低,简称“高、高、低”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它是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的。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简称“高、低、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它是与以手工劳动、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延长,简称“低、低、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它是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现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这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当人类社会由以采集狩猎经济进入到以手工劳动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时,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由较少向较多方向发展,社会就会逐渐由“高、高、低”过渡到“高、低、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当人类社会由以手工劳动、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进入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时,生产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相对减少,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就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发展,人口类型也就由“高、低、高”逐渐过渡到“低、低、低”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因此,生产力革命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客观基础。

人口统计

指搜集、整理和分析人口发展过程中数量资料方面的整个工作过程。它通过对人口现象数量关系的调查、登记、分析、研究,揭示人口现象的实质,反映人口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人口总数,人口的出生、死亡、自然变动、机械变动,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教育构成、民族、城乡构成,人口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人口的婚姻、寿命状况,人口普查、人口规划、人口预测等方面。人口统计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国家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提供准确的人口资料,为国家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实行监督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各种统计数据都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如实地反映人口数量、质量状况及其他方面的客观实际,这也是人口统计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各种统计项目的设置、分类必须科学、合理,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完善、发展。

人口普查

指一个国家在一特定的标准时点上,对其境内的全部人口以及与人口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婚姻等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所得资料迅速收集、汇总,加以分析、评价和发表的全过程。它的基本特点是:必须在统一的标准时点进行登记;必须是一国境内的全部人口;必须用统一的普查项目,按照统一的方法、内容、进度进行;必须对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直接登记;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把资料整理和发表出来。人口普查的内容或项目可分为4大类:1.人口的自然与地理特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居住地址、籍贯等;2.人口的社会特征,包括与户主的关系、民族、宗教、文化程度等;3.人口的经济特征,包括职业、行业、收入水平、工作单位性质(全民、集体、个人)、待业状况等;4.人口的婚姻与生育状况,包括婚否、结婚年龄、曾生育子女数、子女存活数、生育胎次等。人口普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询问法,即选派人员登门询问,按项目逐一登记;另一种是自填法,即将普查表发给居民,由居民在普查标准时间自己填写登记。

人口抽样调查

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按照随机原则,从人口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人口单位来进行调查,并用调查结果推断说明人口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人口抽样调查是获得人口资料和深入研究人口过程的重要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1.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只调查人口中的部分单位,收集这部分单位的资料;2.不同于专题调查和典型调查,它的着眼点是为了推断总体人口的某些指标;3.为保证样本值的推断准确说明总体,必须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保证抽选单位的足够数目。人口抽样调查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缩短调查时间的优点。这种调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用于专题研究的人口资料;2.搜集两次人口普查之间的人口资料;3.用于经常性人口统计的补缺性调查;4.检验人口普查登记质量;5.用于提前汇总部分人口普查资料。可见,广泛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搜集人口资料,能收到较好效果。

人口老化

指老年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的状况,它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发展的趋向。人口老化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尤其是出生率的降低。人口是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综合体。在特定地域的全体人口中,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使每年出生的婴儿数相对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使少年儿童在整个人口的年龄构成中比重相对地下降,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应地逐渐上升,平均年龄也逐渐提高,人口逐渐由年轻状态向老年状态转变,整个人口便出现逐渐老化的趋向。引起人口老化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死亡率的下降。随着社会经济、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日趋健康长寿,这也会增加老年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人口老化的后果是劳动力缺乏,老年负担的系数提高,社会问题增多。这都会对社会经济、社会服务等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国目前尽管还未进入人口老化状况,但随着人口数置的控制、出生率的下降,已出现人口老化的趋向,到下世纪初人口老化程度将会加重。因此,国家必须通盘考虑、合理调整人口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与人口再生产的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

指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因此,通过这三种方式就业的,不论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还是从事个体劳动,不论有固定性职业还是临时性职业都是就业人口。

人口增长率

指一定时间(如1年、5年、10年、20年)、一定范围内由于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死亡)和迁移变动(迁出、迁入)所引起的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与基期人口总数之比,一般用百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报告期人口数-基期人口数基期人口数×100%例如,求宁夏1985年人口增长率,已知1985年自然增长54618人,迁移增长22927人,1984年末人口为4068670人,1985年末人口为4146215人。4146215-40686704068670=775454068670×100%=1.91%1985年宁夏人口增长率为1.91%。我国迁出、迁入国境的人数同全国总人口相比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就全国来说,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相等。但国内各地区情况就有所不同,特别是人口迁移变动较大的新兴工业地区和新开发的边疆地区,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