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幸福如筝
88864500000020

第20章 谋划生活

望着只有一间土坯房的空空荡荡的院子,玉晓忽然莫名产生了一种摆脱束缚后的轻松自在感。

也好,不破不立。

回想近十年来,自己一直生活在长辈们的高压掌控下,就像被五指山压住的孙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现在这座大山终于被移除了,她如释重负,萌生出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快感。

与母亲喋喋不休的抱怨相反,玉晓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家既然分清了,有了属于母女三人的独立院子,玉晓开始筹划今后的生活。

她首先想到的是建房。但建房不只需要体力,还要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

这天晚饭后,母亲又开始念叨分家的不公平。

“娘,事已至此,唠叨也无济于事呀。咱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就你心大,我可看不出。”

“至少咱们现在有了这么大一个院子,也不用再受爷爷奶奶的气了。院子现在虽然空荡荡的,但***说了,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你说对不对?”

“算你对。”

“你想一下,如果咱们建起四间敞敞亮亮的大瓦房,那该多带劲。”

“你想什么呢?还没睡觉就开始做梦了。”

“我说的是真的。你没听见奶奶说的话,摆明了就想看咱娘仨的笑话。咱们就偏不让她的如意算盘得逞。难道你就不想争这口气?”

“想是想,但建房谈何容易。”

“娘,你不是有那些首饰吗?拿着既不能当吃又不能当喝,何不换成现金留作建房用。等开春,咱们制作出足够的土坯,到冬天,出钱请窑工烧制成青砖。后年冬天把新房建好,争取春节前搬进新房子过年。”

“原来你还在打我那些首饰的主意。”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还不是想尽快把日子过好呀?哪头轻哪头重咱们要拎清楚啊!”

“我把话撂在这,我这点家底,你就别惦记着了。再说,家里没个男人可以依靠,建房子是不可能的事。”

“男人,男人,家里没有男人,咱们一辈子就甘愿受穷吗?”

“也不是没有办法。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娘这辈子嫁错了,就指望你嫁个如意郎君,让我也顺便沾点光,享几天清福。”

“娘,你这也是在做梦。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就咱们现今这条件,谁家愿意娶我?命运要靠自己改变,别指望别人。”

“你想建房这事,就好比穷人的命。”

“咋说?”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不然没戏的。”

“娘,你就这么瞧不起咱们自己?”

“你出去打听打听,有女人建房的吗?”

“怎么就没有?古代都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我不信咱们会被区区几间房难倒?”

“该说的我都给你说了。你不听,我也没办法。不过,咱丑话说在前头,你愿意建房就建,我不反对,但千万别指望我出钱出力。”母亲甩下硬邦邦的一句话,倒头就睡。

既然从母亲这得不到一丁点的帮助,玉晓下决心自己干。

在家务农的这段时间,她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生产队,有些人口相同、年终分红不相上下的家庭,日子过得却千差万别。有的家庭那日子过得是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有的却是整日里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为此,玉晓特意来到家境富裕的徐婶家取经。

“婶子在家吗?”

“谁呀?”正在纺线的徐婶放下手中的活计,掀开门帘,“玉晓,是你啊,快进屋坐。”

待玉晓坐定,徐婶问道,“玉晓,你来是有什么事吧?”

“不瞒婶子,我是来请教的。”

“我一个妇道人家,有什么好请教的?不像你读过书,眼界宽。”

“婶子,你就别谦虚了。我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过日子还要靠婶子多多指点才行。婶子,玉晓冒昧地问一句,你是怎么把日子过得这么富裕的?快教教我吧。”

“玉晓,婶子知道你是个有心的孩子,想扛起整个家。其实,咱庄户人家过日子,说白了就两个字:勤和俭。”

“婶子,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不是有句话叫勤劳致富吗?勤不只限于出工时的勤劳,也要充分利用不多的闲暇工夫。比如,在房前屋后种些东西,养头猪,喂些鸡。俭就是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大手大脚。平日里这省一点,那省一点,积少成多,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过日子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心、有韧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

“也就是说,好日子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艰辛。”玉晓插了一句。

“玉晓,你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表面的风光是背后的汗水换来的。”

“怪不得你家日子过得这么好,我明白了。那就不打扰你了。谢谢你,婶子。”

回到家,玉晓经过几日的反复思考,仔细推敲,终于想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还是需要母亲的配合。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团圆饺子,准备守岁。

“我去把栅栏门关上。”母亲说着走了出去。

不一会,母亲回屋了。

“外面飘雪花了。都说瑞雪兆丰年,说不定明年年景不错。”母亲兴致勃勃地说道。

“是啊,最难熬的日子总算过去了。明年又是牛年,牛马年好种田,收成肯定错不了。”玉晓附和道。

“太好喽!能吃饱饭了!”玉容兴奋地在床上跳了起来。

“好了,好了。别把床跳塌了,快到姐这来。”玉晓伸出手把玉容搂进怀里。

“娘,你想不想过好日子?”玉晓试探着问母亲。

“那还用说。傻子才不想呢。”母亲不假思索地说。

“我想好了一个不动用家底建房的好办法,你想不想听?”

“还有这好事?快说说。”

“前几天,我去了趟徐婶家。”

“去她家做什么?”

“取经呀!我也想过上徐婶家那样的好日子呀!”

“还别说。你徐婶家的日子那才叫一个舒坦!”

“那都是外人看到的表象。”

“什么表象不表象的?你不要给我咬文嚼字。”

“就是舒坦的日子背后是徐婶一家人的辛苦努力。比如,省吃俭用、开源节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呀。”

“你娘够苦的啦,还怎么节省?”

“娘,我知道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但日子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因此咱们要实干加巧干。”

“我可不想动那么多脑子,你干脆说怎么做就行了。”

“好嘞!我是这么想的,明年开春,咱们养上一头猪,等过年卖掉;喂上一群鸡,小鸡长大后,把公鸡卖掉,母鸡留下来下蛋,再把鸡蛋卖掉。这两项,我估算了一下,能带来至少七十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咱娘俩每天出工,到年底生产队分红,咱们可以分到三十块左右,这样咱们每年能存下一百块钱。不出几年,买房梁与檩条的钱就都有了。”

“你说得轻松,拿什么买猪崽?拿什么孵小鸡?现在人都吃不饱,即使有现成的猪崽和小鸡,拿什么喂它们?”

“娘,你不用急,办法总会有的。咱们院子里过冬的煤还有不少,干脆卖掉,得来的钱可以用来买猪崽和鸡蛋。咱们可以用院子里的那堆派不上什么用处的木块取暖、做饭。到夏天,借一只老母鸡来孵鸡蛋,就解决了小鸡的问题。至于拿什么养,咱们可以采野菜、拔猪草啊。猪草尽量多拔些,吃不了的晒干,制成草面,供猪冬天吃。”

在玉晓怀里的玉容插进来,“娘、姐姐,采野菜、拔猪草的活交给我吧。每天放学后,还有星期天,我都可以去做,保证把猪和鸡养得胖胖的。”

“玉容真懂事,这活就交给你了。”玉晓夸赞着玉容。

“还有,咱这院子也别空着,都种上果树。什么石榴树呀、葡萄呀、柿子树呀、枣树呀,都可以。还可以种些花生、向日葵,一来自己可以吃,二来还可以和街坊邻居分享。等咱家需要帮忙时,乡亲们也会乐于伸手帮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可操不起那份心。”

母亲这就算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