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未解之谜
8919200000012

第12章 亿年恐龙之谜

恐龙曾经主宰地球?

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原始细菌。由此,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恐龙——曾是地球的主宰,它傲视一切与它同时代的天地之物,却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地演化着。美丽的地球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在生物界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物种出现后又消失了,对此我们并不奇怪,因为物种灭绝实际上是生物演化的一个必然阶段。

地球上总会有一种生物盛极一时,然后灭亡。地质史也以此来划分生代。那么,人类已经统治了地球很长时间,有一天会不会也步恐龙的后尘?一些种群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就会结束它们的使命,由此产生的空间,将会有新的种群来占据,这就是生物界的新陈代谢。有相当多的种类,我们甚至从来就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出现或者消失似乎都无足轻重,但有一些种类,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于是地质学家就给它们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例如三叶虫,这类生物绝迹的时候,地质史上就以此作为古生代的结束。恐龙当然也不例外,中生代白垩纪就以恐龙灭绝为结束之界。但恐龙的影响绝不仅此而已,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恐龙是一类曾经繁盛无比的动物,它傲视一切与它同时代的天地之物,却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人类既然无法亲眼目睹,那就只有让科学来回答了。

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于是古生物学家挖地三尺,搜寻一切可以找到的化石,把琐碎的骨头连接起来。挖掘的结果使科学家们发现,从地理范围来看,恐龙几乎无所不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南极大陆都有恐龙化石出土,一向被认为是资源匮乏的日本,居然也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群。从形态特征来看,它们像爬行类,四肢健壮有力,并通过产蛋来孵化小生命;从个体大小来看,它们可以称得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陆生动物;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出个体最重的恐龙能达到100吨,而现在地球上陆生动物中的老大——非洲象只不过7吨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恐龙的科学家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恐龙化石。

随着化石证据的不断增多,关于恐龙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习性、生理、生态等各个领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解决了,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又滋生了出来。人们发现,不能简单地把恐龙列为爬行动物;因为有人提出了恐龙是恒温动物的说法。还有证据表明,有些恐龙甚至会照看自己的孩子,这一习性对于爬行动物如蛇、鳄、龟、蜥蜴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最关键的是,恐龙这种盛极一时的动物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还在不断的推测之中。虽然有些学说听上去非常令人心动,但终究留有破绽,于是,谜面只好继续存在下去。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人类有时候也把自己比做恐龙,因为事实上我们已经统治了地球很长时间,如果我们不能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天知道什么时候,人类也会步恐龙的后尘!

我们可以利用科学做武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从遥远神秘的寒武纪开始,寻找任何有关恐龙的痕迹,去探求它们那扑朔迷离的神话,去了解它们的诸多未解之谜,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些许宁静和色彩。

恐龙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的产物吗?

不少科学家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天体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和地球猛烈相撞后,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造成当时横行天下的恐龙因无法生存而逐渐灭绝。从此,哺乳动物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那么,恐龙是怎样成为地球霸主的呢?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约2亿多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竟然也是恐龙“兴起”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论是科学家在考察了北美洲70多个发现恐龙化石地点的岩石成分后做出的。研究显示,恐龙从侏罗纪早期开始在地球上大量繁殖,而在恐龙鼎盛期前,地球生物种类中将近一半相继灭绝。科学家认为,地球生物的大量消失,为恐龙之类的幸存者提供了机会,让它们能够在地球上扩展生存空间。

2亿多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恐龙“兴起”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成果显示,造成了恐龙繁盛期前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可能就是小行星和地球的猛烈相撞。科学家在北美岩石中发现大量金属铱。由于铱在地球岩石中含量很低,但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却很常见。从这些岩石中发现的铱表明,地球可能被某个天外来客“热烈拥抱过”。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的肯特教授说,在矿石中发现铱为研究天体和地球相撞提供了一个“时间记号”,把这一证据和古生代、中生代的地球生物状况联系起来,能帮助人们“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证据表明,巨型恐龙在3世纪末期(约2.1亿年前)开始以相对较快的速度繁殖。从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来看,恐龙从3世纪时期的形态过渡到侏罗纪时期的形态只用了短短5万年左右的时间。

肯特教授说,科学家们曾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某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曾经对地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形成了适宜恐龙迅速繁殖的环境,他们的研究为这一猜想提供了有力证据。肯特表示,宇宙中某一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可能减少了恐龙生存对手的数量,甚至导致其中的一些完全从地球上“蒸发”了,这为恐龙进一步适应地球环境并大量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肯特教授的推测准确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恐龙干尸重现人间?

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具7700万年前的恐龙干尸,令人惊讶的是,其肌肤纹理、胃中残留物、喉部器官、脚趾甲及其他一些内脏保存完好。科学家指出,可以由此对恐龙形态及生活方式有更多了解。

生活在几千万年前的恐龙,尸体能够保存到现在确实是一个奇迹。在古生物学年会上,菲利浦国家博物馆馆长来特·墨菲及两位同伴对该恐龙进行了技术性描述,这只名为莱昂纳多(Leonardo)的恐龙震惊了学术界。有科学家甚至将其重要性与罗塞塔之石相提并论。于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之石帮助人类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而莱昂纳多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灭绝已久的物种的生理结构。研究人员说,目前仅发现3具恐龙干尸。

这具恐龙干尸目前存放在蒙大拿菲利浦国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只鸭嘴龙,出土处的地质分析表明,它来自7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死时约三四岁。

恐龙干尸的出土,在给科学家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难解之谜:7000万年前的恐龙干尸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目前尚且没有合理的解释。

湖中怪兽是存活在至今的恐龙吗?

恐龙是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庞大的陆上动物。凡是见过恐龙骨架化石或复原标本的人,对它那巨大的身体、奇异的形状和凶猛的形象都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恐龙的突然灭亡,也使人感到不可理解。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在这个地球上,恐龙有没有留下后代?而每当世界各地发现神秘的未知动物时,也就有人认为,他们看到的怪兽就是活着的恐龙。

人们对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大怪物”始终有割舍不下的情愫,今日,地球的某个角落是否还存在它们遗留下来的最后的子孙?在非洲中部的刚果,乌班吉河和桑加河流域之间有一个湖,名叫泰莱湖。泰莱湖周围是大片的热带雨林和沼泽,人迹罕至,许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行。这里生活着土著居民俾格米人,据他们说,在泰莱湖中,有一种名叫“莫凯莱·姆奔贝”(意为“虹”)的怪兽。这种怪兽半像蟒蛇,半像大象,身长十二三米,有10多吨重,长着长长的脖子和尾巴,脚印像河马,但比河马大得多。怪兽生活在水中,只在夜里出来活动。它以植物为食,一般不伤人。

从土著居民的描述来看,这种怪兽很像中生代生存过的蜥脚类恐龙。这引起了许多动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它是活着的恐龙吗?

一时间,刚果成了科学家和探险者们瞩目的地方。1978年,一支法国探险队进入密林,去追踪怪兽的踪迹,可是他们从此一去不返。

1980年和198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教授罗伊·麦克尔和专门研究鲤鱼的生物学家鲍威尔两次带领探险队前往刚果,他们深入泰意外收获——探险家从泰莱湖的水下拍到的另一种“怪物”。除了“莫凯莱·姆奔贝”外,非洲许多国家还盛传“宁基南加”这种神秘生物。据说它生活在沼泽中,身躯长,上面有鳞片,见过它的人很快就会死亡,因此更显得扑朔迷离。英国佛丁动物研究中心动物学家傅里曼曾领队去考察,未能亲眼目睹,只访问到一位目击者。莱湖畔的蛮荒之地,从目击过怪兽的土著人那里了解了许多情况。一个名叫芒东左的刚果人说,他曾在莫肯古依与班得各之间的利科瓦拉赫比勘探河中看到怪兽。因为那时河水很浅,怪兽的身躯差不多全露了出来。芒东左估计怪兽至少有10米长,仅头和颈就有3米长,还说它头顶上有一些鸡冠似的东西。

考察队员们拿出几种动物的画片,让当地居民辨认,居民们指着恐龙画片毫不犹豫地说,他们看到的就是那东西。在泰莱湖畔的沼泽地带,考察队员们发现了“巨大的脚印,还有一处草木曲折侧伏的地带,脚印在一条河边消失”。他们认为怪兽是从此处潜入河中去了。据麦克尔博士说:“脚印大小和象的脚印差不多”,“那片被折倒的草地显然是一只巨形爬行动物走过留下的痕迹”。但是由于天气恶劣和运气不好,他们始终没能亲眼看到怪兽。麦克尔相信,刚果盆地的沼泽中确有一种奇异的巨大爬行动物。

1983年,刚果政府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再次深入泰莱湖畔。据说他们拍下了怪兽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一直没有公布。

20世纪90年代,刚果地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多次发生武装政变和军事冲突,这使科学考察很难再继续进行,追踪泰莱湖畔怪兽的工作,只好暂时终止。因此,怪兽究竟是不是残存的活恐龙,也仍然还是一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