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63900000030

第30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 (5)

丽莎认识一对夫妇,他们二十几岁的时候整天在为生活而忙碌着。当同龄人成家的时候,他们却忙着增加财产。当他们觉得生活已很安稳,想成家的时候,吉恩却已经39岁了。她一直都在试着怀孕,可没有成功。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你真的想要什么东西:一个婴儿,一次旅行,或者一台录像机,假设这些能够使你的生活更丰富,那就去争取,否则,一旦错失,机会就不会再来。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丽莎就懂得了这一点。那时候,父亲失业,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下的鱼杂,勉强度日。一天,当丽莎透过伍尔沃斯家的窗户,看到了一个红色塑料花的胸针,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她跑回家恳求妈妈给她一角钱。妈妈叹息着。那时候1角钱可以买到1磅(1磅约合0.45公斤)碎鱼。但是她的父亲却说:“让她买吧。你以后还能用这么便宜的价钱为她买来快乐吗?”那时,10美分买来的东西使丽莎感到非常满足。

丽莎有一些朋友,他们对待花销的态度让她震惊。有时甚至让人感觉他们非常荒谬。约翰逊一家连汽车都没有,但是去年他们竟然全家到夏威夷去度假了;伊夫虽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却拥有一件时装设计的服装,穿上那件衣服使她看起来像一个模特;还有艾达,虽然手头很紧,却开车带着她的4个孩子周游了全国,并在某天下午到一家童话旅馆喝茶。“服务生们戴着白色的手套,”她回忆说,“四人组合的乐队在餐厅里表演。还有小小的冰激凌蛋糕,桌上放着精致的洗手的小碗儿,水是香的,上面还漂浮着玫瑰花瓣呢。作为一次奢侈的代价,他们吃了两天的面包加奶酪。但是孩子们早就忘记了他们整个夏天手头有多窘迫,却依然记得那一次喝茶的经历。”也许这已不仅仅是为了一样东西而放弃另一样东西的问题。

加里在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他的父母决定让他上最好的课——尽管这意味着要开车把他送到60英里以外的波士顿去上课。母亲还要到图书馆去打夜工给孩子赚学费。朋友们都问:“为什么非要给这么小的孩子提供一流的老师,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今天,加里已经17岁了,他在一些国家最好的乐队里演奏过,并且获得了两所非常棒的音乐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如果他的父母当时只为他提供比较容易负担的训练,这一切还会发生吗?他的妈妈认为不能。

丽莎想,过着超出自己收入的生活并不是指你的花费超出了所得,而是指你的生活要与你对自己的最高想象相一致。搞清楚究竟什么使你快乐并且乐意去寻找它。也许你窘迫到为一根鞋带儿发愁,但是将孩子送去参加夏令营,或者为牙做一个牙套,这或许是对的。放任、奢侈、铺张——随你怎么叫,也许和你以后的生活相比,这些开销都是不理智的,但在你看来,可能更妙。它将改善你的自我感觉,使好心情洋溢在你生活的每一天。

你有两种方式安排有限的收入:或者认真细致地分配好哪部分用来吃、哪部分用来穿、哪部分用来支付交通费以及房租;或者冲动一些,适当地奢侈——在那些使你快乐的事情上挥霍一点,而跳过那些对你不重要的部分。

天生我才必有用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马林医生在读医科大学时,觉得一个医生让身体残废永不能复原的人和病入膏肓的人苟延残喘是最愚蠢的行为。马林主张让那些人无痛苦死亡,并且常和同班同学辩论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何必要来学医呢?”他的同学抗议道,“照顾残废和病入膏肓的人,正是医生的天职!”

马林总是反驳说:“医生的责任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病人完全没有康复的希望,那还是让他死了好。”

快毕业的一个晚上,他在医院值班,为一位住在贫民区的德国移民妇女接生。这位已有9个儿女的贫穷母亲所产下的婴儿,一条腿比另一腿短了许多。马林例行公事地向婴儿口中吹气,让他呼吸。但过了一会儿,马林心中就浮起一个念头:“何苦呢?他一辈子都会一瘸一拐地走路。别的小孩一定会叫他‘跛子’。我又何必帮他活下去?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一个人呢。”

不过马林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制止自己不去使那只肺脏运动,于是他继续努力。终于,婴儿发出喘气的声音,小脸渐渐红润,并且开始呱呱地大哭起来。

马林医生收拾好医具就离开了,一路上他不断谴责自己。他自言自语地埋怨着:“我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家人这么穷,本来小孩已经太多了!我为什么还要救这个有缺陷的小孩呢?少几个这样的残废人,对世界只有好处。”

很多年过去了。马林医生已经迁到一个小工业城市去行医。他的医术精湛,年轻时的激进思想已不复存在,如今的他只是许多辛勤工作的医生中的一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救死扶伤,即使病人生不如死,因为希腊名医、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思想,终于战胜了他的偏激。

马林医生是个不幸的人,他的独子和儿媳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小孙女巴巴拉便由他抚养。他对她爱护备至。但在孙女十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早晨,她醒来时说觉得颈部僵硬,手和腿都痛。

起初马林医生以为是小儿麻痹症,后来才晓得这是一种罕见的病毒传染病。由于病症不常发生,医学课本中只浅显地提了一下。马林行医一生亦从未遇过此症,请教几位神经科医生,他们也都束手无策。他们表示这是绝症,会逐渐恶化,最后病人会全身瘫痪或部分瘫痪。

“不过,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神经科的医生对马林说,“文章里谈到他曾治愈身患这种绝症的病人。他的名字是T.J.密勒。如果我是你,就会和他联络。”马林带了巴巴拉到密勒医生的小型医院里,密勒医生曾在那里以创新性的物理疗法治愈过各种瘫痪的病人。马林发现,密勒医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密勒医生发觉马林医生正注意他的腿部,便说:“就因为我这条跛腿,小孩都把我当自己人。孩子们叫我‘跛子’,他们都觉得这绰号很有趣。我喜欢这个绰号。我觉得比我的真名更亲切。 我的名字叫泰迪鄂斯,我一直认为这个名字过于严肃。我父母为我取这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个为我母亲接生的医科大学生。”

泰迪鄂斯!马林医生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他回想起当年做医科学生时曾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人呢。”那时是多么的盲目啊!

面对着这位能令巴巴拉重新走路的医生,他伸出了手。

他说:“有的人虽然有眼睛,对世界却毫无见识,比起这样的人,跛脚有什么关系。”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难以避免。面对曲折,有人失却了奋进的勇气,熄灭了探求自身价值的热情,而有人却确立了进取的志向,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从而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寻找快乐

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

维多利亚起床后,就阴沉着一张脸,她很是不开心,甚至不停地抱怨上苍不公平,因为她遇到的烦心事太多了。先是,狗把猫当做了最有趣的抓咬玩物,猫愤怒的嚎叫显然使它兴致倍增。这还不说,便池堵塞的水溢到了新铺的地毯上。那只猫又跳进了泡菜坛子里,它一脸苦相地拾起爪子,用力甩掉满身的汤水,一边谴责地望着维多利亚,好像是她故意把它的生活弄得如此痛苦。

维多利亚走进厨房想取一杯咖啡,忽然听到橱柜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声响。她轻手轻脚地打开柜门——一只老鼠竟然正捧着一盒麦圈大嚼特嚼!

维多利亚叹了口气关上柜门,让它尽情享用这顿早餐吧,反正那盒麦圈也毁了——它用不着吃得那么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二个人要来吃晚饭,可维多利亚还没出去采购呢。她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对自己大叫:“早告诉你别磨蹭!”

维多利亚把猫锁进卧室,把狗责骂了一通,它可怜兮兮无辜地望着她,好像根本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维多利亚穿上外套,身心疲惫地开车向商店驶去。

维多利亚把车在超市的停车场停好,凛冽的寒风用力扯着她的外衣。维多利亚三步并作两步走进超市,顺手抓起一辆购物车——可是车轮子却拐来拐去拒绝前进,还吱嘎乱叫地尖声抗议。她怨气冲天——这真是倒霉极了!

维多利亚决意至少要赢得这场购物车之战。她猛地把车推到收银台旁边,换了一辆车子。还不错,这一辆比较合作,轮子顺滑,悄然无声。终于有一线光明照进了她如此晦暗的一天。

维多利亚站在水果摊前,手捏一只梨时,一阵熟悉的吱嘎声刺入耳鼓,显然有人正使用她换掉的那辆推车——不幸的人!

维多利亚转过身正要脱口而出:“您怎么选了这辆该死的车!”可是眼前的一幕却成为她终身难忘的画面:

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满脸沧桑的皱纹,男人左手推着一辆医院运送病人的推车,右手拖着那辆“该死”的购物车。他毫不在意不听使唤的轮子和它发出的噪音,只顾忙着导引推车,好让他的妻子离货架近一些。

她是位鬓角灰白的虚弱的老妇人,有一双碧蓝的大眼睛。她的手脚扭曲畸形,头只能抬起一点点。他不时拿起一只水果,温和地微笑着递给她看,她则笑着点点头。他们用微笑和点头来互相回应,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已经成为别人注视的对象。

有人厌恶地摇着头——竟然把医院的推车弄到商店里来;还有人不以为然地窃窃私语。

维多利亚望着他拿起一个面包,那么轻柔地碰碰她的手。两人的默契使空气里满是爱的气息。维多利亚意识到自己这样直盯着人家不免冒犯,就强迫自己把目光移开,便向奶制品区走去,一边想再瞅一眼这对老夫妻。他们竟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她的心。

可他们已经转到别处去了。维多利亚一直没再看到他们,直到她买完东西回到车上。维多利亚发动马达时,突然发现了那对老夫妻。原来,他的小货车就停在维多利亚的车旁边,他正把东西放到车子里面,他的妻子就在推车上耐心地等着。

他匆忙走向车后,一阵劲风掀起了妻子身上的毯子。他充满爱意地把毯子四周重新掖好,那神情像是在床前为一个小孩掖被子,然后他俯下身,在妻子额前吻了一下。她举起扭曲变形的手,摸了摸他的脸。然后,他们都回过头来望着维多利亚笑了。

维多利亚也对他们笑了笑,两行泪水不觉滑过了面颊。

打破你心中的冰点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美国赛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作为一家铁路公司的调车人员,尼克工作的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任,不过他有一个缺点: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所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一不小心竟被关在一个待修的冰柜车里面。

尼克在冰柜车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然而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终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颓然地坐在车里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冰柜里的温度只有华氏零度,如果再下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赫然发现尼克倒在车里。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然而为时已晚,尼克的身体早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但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柜里的温度一直都是华氏61度,而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但尼克竟然给“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