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63900000004

第4章 机遇之手在召唤 (4)

格林打算在看到湖的时候拒绝大个子的邀请,然而那翡翠般的湖光美景把她的打算抛到了九霄云外。湖岸边停着大个子的钓鱼船,大个子取出一根最短的鱼竿,“拿着。”说着便把鱼竿塞在格林手里。

“这根正适合你。来,上船。”

大个子给格林示范如何抛竿:“把鱼竿的一头扔到你认为鱼会经过的地点,抛竿时要放线,然后卷进来,像这样。”

他们保持着沉默,只是当他们钓起了一条条鱼,把它们放进冰盒子时,寂静才被偶尔打破。“太棒了,不是吗?”大个子看着格林的神情像是在看着另一个成年人,就在这一刻,她觉得他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大个子一边吃午餐一边问:“在费城完成了事业后,你会回家吗?”这问题使格林想起她是离家出走的。

不,我不可能再回家,除非克利夫兰重新竞选总统。”

大个子凝视着格林,好久才问:“为什么你这么说?”

“因为我爸爸说这是‘永远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爸爸说如果一个总统竞选连任失败,他就不可能再次成为总统,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格林把头靠在大个子温暖的肩头上,不一会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她看见了妈妈和他们家的房子。

站在妈妈身边,格林好不容易才听见自己对大个子说的话音:“我可以再去吗?求你了。”

“为什么不,当然可以。”大个子说。然后他拉起缰绳,回过头来坚定地轻声告诉格林:“我相信克利夫兰会重新竞选总统的。”

当妈妈告诉格林这大个子就是克利夫兰时,她惊讶得几乎透不过气来。那天晚上的彩排,她的鼓敲得美妙极了。

天才推销员

一个人既有成算,若不迅速进行,必至后悔莫及。

——但丁

伍德鲁夫天性热情外向,可称得上是推销奇才。

“让全世界都喝可口可乐”——这就是他的目标。当时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开辟国际市场势在必行。他上台后,立刻增设了“国际开发部”,立志要把可口可乐推向世界。

然而,把这样一种略带药味的饮料推到国际市场,要使全世界饮食习惯各异的人都能接受它,谈何容易!

阻力首先来自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那些保守的元老们,老董事杜吉尔怒气冲冲地责问道:“我知道你上任后想显示一番,但你不能用全体人员的利益去孤注一掷。”

伍德鲁夫争辩说:“美国的食品能在国外销售,这么好的饮料为什么就不能在国外销售呢?”

杜吉尔也振振有词:“食品与饮料完全是两回事,不管什么人,对食品主要考虑的是营养成份,只要有营养,他们是愿意让自己的口味迁就食品的。而饮料只是消暑解渴,喝不喝都行,外国人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去迁就饮料呢?”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不管是哪国人都会有好奇心,这一点请不要忘记……”

杜吉尔相信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一样,只要推销方式得当,手段得法,国际市场就一定能够打开。

1941年,爆发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可口可乐陷入困境,国内市场不景气,向国外发展也一筹莫展。内外交困使历来精明的伍德鲁夫备感忧虑,“难道父亲一手创建的基业要败在我的手上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伍德鲁夫发愁时,老同学班塞出现了。

班塞在麦克阿瑟手下任上校参谋,这次临时回国,特意给老同学打来电话。

伍德鲁夫说:“难得你还想着我啊?”

“我不是想你,我是天天在想着你的可口可乐!”班塞豪爽地笑着说:“好长时间没喝上你那深红色的‘头疼药’了,在菲律宾热得要命的丛林中,真想喝啊!一下飞机,我就先喝了两大瓶,可惜我不是骆驼,不然真想灌上一肚子带回去慢慢消化。”

机会来了!敏感的伍德鲁夫从班塞的话中得到了灵感:“如果前线的将士都能喝到可口可乐,不就像是做活广告吗?那么当地人也会纷纷购买的,这样一来市场不就打开了吗?的确,战争不仅会带动军火工业,而且也会刺激其他行业的生产,刺激疲软的市场。

伍德鲁夫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他开始了他的宣传攻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大吹可口可乐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调节前线将士的艰苦生活”。但五角大楼的官员却连连摇头,只给了他“研究一下”的答复。

回到公司之后,伍德鲁夫发现形势逼人已不能再等,他决定展开一场宣传攻势,促使国际部的官员改变主意。为了一举成功,伍德鲁夫亲自指导宣传提纲的撰写,他说:“一定要把可口可乐与前方将士的战地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还要写清饮料对战斗的影响,可口可乐对前线将士的重要性不亚于枪弹,公司的成败在此一举,各位要用尽全力,使之一举成功。”

画册最终定名为《完成最艰苦的战斗任务与休息的重要性》,并用新版印刷,显得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小册子极力宣传在紧张的战斗中尽可能调剂战士的生活,当一个战士在完成任务后精疲力竭、口干舌燥时,喝上一瓶清凉的可口可乐,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不用怀疑,伍德鲁夫这一天才的宣传,使国会议员、军人家属和整个五角大楼为之倾倒。国防部不仅同意把可口可乐列入军需品,还支持在军队驻地办饮料工厂。

五角大楼的有力支持,使可口可乐公司受益匪浅,不到3年时间,公司共向海外输出了64家加工厂,销量达到了50亿瓶。在这一时期,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开辟了国际市场,还为战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可口可乐的成功,主要依靠广告的作用,而伍德鲁夫的天才也主要表现在这方面。伍德鲁夫天生适合这一工作,他热情奔放,富有鼓动性,他极为重视广告,经常亲自动手制作。

伍德鲁夫为了保证广告的质量,还规定所有分公司的广告宣传全由总公司负责统一制作。

至今,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广告、商标,都是正宗美国货,伍德鲁夫是利用外国人对美国的崇拜心理大做文章。

在191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费就高达100万美元。30年后,猛增至1000万美元,又过了8年,广告费再翻一番,到1958年,更是高达4000万美元。几乎没有哪家公司像可口可乐公司这样在广告上花大钱的。但这也正是伍德鲁夫成功的秘诀。

有备而来

谁不坐等机遇的馈赠,谁便征服了命运。

——马·阿诺德

莱斯·布朗是美国最著名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之一,备受大家的喜爱。他的成功事例已被人们广泛流传,激励着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

莱斯出生在美国迈阿密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非常好动,而且喜欢不停地说话。可是大家或许不会想到,日后成为播音员的他小时候却口齿不清,因此他被送到当地小学中一个专门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特教班,直到高中毕业。毕业时,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但是,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别人听了,忍不住嘲笑他,像你这样,连说话都说不清楚,还想去当主持人?莱斯听了也不怒,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他那间狭小的房间里抱着收音机专心致致地收听电台的主持人谈爵士乐,而且,他按照自己的想象创建了一个假想的电台。他用一把梳子当做麦克风,喋喋不休地向想象中的观众介绍唱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

终于有一天,莱斯鼓足勇气来到了本地电台。当时,这个头戴草帽、衣衫不整的年轻人被拒绝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里,莱斯每天都去找台长。最后,为了让莱斯知难而退,台长同意让他打杂,但是没有薪水。莱斯的工作是为那些不能离开播音室的播音员取咖啡或买午餐、晚餐。这对他来说,是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每天在优雅、整洁的办公环境下工作令他心情舒畅,更为重要的是,他每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著名的播音员,可以默默地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要把握住它。所以,每天在电台大楼里,都会看到莱斯忙碌的身影,无论人们让他做什么,他都愉快地接受——甚至做得更多。干完自己该干的事情,莱斯就全神贯注地在一旁默默观察播音员们的一举一动,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们的节目有什么特色,而自己还欠缺什么。晚上,回到自己的卧室,他就开始一遍又一遍认真地进行练习,为自己所确信的一定会到来的机遇而努力。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莱斯照例来到播音室的门外。那位叫罗克的电台主持人来接班了,他要主持长达四个小时的综艺广告。罗克从莱斯身边走过时,莱斯感觉到他今天有些不同寻常,脚步跌跌撞撞的,而且满嘴酒气。莱斯不由得心中暗想:也许这家伙坚持不到节目完毕就烂醉如泥了。不久,罗克说话果然语无伦次起来。正在这时,电话骤然想起,莱斯拿起听筒。电话是台长打来的,台长焦急地说:“莱斯,我看罗克出了问题,你能打电话通知其他播音员,让他们过来接替洛克吗?” “好的,台长,我一定会办好的。”莱斯放下电话,箭一般地冲进演播室,轻轻地把罗克移到一边,坐在了他期盼已久的旋转工作台前。他打开麦克风的开关,坚定而自信地说:“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莱斯·布朗,您忠实的音乐使者。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大家一起倾听音乐,品味生活。我保证带给你们一档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你们开心、满意。听着,宝贝,我就是你们最喜爱的人!”这次节目大获成功。

结果自不必说,莱斯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坐在了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宝座上。

一般人等待机遇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这真是很可怕的事。工作的热情和精力就在逐渐等待中消磨。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机遇的,只有那些勤奋工作奋发向上的人,才有看见机遇的可能。

暴风雨夜的奇遇

机会似乎是很诱人的,事实上有很多遥不可及和美好的事物都是骗人的幌子。最好的机会,就在你的身旁。

——约翰·拔罗斯

很多年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待在这里完成手边的订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对柜台服务员造成了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然拒绝了,说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待在这里,又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完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往返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在座落于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造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