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下重明
89104400000095

第95章 九十五章:学府

九十五章:学府

杨嗣昌离开之后楚毅就瘫坐在靠椅上不再动弹了,直到张希唯来到小院。

“谈的如何了?”

张希唯问道。

“不出所料,谈妥了,我们需要他在朝廷的势力,他也需要咱们的武力支持,相得益彰的事情,没有什么波折。”

楚毅答道。

“那就好,详细说说呗。”张希唯对于楚毅和杨嗣昌的谈话极感兴趣。

楚毅道:“确实没有什么有趣东西,一是他帮咱们上书朝廷,咱们去辽东卖命求名声。二是他复起之后定然是要接他父亲的班,去平定中原,到时候咱们尽力帮他即可。”

张希唯听完楚毅的话,也是一副无聊的样子,道:“我还以为这高官显贵和咱们凡人不一样呢,原来都是肉体凡胎,都是在这名利场里翻滚的俗人。”

楚毅道:“别感慨了,你一大早上干啥去了?”

张希唯道:“在你还在睡觉的时候陈大石就已经集结好了部队,商队也赶来了。我难道不要给他们准备远征的物资吗?我倒是想和你一样一觉睡到晌午。”

楚毅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于是解释道:“哪里有到晌午?只是上午罢了。”

张希唯才不想和楚毅讨论这个问题呢,于是岔开话题道:“今日有何安排?不会又窝在宅子里看一天书吧?”

楚毅想了想,道:“闲的无事,就去新学堂走一走吧,新学堂已经把整个常德府能够上学的孩子都弄来了,还有咱们从灾区买来的孩子,有男孩儿一千多人,女孩四百来人,每天只进不出,消耗巨大,得去看看教学成果了。”

张希唯道:“是你一个人闲的无事而已,不过巡视学堂是大事儿,我和你一起去吧。”

两人乘坐同一辆马车感到了位于柳叶湖边上的大学堂里,此时的大学堂已经有了大量排列整齐的砖瓦房屋和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

整个学堂可供数千师生一起生活,每日郎朗书声不绝于耳,已成常德一景,丰厚的教师薪酬、全面免费的入学条件以及营养丰富的师生餐饮,让楚毅获得了整个常德府百姓的强烈好感,哪怕是最刻薄的人也不敢在这一方面说出楚毅半个不字儿来,会被听到的百姓围殴的。

楚毅几人一进山门,就能看见掩映在林间的一片屋舍,一座石制作牌坊,上书‘常德书院’。

牌坊边一块大石矗立,其上上赫然写着: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此乃北宋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四句话便道尽了读书人的毕生所求。

再往上走,有亭台、廊道、鸟语林、书斋、洗笔泉水等景致散落道边,靠近书院主体建筑群的地方,则是学舍和食舍。

新学堂的课程安排同样是文武并重,每日必须坚持学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乃是孔圣人所制定,谁敢说楚毅做的不对?只是把古礼改成了今礼,且时间安排较少。把‘御车’改成了‘骑马’,把数学的教学时间大量增加,这些可都是小门小户接受不到的高等学问,楚毅免费提供资源供学生学习,无论是百姓还是士人都对此举大为赞扬。

不过楚毅的坏心眼就表现在这里,数学有着物理之母的称号,这两年在数学一道上拔尖的孩子楚毅都要老师们记录着呢,只等到把数学基础打好之后再把自己绞尽脑汁弄出来的物理教材拿出来,把学堂由文武并重变成文理并重,再开设专门的军校,让文武两道的学子们分家学习。

鸡贼的楚毅当然不会大刀阔斧的搞教育改革,否定传统的四书五经教学。

楚毅并非是觉得四书五经无用,老祖宗的经典肯定是有巨大的价值,但是国家的建设并不需要太多文采华丽的文人,社会的主体文人应该是会干实事能人为好。

楚毅如今是急需大量能够懂得基本常识,能够理解基本公文处理基层杂务的官员,而不仅仅只是需要一群摇头晃脑念叨着之乎者也的旧式文人,搞实事的人不需要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因此楚毅在大学堂开学之前就对招募来的先生们说道:“圣人经典蕴含天地至理,即便是千里挑一的良才美玉,想要要粗通经书,至少也要十年雕琢。如各位先生一般用心苦读也会有疑惑之感。

而学堂招来的学子大多出身农家,天资多愚笨,怕是给他们二三十年也是难以成才,故而还是要尽量多交一些公输之艺、数术之法、法律之道、岐黄之术,如此才好让孩子们在离开学堂之后谋求立身职业。”

楚毅在和上百位教书先生和账房先生以及武师、医师们说这话的时候,用语极为谨慎,照顾了这群不得志的读书人的颜面。

这些读书人自身和同窗以及恩师所构成的关系网覆盖小半个湖广,平日里极为注重读书人的体面,也时刻为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到骄傲,如果楚毅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了对于四书五经的轻视的话,简直就是否定他们的价值观甚至整个人生,他们的愤怒就代表着整个社会读书人对楚毅的态度。

楚毅自然是不会这么鲁莽的,教育改革这事儿还是得慢慢来,楚毅此时一方面继续把四书五经的地位再次拔高,表明一般的孩子难以理解圣人经典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另外一方面,楚毅表示学堂里的孩子们能够有为官资格的毕竟是少数,也要照顾天资愚笨的孩子,为他们教导一些有助于在社会上生活下去的学问即可。

此时正巧是下午学生们学习武艺的时刻,上千名孩子按照班级站好,手持木刀竹剑咿咿呀呀挥舞着,看上去有些幼稚,但是仔细瞧瞧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来,每个孩子都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脸上已经没有了入学时的菜色,眼神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充满了自信。

瞧着这样充满朝气的孩子们,只要是穿着干净利落的学生服走上大街,哪里分得出是农家子弟还是贵族士子,这时的楚毅才真心感受到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改变,感觉到了时代赋予自己的重任。

此时已有从楚毅老家迁来的学生认出了楚毅,手里拿着竹剑开始走神,被教师狠狠的怒喝了两声才惊醒过来。

一个衣着素净的老学究走到了楚毅身边,一板一眼的拱手行礼,道:“楚大人,你是在场所有学生的师兄,不如何孩子们讲几句话吧,现在这些孩子们大多来自农家,心里对艰辛的读书生活有些抵触,且有一股读书无用的歪风邪气开始在学子们中间流传。”

此时楚毅身边聚拢的学究更多了,以为中年先生说道:“是啊,农家孩子秉承着读书对种田无用,故而读书无用的荒唐道理,这横渠四句之奥妙这群才刚刚入学的孩子们还不能理解。故而请楚大人讲几句话,以正学风。”

楚毅道:“各位都是楚毅的先生,千万不要以‘大人’相称,楚毅年幼,尚未取字,诸位先生直称姓名即可。

这教书育人的本事楚毅如何比得过诸位先生,就不班门弄斧了,而且先生们手里的戒尺足以正书院学风了,楚毅就不越俎代庖了。”

楚毅心里一阵感慨,这请领导讲话的习惯原来在明朝便有了,看来中华习俗源远流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