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63900000027

第27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 (2)

然而,现在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她的整个世界都被粉碎了,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她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她开始忽视她的工作,忽视她的朋友,她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个好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应该死在战场上!”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她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她已经忘了的信——一封她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会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要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康妮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侄儿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在向自己说话。他好像在对自己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康妮以莫大的鼓舞,她觉得人生又充满着期望,她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对人冷淡无礼。她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

康妮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她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她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她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变化。她说:“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生命的褡裢

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伏尔泰

约翰和汤姆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聪明,学什么都一点就通,自然为自己的优势而骄傲。汤姆不聪明,尽管他很用功,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

与约翰相比,汤姆常感到自卑。然而,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只不过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事实上,聪明的约翰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什么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一点点地超越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了人间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你至死都没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看到了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致误了终生!而把汤姆的聪明却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看不到自己的聪明,只是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前!”

临终遗言

懦夫一生数死,丈夫只死一遭。

——莎士比亚

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聋的痛苦整整折磨了二十余年。这位伟大的乐圣生前给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不朽的音乐,而他临终前只留下这样一句令人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法国著名戏剧家拉伯雷临死时,他颤动着嘴唇,轻轻地说道:“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济慈是英国著名诗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已经来临时,就把他最后的思想表达在他的诗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长满了野菊花。”

英国诗人拜伦已厌倦了生活,厌倦了战争,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说道:“现在我想睡了。”说完,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龄,这位显赫一世的君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还显得精神饱满,他看到大家都围在他身边哭泣,他大声说:“为什么哭,嗯?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死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

拿破仑在流放时死于谵妄症。这种病发作时,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像发狂一样,在一次狂风暴雨中,他跳起来狂喊道:“我的上帝!法国民族!千军万马的首领!”

而美国总统威尔逊则死得很安详,面对死神,他说:“我已经准备就绪了。”

乔治·华盛顿一生办事雷厉风行、井然有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保持着这种作风,临终前他非常从容冷静地对秘书吩咐说:“我就要离去了,把我好好安葬,但要等我死后两天再把我的遗体放入墓穴,你听清了吗?”

美国杰出的医学家乔治·米勒临死之前还记着一个医生的职责,他辞别人世的最后的一句话是:“我真想记录下一个垂死的人的思维和感受,以便后人研究,但这是办不到的。”

笑容背后的秘密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汤姆刚从军中退伍时,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

一天,这年轻人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当他先把两三捆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

汤姆向警卫解释:“我不是学生,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七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

可是警卫一脸无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

两人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

汤姆心想,这一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七层楼梯20多趟,会累死人的!

后来,汤姆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搬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了。

回到印刷厂,汤姆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并且立刻到书店买了许多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活出个样子,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从此,汤姆天天闭门苦读,每当他偷懒、懈怠时,脑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乘电梯”被羞辱、歧视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后来,汤姆终于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汤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变成百万富翁。

一生的财富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歌德

一位黑人母亲带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女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试衣间,自己则站在门口望风,生怕有人看到。那情那景,让女儿感触良深。

又一次,女儿在一家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这位母亲再次说:“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蒂,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帽子都摸一下吧。”女儿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把每顶自己喜爱的帽子都摸了一遍,那个女店员只能站一旁干瞪眼。

对这些歧视和不公,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都会改变的。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她坚信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获得知识,做得比别人更好;教育不仅是她自身完善的手段,还是她捍卫自尊和超越平凡的武器!

后来,这位出生在亚拉巴马伯明翰种族隔离区的黑丫头,荣登《福布斯》杂志“2004年全世界最有权势女人”宝座,她就是美国国务卿赖斯。

赖斯回忆说:“母亲对我说,康蒂,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从‘白人专用’的店里买到汉堡包,而是,只要你想,并且为之奋斗,你就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

祈祷一块面包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的想法。

——歌德

四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外,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也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

手指创造的奇迹

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堪称为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

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构想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然后他们怀着不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建造他们梦想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