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
8837000000016

第16章 下肢病证(5)

桂枝当归酒:桂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透骨草30克,75%乙醇300毫升。将以上诸药放入乙醇内浸泡24小时,搓洗伤处,每日4~6次。关节扭挫伤。局部肿痛,皮下瘀血,不能站地。外洗2日,肿消痛止。[河南中医,1989,9(3):34]

川芎、红花、没药各25克,附子、细辛、白芍、黄柏、甘草各20克,樟脑10克,共置70%乙醇500毫升中浸泡1周,以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艾叶、透骨草各250克,川椒30克,当归、赤芍、续断、杜仲、防风、桑寄生、千年健各12克,独活、乳香、地骨皮各9克,血蝎、钻地风各3克,共置白酒或75%乙醇中(以浸过药面为宜)浸泡40日,以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熏洗法治踝扭伤

松木锯末500克,加陈醋500毫升、清水400毫升,水煮沸后,将患足置于药盆上,距20厘米左右,再覆盖上宽大毛巾,进行蒸熏20~40分钟,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踝关节扭伤气滞型。注意:熏蒸时,注意保持温度,不要太低。(《中国民间疗法》)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海桐皮、秦艽、三棱、莪术各12克,苏木、红花、牛膝、木瓜各9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1剂药可用3日。

刘寄奴、翻白草、红花、苏木、生姜、青葱、甘草各30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1剂药可用3日。

伸筋草、宽筋藤、忍冬藤、刘寄奴、王不留行各30克,钩藤20克,防风15克,荆芥、黄柏各12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1剂药可用3日。

川椒目30克,茜草15克,川乌、草乌、山柰、甘松、红花、艾叶、细辛、桂枝、伸筋草、海桐皮各10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1剂药可用3日。

麻黄、苍术、卷柏、牙皂、白芥子、楠木香各30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1剂药可用3日。

舒筋外洗方:伸筋草15克,当归15克,乳香9克,没药10克,海桐皮15克,透骨草30克,红花3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踝关节扭挫伤后期。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局部有伤口,皮肤溃烂者禁用。(侯振民.古今特效单验方)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京三棱、蓬莪术、西秦艽、海桐皮各12克,川牛膝、川木瓜、草红花、苏木各9克。上述药物加水煮沸,趁热先熏蒸患处,候温再用药液洗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2次,5~7次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通络。(《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

红花、乳香、桃仁、莪术、牛膝各10克。用上述药物煎水,熏洗患侧踝部,并配合踝关节的活动,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艾灸治踝扭伤

先取樟脑4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20克,肉桂、丁香各10克,共研细末,以米醋调制药饼,放置在局部压痛点,上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用熏灸器或艾条点燃熏灸,每次40分钟,每日1~2次。

温馨提示踝关节扭伤后应先以冷敷,防止损伤部位出血,次日可行热敷,以消散瘀血。急性期,应用绷带、胶布或夹板固定踝关节,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暂时限制走路。踝关节扭伤后,应争取尽早主动进行踝关节活动,固定不宜过久,经1周左右即可除去固定,进行功能锻炼,因固定过久,活动过晚,易产生粘连,不利关节功能恢复。当肿痛消退,开始行走时,患足应放平着地走路,切忌仅用足跟或足尖着地行走,也不应以足外侧着力,否则易导致患踝功能失常或加重损伤。

跟痛症

足跟痛是指足跟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往往久行和久立及受凉后加重,休息与得暖后减轻,好发生于中老年人。多因肝肾亏虚,筋骨萎软,复感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或劳损等所致。

活血化瘀治跟痛症

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鸡血藤12克,苏木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活血祛瘀,舒筋壮骨。

骨碎补、山甲珠、川续断、桃仁、红花、川楝子、土鳖虫、甘草各30克,蜈蚣30条。跟骨刺加川牛膝,随证加减。以上药物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2~3次口服。[随吉东.黑龙江中医药,1997(4):35]

化骨健步酒治足跟痛

炒杜仲、怀牛膝、当归尾、醋延胡索、红花、威灵仙、玄参各30克,甲珠15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烧酒1500毫升。将中药入烧酒中浸泡1周后,每次1盅,每日2次饮用,屡治屡验。[董平.新中医,1991(2):19]

除痹通络汤治跟痛症

制川乌15克,石南藤、白芷各30克,桃仁12克,川芎15克,全蝎10克(另包研细末冲服),乌梢蛇20克,伸筋草30克,五加皮15克,巴戟天12克,仙茅10克。

[加减]寒邪重者加附片、桂枝各10克;转筋加木瓜15克,甘草40克;伴麻木者加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何首乌15克;胀痛加薏苡仁40克,延胡索12克,泽泻15克;口渴加知母10克,花粉1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功效:祛风湿、通经络、益肝肾、除痹痛。

祛风蠲痹汤治足跟痛

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附子15克,细辛1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独活15克,虎杖15克,炒地龙15克。每日1剂,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汁共300毫升混合,分早、晚各温服一半。功效:祛风活血、蠲痹通络。

强骨汤治老年人跟痛症

强骨汤:熟地黄、山茱萸、桑寄生、木瓜各12克,山药25克,牛膝9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上方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混合,分2次服用。适用于老年人足跟痛。[河南中医,1989,9(3):42]

跟痛汤足跟骨刺痛

熟地黄30克,木瓜18克,薏苡仁、牛膝各15克,当归、川芎、五加皮各12克,木通、穿山甲各10克。将上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分2次饮服,每日1剂,2周1个疗程。服药期间不加理疗、针灸等。偏肾阴虚加生地黄、龟甲;偏肾阳虚加肉桂、山茱萸;偏血虚加丹参、阿胶;损伤引起者加苏木、续断;兼风湿者加羌活、防风、威灵仙。适用于足跟骨刺。(陈秀琴《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

补益肝肾治足跟痛

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桑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干地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祛风湿、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

益肾活血汤:熟地黄25克,山药12克,怀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10克,枸杞子12克,川芎9克,独活10克,桃仁10克,海桐皮12克,菟丝子12克。加减: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2克,龟甲10克;肾阳虚者加制附子4克,补骨脂10克。上方头煎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二煎药渣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两煎混合,早、晚分服。功效: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熟地黄15克,淮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肉桂4.5克(后下),当归12克,制附子9克(先煎),鹿角胶9克(烊冲),怀牛膝12克,煎服。适用于肾气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产后腰痛、足跟痛。

缓急止痛治跟痛症

芍药甘草汤:生白芍、炒白芍各30克,炒赤芍30克,生甘草、炙甘草各30克。证情重者加玄胡30克;舌质有瘀者加川牛膝30克;舌苔白腻有湿者加木瓜30克;年龄大,体弱者加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上药加水适量,煎熬3次,共取药液约1000毫升,兑匀后分4次一昼夜温服完。[王耀东,等.河南中医,1992(3):30]

白芍30克,威灵仙、当归、木瓜各15克,五加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陈平验方)

中药熏洗治跟痛症

威灵仙90克。水醋各半,水煎烫洗患侧足跟。

夏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备用。将草放入醋中浸泡1~2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倒入盆内先熏患处,待稍冷后,把脚跟浸入药液中1~2小时,每晚1次,每剂可用2日,6~8日即愈。

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每日浸50~60分钟。醋温下降后应再次加热,一般浸10~15日,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连续浸1~2个月,可望恢复。

制川乌、制草乌、宣木瓜、藏红花各30克。上药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趁热先薰后洗,最后浸泡。每日1剂,用2~3次。具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阻络和气血瘀阻型足跟痛。(《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透骨草、鸡血藤各30克,荆芥、威灵仙、牛膝、白芷各15克。水煎熏洗。每日1次,1剂用3日。功效:温经通络,化瘀消散。适用于足跟骨刺,疼痛不能久立,无红肿。

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醋100毫升。水煎熏洗。功效:祛风活络止痛,适用于跟骨骨刺。

威灵仙100克,川乌、草乌各30克,红花20克,天南星30克,穿山甲10克,皂角刺30克,细辛15克,苍耳子30克上药加入老陈醋1500毫升,浸泡1周后使用。先将醋倒入盆内,加温至60℃左右,将患足放入盆内浸泡1小时,每日2次。用后仍将醋倒回盆内继续浸泡。醋量减少,应予补充。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湿痹阻之足跟痛。《实用中医风湿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