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不倒宰相冯道
8835500000022

第22章 面试成功的秘籍(2)

更严重的是朱温一命呜呼之后,谁能接下梁国这一摊子?历史告诉我们,筚路蓝缕的开创者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人紧跟着继往开来,最终只会是春梦一场。如果继位者是个守城之主,就算没法开拓疆土,还可以看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继位者是个败家子,就什么都完了。秦始皇威风赫赫,堪称千古一帝,但是他一手创建的秦朝却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皇朝之一。无他,只是因为秦二世是个“儿卖爷田不心疼”的主儿,有多少家产都不够他挥霍。朱温都不是一个有前途的投奔对象,他的几个儿子就更加不用说了,冯道也就不趟朱温这摊浑水了。

刘仁恭虽然毫无信用可言,却在李克用、朱温之间游刃有余。刘守光继位之后全方位出击,处处树敌,才导致现在幽州危机四伏。可见,一个好儿子对于披荆斩棘的创业者是多么重要。不过,这些还在擂台上进行拳王争霸赛的群雄,有个好儿子的并不多。刘仁恭就不要说了。朱温的几个儿子,如朱友圭、朱友谦等,都不是可造之材。南吴杨行密,更是因为儿子不争气,传到第二代就控制不了局面了。歧王李茂贞的儿子也不怎样,李茂贞和蜀帝王建结为亲家,王建的女儿嫁给了李茂贞的儿子。结果小两口你嫌我穷我嫌你丑,这政治婚姻以离婚告终。蜀帝王建的儿子更加不成器,据说都是呆霸王。

现在天下不平,乱世英雄起八方。朱温、王建等人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刘守光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冯道却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冯道发现,他现在投奔的李存勖,除了做事漂亮之外,还非常有潜力。李存勖初生牛犊,几次力挫朱温,可以说是后生可畏。朱温虽然久经沙场,打下了半壁江山,不是现在的李存勖可以相比,但朱温已经步入老朽之年,即行就木,李存勖却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朱温死后,谁接朱温的班?朱温的几个儿子,可以说没有一个堪挑重担的。朱温尽管兵多将广,已经是强弩之末。李存勖崭露头角,潜力还没有挖掘,前途不可限量,应该投奔谁,不言而喻。

三国时期,曹操仗着出道早,而且狡黠多智,占有中原半壁江山。孙权靠父兄打下的基础,也在江东偏安一隅。只有刘备,尽管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其实是个卖草鞋的走鬼,没有占据尺寸之地。关羽、张飞等人却认定他基因很好,跟他不离不弃。果然,后来无论在荆州,还是在益州,他那个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皇族身份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刘备的DNA了得,倒霉的时候谁也不当一回事,不就是一个走鬼嘛,但是成功的时候,士人依附他就如鸟之归林,如鱼之归渊。最终,刘备完成了从走鬼到皇帝的跳变,关羽、张飞等人也得以裂土而封。同样,李存勖的年龄优势现在很多人还看不出来,但等朱温更老朽一些,他的优势就可以充分体现。

想到这里,冯道心中有底了,就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投奔明主,不能只看眼前得失,还要明见将来。今天下英雄,唯晋王与朱温,其他枭雄何足道哉?朱温白手起家,以致今天在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二,固然有过人之处。然而日午则西,月满则缺,如今朱温固然势大,却廉颇老矣,再也不复当年之勇。更兼朱温疑心病重,对昔日老将一再杀戮,征王镕无故铩羽而归,可知他其实重病在身,已经时日无多。”

听冯道说到这里,张承业要他打住,说:“朱温只是日益暴戾恣睢、喜怒无常、杀戮无辜而已,未闻已呈病容。”

到底朱温是不是身患重病,冯道也心中没底,但现在只好硬着头皮说下去了,说:“明公听说过扁鹊见蔡桓公吧?蔡桓公病在皮肤,只有扁鹊看出来,蔡桓公自己都不知道;蔡桓公病在肌肉,外人还是没法知晓,等到病入骨髓,方为庸医所知,已经不治。良医可见病情于未发,善断的谋士当然也可以观微知著,察觉真相。”

张承业点了点头,说:“也有一定道理。布局需要未雨绸缪,等庸人都可以看出朱温病入膏肓,这敌情就没有用处了。朱温患病在身,先生觉得对大局会有什么影响?”

冯道继续说:“江山大业,既要开拓者披荆斩棘,又要有后人继往开来。君子之泽,三世而后渐。曹操就有感而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儿子曹丕也不算差,但是缺乏统率大军的能力,结果军权旁落最后导致政权的旁落。”

冯道做刘守光的参军几年,基本上是参而不谋,但是几年的情报积累,使他对朱温阵营的人事十分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朱温的大儿子朱友圭,此人虽然颇有父风,为人豪爽,但并无父辈的勇武,更兼贪图享受,有父亲的缺点却没有父亲的优点。不过如果矬子里拔将军,朱友圭已经算是最出色的了。朱温的其他几个儿子,如朱友贞虽是谦谦君子,实际上做事优柔寡断,是乱世之主的大弊。朱友恭刚愎自用,更不会有人肯替他卖命。朱温也觉得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是可造之材,对他们一直没有委以重任。每次出征,都是由干儿子朱友文镇守大营。朱温病重,几个儿子都不堪大用,如今梁国可谓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绝非好去向。

张承业侍候李克用父子几十年,一直忠心耿耿,原因却很简单:李克用对他不错,而且救过他的性命,所以他要报答大恩。他从来不像冯道想得这么深。张承业问:“那朱温死之后,梁国会怎样?”

冯道只是觉得朱温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成器,至于朱温死后,梁会怎样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但是张承业问起,只得硬着头皮回答:“朱友文虽然有能力,但毕竟不是朱温的亲生儿子,在朝中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必然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等待朱温的安排。朱友圭日益失势,但一定不甘心坐而待毙,估计会对他的父亲朱温动手。如果成功夺取大权,则朱友文也在劫难逃。朱友圭的政权也不是名正言顺,他和他的兄弟之间还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后的结果是怎样,就不是我所能预测的了。”

尽管冯道对时局的预测还有些含糊,但是却说清楚朱温不管是病死还是死于非命,反正都已经时日无多,而且朱温死后梁国会乱成一团糟。张承业听到这里,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刘守光死期已到。如今朱温病入膏肓,义武、成德脱梁入晋,幽州孤立无援,不去讨伐它,更待何时?”

冯道只是猜想朱温有膏肓之疾,投奔他前途黯淡,因此才来到晋阳。没想到这是大计小用,张承业从冯道的分析中捕捉到有用信息,知道这是消灭刘守光的最佳时机。过去刘守光之所以能夹缝生存,就是因为朱温、李存勖互相干涉,不允许其中一方吞并幽州。如果朱温都命不苟延,两股力量失衡,就是刘守光灭亡的时候了。

张承业虽然跃跃欲试,却觉得冯道的预言实在匪夷所思,说:“先生的话虽然日后自有分晓,但现在却不知道先生是料事如神还是胡说八道。先生可以留在晋阳,如果所说属实,必受重用。”

张承业又问:“刘守光杀兄囚父,刘守奇去向不明,先生是否知道他的下落?”

冯道也不知道刘守奇跑到哪里去了,说:“刘守奇并非将才,奈何不了刘守光,在众人眼中,并无用处,因此他逃跑之后,无人关注。”

张承业笑着说:“先生见解独到,却不是参军之才。这个刘守奇,可谓奇货可居。先生好好给晋王效劳,不怕晋王不会待先生如国士。”

冯道听了,又高兴又郁闷。当初孙鹤就说他不是参军之才,现在张承业才和他谈几句,又说他不是参军之才,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宜做这一行?可是不做参军,他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不管怎样,现在已经在晋阳顺利谋取职位了。

当晚,张承业就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宴会,为冯道接风洗尘。同时参加宴会的有节度使判官卢质、推官豆卢革、巡官卢程等,这些都是晋王府直属官员。除了这几人之外,更有一位高人,姓周名玄豹。此人是著名的相士,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神棍,不过当时人们普遍迷信,虽然他并没有在晋阳担任一官半职,但是慑于他神功大师的威名,大家对他都毕恭毕敬,酒席饭桌上经常给他留一席之地。

在宴会上,张承业把冯道对晋、梁局势的分析又说了一遍。张承业对冯道赞誉有加,小伙子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出朱温已经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张承业又说:“周先生,你给冯道好好相一下,看他是不是前途无量。”周玄豹目光落在冯道身上,仔细端详了一番。冯道白天已经被张承业面试,如释重负,没想到晚上还要被周玄豹以这样的方式面试,真的哭笑不得。冯道外形村俗,相貌平平,一看就知道是从乡下出来的。过了良久,周玄豹才说:“冯生形貌质朴,做事沉稳,然而举止木讷,监军不必重用。”

冯道听了,几乎鼻子都被气歪。人不可貌相,又不是选美,怎么看到别人长得不怎样就判定没前途呢?不过他知道自己初来乍到,不便表态,只好耐着性子,任由周玄豹胡说。

判官卢质则反驳周玄豹的观点,说:“周先生之言不足为信,我看过杜黄裳司空的写真图,冯道酷似杜司空,他日定可担当重任。”

杜黄裳乃唐朝宝应年间进士,做过郭子仪的副手,曾经担任河中、晋、绛等地节度使,最后封邠国公,出将入相,位高权重。如果可以因面相而贵,杜黄裳前程远大,冯道也前程未可限量。

周玄豹见到自己在权威领域被人指责,面色很不好看。不过他以貌取人,卢质也是以貌取人,卢质的对他的反驳无可挑剔。

张承业也不太在意卢质对周玄豹的反驳,说:“卢判官认为,冯道在晋阳担任何职合适呢?”

卢质说:“晋王现在正好缺掌书记一职,冯生可以为晋王掌书记。”

掌书记类似今天的机要秘书,位不高而权极重。一般坐上了这一职位,都是前途无量的。梁国现任宰相蒋翔,当年就是朱温的掌书记,如今媳妇熬成婆,已经成了国内仅次于朱温的人物。就算卢质,也是掌书记出身,当年是李克用的掌书记。李克用死后,他并不像开茶馆的阿庆嫂说的那样人走茶凉,而是出任晋阳判官,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卢质怂恿张承业推荐冯道出任李存勖的掌书记,显然是觉得冯道前景极好才能担当如此重任。

卢程却说:“冯生并非出自世家,刚从幽州过来,未知深浅,又寸功未立,还不可重用。”

张承业也觉得如果这样就让冯道担任掌书记,实在太过草率,对冯道说:“我先向晋王保荐你做个巡官,如果局势真的如你所料,晋王掌书记一职非你莫属。”

巡官类似今天的巡视员,权力不大,级别却不低。这个职务可以用三个汉字来形容:尖、卡、斌,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文不武。巡官随时可以见到最高领导人,所做的工作就是随便走走,随便提提意见,却不用负责具体的事情。不过和今天当上巡视员就意味着仕途的终结不同,古代当上巡官,则意味着仕途的开始。冯道两手空空刚从另外一个阵营逃跑过来,张承业就保荐他做巡官,已经十分难得,冯道当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