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
8837000000019

第19章 全身性疾病与肢节疼痛(2)

桃仁、白芥子各6克。研末,以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关节疼痛部位。功效:祛瘀止痛。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克。共为细末,姜汁调如糊状,敷患处,每日换1次。功效:通络止痛。[新中医,1987(7):31]

生姜500克,葱籽250克。上药共捣烂,炒热外敷痛处。功效:温经通络。

辣椒粉、醋各适量。以上2味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功效:温中散寒,散瘀止痛。

陈醋1000毫升,葱白50克。先将陈醋加热煎至减半,再加入切碎的葱白,再煮两沸,过滤后消毒纱布蘸药液并趁热裹于患处,每日2次。功效:通络,止痛,消肿。此方可以治疗急性关节炎肿痛。(《偏方大全》)

连须葱白500克,生姜500克,食醋适量。先将连须葱白、生姜洗净,捣烂取汁,备用;再将食醋倒入锅中煮沸,倒入葱、姜汁,调匀成膏状,摊于厚布上,即成。贴于患处,有热感。功效: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鸽子粪50克,艾叶50克。上药用酒蒸热后,趁热外敷患处。功效:通络利湿。

红干辣椒20个,花椒30克。先将花椒加水300毫升,文火煎半小时后,入辣椒煮软取出,将辣椒去籽取皮贴于患处,共3层,并用煎汤熏蒸1小时。每晚1次。功效:散寒除湿,解痉止痛。[中医杂志,1965(10):7]

白芥子、陈醋各适量。将白芥子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摊于布上,贴敷患处。功效:祛湿通络。

白芥子30克,川芎、草乌各20克,蜈蚣6条。共研细末,以4枚鸡蛋的蛋清调匀成膏,敷贴患处,纱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功效:止痛消肿。风湿性关节炎渗出明显、关节肿胀者。

鲜仙人掌1块。用刀削去外皮及刺,劈为两半,喷洒白酒,置火上烤热后外敷患处。功效:清热利湿止痛。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红肿热痛者。

生半夏克30,生栀仁60克,生大黄、黄柏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适用于湿热型风湿性关节炎。

生川乌、牛草乌、生半夏、生天南星各5克,肉桂、樟脑各10克,共研细末,用40%的乙醇调敷患处。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

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木爪25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钟,乘热熏患部,然后将药汁倒出,用净毛巾蘸药汁热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

川乌10克,草乌10克,茅术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6克,独活6克,牛膝10克,木瓜12克,川芎12克,郁金6克,生香附10克,细辛3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钟,乘热熏患部,然后将药汁倒出,用净毛巾蘸药汁热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

花椒10克,辣椒15克,生姜30克,白酒50毫升。先将前三味混合压碎,用微火炒热,加入白酒再炒(勿令燃烧)。取出贴敷于痛处。再以菜叶或油纸包扎,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中国民间疗法》)

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上药共为细末备用。用适量95%乙醇调敷患处,包扎固定,而后用白炽灯泡热烤20~40分钟,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江苏中医,1989(4):171]

干红尖辣椒25个,花椒30克。先将花椒加水3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再入红辣椒,煮软取出,去籽。将辣椒皮撕开贴于患处,共3层,再以花椒水热敷加熏1小时左右,每晚1次,连用7日。(《偏方大全》)

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木瓜25克。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煮30~4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趁热熏患部,以后将药汁倒出,用干净毛巾蘸药汁热敷患部。如此反复2~3次,每日早、晚各1次。(《中药贴敷疗法》)

吴茱萸适量上药研成细末备用。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以黄酒拌匀炒热,摊油纸上敷于痛处,用布包扎。药冷后再炒再敷。[中国农村医学,1991(10):54]

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炒热,用酒蜜调和。趁热敷患处,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外贴治百病》)

威灵仙10克,鸡血藤6克,秦艽8克,花椒6克。将上述诸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取黄豆大小,敷于风池、大椎、肾俞、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处,覆盖清洁纱布,胶布固定,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苍术9克,黄柏10克,龙胆草3克,防己15克,羌活12克,桂枝9克,白芷10克,神曲适量。将上述诸药共研碎为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6~12克,加烧酒少许制成药饼,敷贴于症状明显的关节等处之皮肤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骨伤科疾病外治法》)

苎麻根散:鲜苎麻根,洗净,捣成泥膏,敷局部红肿处,8~10小时去掉。本方系民间验方,经临床验证,疗效较好。[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3)]

取生姜、葱白等量,切细,共捣烂,炒热。用布将其包起,熨敷患处,冷则更换。每日敷3次。可治风寒骨痛,患部关节冷痛等。

透骨草泥:透骨草60克将新鲜透骨草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中国民间小单方》)

草乌60克,生姜60克,白芷30克,天南星30克,肉桂(不见火)2克,赤芍30克。共研细末,开水调匀,敷患部。(《家用秘单验方》)

老姜、香油、川椒3味捣烂混匀,涂擦关节疼痛处,效果明显。

生栀子60克,生半夏30克,生大黄、当归、黄柏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适用于湿热型风湿性关节炎。

取黄蜡7.5克,置香油240毫升中加热溶化后依次加入松香、黄丹各30克,乳香、没药各9克,铜绿6克,轻粉3克,搅匀成膏,取适量敷贴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湿热型风湿性关节炎。

干姜100克,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甘松根、红药各20克,肉桂、细辛各10克,共研细末,用蜂蜜或40%乙醇调敷患处,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川乌30克,乳香5克,共研细末,加蓖麻油30毫升,猪油适量调成膏状,烘热涂于患病关节,并用手摩擦患处。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

药袋治风湿性关节炎

食盐炒小茴香: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共放锅内炒极热,取出一半用布包住熨烫痛处,凉了再换另一半,再炒,如此反复更换熨烫数日,每日上下午各做一次。功效:祛风散寒。(《巧吃治百病》)

食盐500克,石菖蒲120克,小茴香60克,共炒热,用布包裹,热敷患病关节。

络石藤6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防风、白芷、姜黄各10克,捣粗末,加酒或醋适量拌匀,装药袋蒸热敷患处。

白芥子、大青盐、麸皮各250克,制川乌30克。上药共捣碎,炒热,用布包裹熨痛处。功效:祛湿通络。

麦麸500克。用醋拌匀,布包裹,蒸至70°C,趁热敷痛处。功效:温经散寒。

风寒消痛砂: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透骨草20克,威灵仙20克,独活20克,牛膝20克,生铁末100克,樟脑10克。研粗末加铁砂拌匀,用时加食醋适量搅拌装袋放患处烫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中医外治杂志,1995(4):48]

硫黄6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装布袋中,拍平调整为0.3厘米厚,以线纵横固定。取鲜姜片擦痛处,后将药袋放置上面,外加热敷,灼热则移之。每日1次。用后密藏勿令泄气,可用2周。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型风湿性关节炎。(《实用单验方精选》)

药酒涂擦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青梅酒擦拭患部,可以治疗风湿筋骨痛。

五倍子10克,白酒90毫升。五倍子粉碎后于白酒中浸泡7日,过滤,于酒内加等量碘酒,涂擦患处。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红辣椒适量。上药泡酒,取药酒涂擦患处。功效:散寒止痛。

花椒食盐各50克,白酒250毫升。先将花椒微炒,再与食盐共泡白酒中,7日后取药酒擦患处,每日2次。功效:温经散寒。

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天南星、松节各30克,共置于50%乙醇500毫升中浸泡1周后,用药棉蘸药液涂擦肿痛关节,每日3次。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中药熏洗治风湿性关节炎

秦艽:取本品100克,洗红肿关节,每日2次,洗3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花椒、葱根、蒜瓣各20克。上药煎水熏洗患处。功效:散寒通络止痛。

桑枝、槐枝、柳枝各15克。水煎取汁,熏洗患处。功效:祛湿通络。

陈醋300毫升。新砖数块,放在炉内烧红,取出在醋内浸透,趁热放在关节下烟熏,隔日1次。功效:化瘀散结。(《非药物疗法》)

威灵仙、粉甘草各250克。水煎熏洗。

取桂树枝、叶,水煎成浓汁,温淹患部。每日2~3次。可治风湿筋骨疼痛。

宣木瓜25克,乌头20克,干姜60克,辣椒30克。以上4味加水2000毫升,煎煮30~4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中,备用。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然后将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每剂药可用2日。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黄柏20克,地肤子10克,蛇床子10克,苦参10克,浮萍10克。以上5味加水2000毫升,煎沸15分钟,去渣后倾入盆内,待温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擦洗5~10分钟,每日洗3次。功效:清热除湿,散肿止痛。

鲜姜60克,醋250毫升。上药加水煎汤,熏洗患处。功效:散寒通络。

透骨草100克,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功效:祛湿通络。

透骨草50克,荆芥穗9克。水煎熏洗患处。功效:祛风除湿。

艾叶60克,葱头1个,生姜15克。上药共捣烂,纱布包裹,蘸酒擦患处。功效:温经通络。

桑枝500克,络石藤、海风藤各200克,豨莶草100克,忍冬藤、海桐皮、鸡血藤各60克,水煎先熏后洗病患关节或沐浴全身,每日1~2次,5~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湿热型风湿性关节炎。(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干姜60克,干红辣椒30克,乌头20克,宣木瓜25克。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煮沸30~40分钟后,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最后浸液外敷患处,如此反复擦洗,热敷2~3次。

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日。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痛痹。通常连用药5剂即愈,效佳。[四川中医,1988(5):20]

透骨草、寻骨风、白毛藤各30克,老鹳草、黄蒿各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先熏后洗病患关节或沐浴全身,每日1~

2次,5~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当归、没药、半夏各20克,乳香18克,红花10克,制川乌、草乌各15克。上药加清水用文火连煎2次,滤其药渣,留药液1000毫升左右,乘热熏患处15分钟,待药液稍凉能耐受时再反复擦洗患处1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国医论坛,1992,7(6):29]

痹痛外洗液:生麻黄15克,桂枝、威灵仙12克,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苍耳草15克,延胡索10克,伸筋草12克,秦艽15克,大黄20克,黄芪20克,细辛6克,冰片2克。上药除冰片外,温水浸泡3~4小时,煎煮时加白酒半斤,煎煮15分钟,洗敷时加冰片。保留药渣,以药液洗敷患处,每日2次以上。一剂2~4日。1周为1个疗程[内蒙古中医药,1993(4):1]

防风、鸡血藤、蜀椒各30克,伸筋草、透骨草、苍术各20克,细辛10克,食盐150克。将药用纱布包好,加水3000~4000毫升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每以热气熏患部,待药温适度时洗患部20~30分钟。每日1~2次,2日1剂。[河北中医,1990(6)]

丹参12克,五加皮、透骨草、川椒、川牛膝、宣木瓜、艾叶、白芷、红花各10克,肉桂5克。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浸渍患处。每日1~2次。功效: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穴位贴药与熨洗浸疗法》)

黄芪、怀牛膝、川木瓜、防风各30克,红花、甘草各15克。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浸泡1日后,再煮沸,将药液倒入瓷盆内趁热熏洗患处(先熏后洗),并用纱布或棉垫覆盖患处。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可用4~6次。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一般用药3剂,最多6剂即获显效。[新中医,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