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战争探秘
8900600000030

第30章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之谜

以征服目的的战争有时可以说是伟大的,伟大的拿破仑就是一个征服者,他在滑铁卢的失败让世人为之扼腕。

1815年6月发生下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然而,这一战却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滑铁卢战役的进程既惊心动魄,又富有戏剧色彩,许多微妙因素影响了战局,使法军的锐势急转直下,失去了几乎到手的胜利。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815年春,被放逐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回到巴黎,东山再起。欧洲各国君主立即组织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力图绞杀之。拿破仑迅速组织抵抗,他制订了正确的战略部署,决心在俄奥大军到达之前解决战斗,以迅猛的动作先将英普联军各个歼灭,但由于下属将领贻误战机和对命令的错误理解,以及天气等原因,这一计划未能实现。英军在大举后撤后仍坚守在滑铁卢村南的圣让山高地,决心同拿破仑决一死战。

6月18日中午,随着三声炮响,滑铁卢之战的帷幕骤然拉开,排山倒海的法国骑兵呼啸而上,但英军顽强抵抗,以猛烈的火力压住了法国骑兵的锐势,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整个下午的激战没有片刻停歇,处于浴血苦战之中的双方都失去了完全控制局势的力量。黄昏到了,拿破仑亲自率领自己的近卫军又向英军阵地冲去,但是就在这个时刻,英国的援军到了,而拿破仑一直相信在英援军到来之前会前来救援法军的格鲁希元帅的部队却始终未到。形势急转直下,英军趁势发起总攻。

列成方阵的法国近卫军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缓慢后撤,拿破仑也只好下车骑马而走。他脸色惨白,泪流满颊,在暗淡的晨光中跑过了一个个尸横遍、怪影幢幢的战场。他试图收拾残军,无奈力不从心,战场上躺着2.5万名死去的和受伤的法国人,法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的炮队,而几十万奥国生力军正逼近法国边境,还有几十万俄国军队不久也将到来——所有这一切都使拿破仑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他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开始走向死亡的流亡生活。

法国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引起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是格鲁希元帅的迟迟不到毁灭了整个法国军队,因为当时拿破仑的军队有7.2万人,英军也有7万人,双方势均力敌,谁的援军先到,谁将占据优势。

还有人认为,如果一切都按拿破仑最初的正确战略进行,本来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滑铁卢的决战也不会发生。但受命占领布鲁塞尔重要阵地以牵制英军的内伊元帅迟缓犹豫,使这一行动未能如期完成。后来在双方激烈争夺时,拿破仑又命令内伊属下戴尔隆军团由弗拉斯内向普军侧后实行夹击,但戴尔隆对命令理解不清,误向法军后方的弗勒台开来,使这决定性的一击延误了近两个小时。而当戴尔隆重新赶回普军的后方时,又被不明战局的内伊严令调开,这时英军已在戴尔隆的大炮射程之内,戴尔隆机械地执行了内伊的命令,使法军在临胜之际功亏一篑,英军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

人们常常把以上的说法归结为拿破仑用兵失误。当时在他身边缺少能攻善战的将领,达马被围困在汉堡,缪拉未能从那不勒斯赶回,马塞纳正在西班牙征战,拿破仑虽然培养出了一批将才,但在关键时刻却不能为其效忠,这无疑是一场悲剧。

也有人把拿破仑的失败归结为他个人的原因。他们认为,无论就战斗的开始或是战斗的结局来说,拿破仑确实无愧为近代军事艺术巨匠;但他失去另一种东西,失去了一种对于军事统帅来说甚至比天才还重要的东西,就是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从而导致了滑铁卢的惨败。也许拿破仑已经意识到他自己的时代即将过去,在对人谈起滑铁卢战役时,他说:“我已经没有从前的自信心了。”有人试图用拿破仑当时的健康状况来说明这一点,他们认为拿破仑在战前就有严重的智力和体力衰竭迹象,他“两眼失神,闪烁不定,步履踟蹰,举止茫然”,“在滑铁卢战役中精神萎靡不振,好几次昏然欲睡”。

另一种说法把拿破仑的失败同天气联系起来。滑铁卢会战前一天,拿破仑挥军追击英军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顷刻间,道路被冲毁,田野片泥泞,法国骑兵不得不停止追击,使狼狈逃窜的英军绝处逢生。次日清晨,彻夜未停的大雨仍然妨碍着法军按时投入进攻,善用机动战术的拿破仑无法发挥炮兵和骑兵的机动作用。战争一直推迟到中午才开始,这就给英军以更多的喘息机会。

最后,听一听拿破仑自己的解释吧。他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战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

关于拿破仑失败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它至今仍是一件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