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山楂种植新技术
8876900000005

第5章 优良品种的选用(3)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又将云贵高原山楂产区,分为滇中滇西、滇东黔南和滇南桂西三个栽培区。

滇中滇西栽培区的主产市、县、区有:呈贡、宜良、晋宁、昆明市郊、江川、玉溪、通海、新平、澄江、元江、弥渡、祥云、施甸、凤庆、云县、景东、保山、昌宁和腾冲等地。

滇东黔南栽培区的主产县(市)有:富源、鲁甸、曲靖、陆良、师宗、马龙、兴义、晋安、关岭等地。

滇南桂西栽培区的主产县(市)有:弥勒、蒙自、建水、文山、邱北、广南、马关、西畴、百色、靖西、田林和隆林等地。

(二)主要优良品种

1.大白果

产于江川县等地,是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

由云南山楂考察组于1984年公布。

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树冠圆头形。一年生枝紫褐色,多年生枝灰色。叶片卵形披针状,不分裂。萌芽率为34%,成枝率为20%。每个花序平均坐果7个左右,果枝连续结果系数为0.53。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2克。果皮黄色,有光泽。果肉黄白色,可食率为88%。肉厚,质地松软,味酸甜少苦。每100克可食部分含可溶性糖6.9%,维生素C41.3毫克。果实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于生食和加工。

2.大帽云幢

系云南通海、玉溪等地栽培的农家品种。

该品种树高10米左右,树冠半圆形。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15.4克。果皮浅黄绿色,稍有红晕。果肉黄白,味甜微酸,肉质松软,可食率为80.7%。每100克鲜食部分含可溶性糖5.5%,维生素C35毫克。该品种适于鲜食和加工。

三、品种的选定和引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山楂栽培效益的前提。对园地主栽品种的选定,应以园地所在经济区域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为依据,除丰产性状应作为共同标准外,还应掌握用于鲜食者,要选用大果型和营养保健成分含量高的品种,并注意早、中、晚熟之间的合理搭配;用于加工者,要选用果肉为紫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品种,或生产企业特别约定的品种;用于制药者,要选用药用成分含量高的品种。就一个山楂园而言,一般来说,主栽品种有2~3个就足够了。

我国地域辽阔,对于山楂跨栽培区引种的问题,应采取慎重科学的态度。以上这些品种,都是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至于在一个栽培区内远距离或跨栽培区引种,则要持慎重的态度。据报道中原栽培区的百泉8001,引至冀京津辽栽培区的葫芦岛市,表现良好;鲁苏北栽培区的敞口山楂,在云贵高原山楂产区的云南玉溪表现良好,果实的外观、风味、单果重均好于原产地;浙江省开化县特产局由山东泰安引入的大货和大金星,生长发育正常,结果良好,3年生树株产果2.1千克,7年生树产量可达23.7千克,但含糖度低于原产地;而吉林特产所由鲁苏北栽培区的山东省引入的多个品种,除红瓤绵有少数植株尚能越冬外,其余品种均因冻害而死。因此,在跨栽培区引种时,必须先进行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等特性的小面积试验观察,以避免给经营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山楂苗木市场品种良莠不齐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在引种时务必认真识别。

(第四节)山楂良种的选种技术

由于山楂在我国北至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约北纬46°)、南至广西百色地区及云南中南部(约北纬25°)、西至新疆伊犁地区(约东经85°)、东至海边(约东经120°)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在长期的自然演变和人工选种中,形成了众多地方品种和类型,这是大自然和我们祖先赐予的宝贵财富。对它进行保护、发掘、利用和开发,是世世代代的历史责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研究课题。

如前所述,我国山楂良种选育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山楂良种选育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资源分布较广的中、西部地区,所选育良种的数量相对较少。我国园艺学家沈隽教授曾指出:“山楂在我国原为半栽培果树,在发展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品种或类型很多,良莠不齐的状况。应淘汰劣种,代之以经过鉴定的优良品种或类型。”就总体而言,目前山楂的良种选育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还不相适应,需要广大果农与专业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承担起这一责任。

一、选种的指标

选种,包括良种选择和特殊遗传性状的选择两个内容。

作为生产用的山楂优良品种,除了要求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外,还应根据产区的特点和市场加工的需要,来确定具体的选择指标。根据各地多年的选种实践,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一般公认可参照以下指标进行选择:(一)丰产性构成丰产的性状,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发枝力较强。萌芽率在35%以上,成枝率在45%以上。

第二,自然授粉坐果率15%以上。

第三,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寒地栽培区为5克以上,其他栽培区为7克以上。

第四,果枝连续结果能力较强,隔年结果现象不明显。

第五,早期丰产,在中等栽培条件下,三年见果。

第六,抗逆性较强。对本栽培区的不良气候条件,如极端高温或低温等,抗性较强。对主要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等。

(二)品质指标

对山楂品质的要求,应根据其主要用途而定。

以鲜食为主者的品质指标为:①果肉质地细密甜酸适口;②果色鲜红光亮美观;③果实可食部分占80%以上;④果实营养成分中的主要项目含量指标,达到山楂的平均水平以上。

以加工为主者,其品质指标除应具备鲜食品种的4项指标外,还应具备果肉粉红或红色、紫红色的条件。

以药用为主者,其品质指标为药用成分含量较高。

(三)贮藏性

除早熟山楂品种外,中、晚熟山楂品种采收后,在一般贮藏条件下,贮藏时间应分别达到120天和150天以上。

(四)其他优良经济性状

山楂优良品种还可能具有别的优良经济性状,例如树体矮化;营养或药用成分中某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品种;对某一种或几种病害或虫害有特别强的抗性;与各品种亲和力很强,且用扦插繁殖成活率较高等。

二、选种的途径

山楂的选种,大致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无性系选择由嫁接产生的地方品种,是产区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精心选择并保存的无性系。这些无性系,大多具有优良的性状,有些已有一定的栽培数量或成为局部地区的主栽品种。目前已选出的良种中,有些就是从无性系中选择的,如敞口和大金星,就是山东青州和临沂的农家主栽品种。

(二)实生选择

我国山楂产区采用实生繁殖的地方,单株间的变异幅度很大,在果实大小、色泽、形状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类型,选择的潜力很大。实生选择主要在成龄树中进行。

(三)芽变选择

芽变,又称芽条变异。就是指在同一株树上某一个枝条或枝条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并不断适应和同化这些条件,致使细胞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遗传性变异。这种变异反应,在这一枝条所产生果实、叶片、新梢的特征上,与同一母树的其他部分,有明显的差异。

假如把发生变异的枝条剪下来进行嫁接,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品种。如北京的京短1号山楂,就是从山东敞口山楂的芽变中选出的。

三、选种的程序与步骤

良种选育工作,要充分依靠广大群众,采取群众与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关于山楂选种的步骤,目前已有《全国山楂品种审定暂行办法》,但对审定(鉴定)之前的具体步骤,尚未见有明确的规定。要根据各地选种工作的经验,同时参照其他果树及国外采用的方法。

(一)群众报优与资源调查

山楂产区的群众,对本范围内的山楂树的产量、品质等特征了如指掌。紧紧依靠群众,会使选种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选种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这就需要专业科技人员深入宣传有关选种的科技知识,深入产区调查研究,与广大群众密切合作,捕捉信息。

(二)初选

对群众的报优和调查中发现的品种或单株,要采用访问、座谈与实地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前2~4年的平均产量,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测定其主要经济性状,对照选优的参数标准,确认优良单株。同时,在产地条件一致的地段,要建立小面积的品种对比实验园,设置3个以上的重复,进行同一水平的管理。对初选单株和试验园,要建立良种登记表,定期观察和测定,并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①所在地;②暂定品种名称;③母树状况:树龄、树高、干高、冠径;④植物学特性:树形、枝条(长度、颜色)、叶片(叶形、颜色)、繁殖方式等;⑤产地条件状况:大地形、中地形、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气候(气温、地温、日照、降水量、灾害性天气);⑥产量;⑦果实性状:果形、平均单果重、果皮、果肉颜色、品质、可食率;⑧物候期;⑨萌芽率、成枝率;⑩自然授粉和自花坐果率;结果枝连续结果能力;贮藏性;抗逆性;其他特点:初选时间一般要经历3~5年。对初选出的品种应进行地方性鉴评,并提出地方确认的优良品种(或单株)。

(三)复选

对初选出的品种(或单株),要集中保存在专业研究或开发单位的优良品种复选圃内,并有固定的科技人员负责系统观察记录。为了使复选圃能较快地结果,并为以后的推广工作提供较多的接穗,可以对原有实生或低产大树进行高接换种。假如所建初选圃设计规范、规模相当,也可利用其作复选圃,进入复选程序。在此期内,除按初选试验园的观察项目,进行更为细致的记录外,尚需连续2~3年测定果实的成分含量。在经过比较和观察的基础上,确定复选的入选品种。

(四)决选

将经过复选的品种,分别在本栽培区或跨栽培区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性扩大中间试验。其目的,一方面是进一步观察复选品种在较大面积内各项性状的表现,同时也了解观察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推广应用选择合适的栽培区域,为制定栽培配套技术提供依据。决选选点分布、定点和面积,应根据协作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主要有两种协作方式。一是由高一级的行业管理层,选定首席专家和主持单位,统一协调本系统或社会的资源,并给予一定的资助。二是由品种原产地的主管部门,依自身的人际关系资源,主动与拟设决选点地区的单位或科技人员,或专业户协商共建。

(五)审定命名

在发达国家,凡是新选出的优良品种,都需要申请登记。

经专门委员会鉴定批准后,才能正式推广应用。这是确保品种优良,避免盲目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这方面的法规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各省、市、区都已建立了品种审定委员会。具体在山楂选种方面,已有了《全国山楂品种审定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的规定,申请品种鉴定和命名,必须分别以下三种情况,提出条件和申报资料要求:

1.提供选种工作报告

申请品种鉴定必须撰写出选种

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品种来源,主要发现人。

(2)选种经过。

(3)3年以上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品质的系统记录。

(4)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应性观察记录。

(5)参加区域性中间试验单位的观察记录和评价意见。

(6)参加贮藏和加工试验的品种,参试单位的书面试验材料和评价意见。

2.鉴定并命名的条件

申请品种鉴定同时申请命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品种适应我国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即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能充分成熟,树体冻害在3级以下,无其他不适应当地风土条件的表现。不论是新选品种,还是农家品种,或是外地引入品种,在当地已结果10年以上。

(2)必须具备结果树200棵以上,并有可供栽培10公顷面积的繁殖材料。

3.特殊优良品种申请鉴定与命各的条件

对具有特殊优良经济性状的品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申请鉴定并命名:

(1)以特殊丰产性状报审定名的品种,须比对照品种3年平均增产10%以上;同时,其他经济性状不低于同类对照品种。

(2)以砧木新类型报审命名的品种,必须有矮化、速生、抗性较好的特点;须经与主栽品种嫁接试验,证明亲和力好,结合牢固。抗性砧木在抗寒、抗盐碱、抗旱、抗湿涝、抗黄叶病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砧木类型,并有观察5年以上的数据材料。

此外,对果实优质,或成熟期早,或矮化、短枝,或某方面抗逆性特强,或营养与药用成分特好,或加工质量特优的品种,也可申报鉴定命名。

4.鉴定的主持和果实品质鉴评标准鉴定工作需经省级以上(含省级)主管业务部门主持,经5位以上知名的山楂专业技术工作者写出审定意见,并报请省级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向社会公布,方可推广应用。

记分办法:(1)果实大小:单果重7克(喷赤霉素的单果重9克)记15分。单果重每增加1克加1分,每减少1克减1分。

(2)果实外观:颜色4分,整齐度4分,光亮4分,果皮美观无虎皮3分,有严重虎皮、果锈或畸形果减5分。

(3)果内色泽:深红至紫红为20分,果皮和果肉鲜黄至橙黄为15~20分,浅红至深红为15~19分,粉白至粉红为10~14分,橙黄至橙红为7~9分,黄白至浅黄为5~6分,绿白至浅绿为3~4分。

(4)肉质:细硬为15分,致密为10分,粗硬为8分,松软为6分,稍面为4分,绵面为2分。

(5)风味:甜酸有香味记20分,甜酸适口或味酸无杂味记15~19分,微酸稍甜记10~14分,味酸稍涩记5~9分,味淡无杂味记3~4分,苦涩或有异味记0分。

(6)可食率:85%为15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每减少1个百分点减1分;79%以下为0分。

(7)资格确定:凡单项评分有一项得0分者,取消总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