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63900000016

第16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1)

带着执着上路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伟略。

——巴尔扎克

安徒生很小的时候,他当鞋匠的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和母亲两人过着贫困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应邀到皇宫里去晋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

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蔼地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安徒生自信地说:“我想写剧本,并在皇家剧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这个有着小丑般的大鼻子,和一双忧郁眼神的笨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对他说:“背诵剧本是一回事,写剧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项有用的手艺吧!”

但是怀抱梦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去学糊口的手艺,却打破了他的存钱罐,向妈妈道别,到哥本哈根去追寻他的梦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过所有哥本哈根贵族家的门,没有人理会他,但他从未想到退却。他一直写作史诗、爱情小说,但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虽然伤心,但仍然坚持写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随意写的几篇童话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儿童的争相阅读,许多读者渴望他的新作品发表,这一年,他30岁。

直至今日,《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许多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仍陪伴着世界上许多儿童健康地成长。

谁会放弃

不要放弃你的梦想,一旦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

——迪恩·威顿

美国一个伟大的大学篮球教练,执教一个很烂的因为刚刚连输了10场比赛而开除了教练的大学球队。这位教练给队员灌输的观念是:“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过去的失败不算什么,这次是全新的开始”。

结果,第11场比赛打到中场时该队又落后了30分。休息时每个球员都垂头丧气,教练问道:“你们要放弃吗?”球员嘴巴讲不要放弃,可肢体动作表明已经承认失败了。

于是,教练问:“各位,假如今天是篮球之神麦克·乔丹遇到连输10场,在第11场又落后30分的情况,乔丹会放弃吗?”

球员道:“他不会放弃!”

教练又问:“假如今天是拳王阿里被打得鼻青脸肿,但在钟声还没有响起、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拳王阿里会不会选择放弃?”

球员答道:“不会!”

“假如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来打篮球,他遇到这种状况,会不会放弃?”

球员回答:“不会!”

接着,教练问他们第四个问题:“米勒会不会放弃?”

这时全场非常安静,有人举手问:“米勒是什么人物,怎么连听都没听说过?”

教练带着一个淡淡的微笑道:“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米勒以前在比赛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所以你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用坚韧达到目的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

詹姆斯·贝内特立志要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报纸。可1825年在他经营《纽约信使报》时遭到了挫折,1830年他的《环球》又宣告破产,此后不久《宾夕法尼亚人》又没有成功。失败像是他的死对头,总是接二连三地不邀而至,而他却痴心不改。

1835年,在14年的辛苦劳动和勤俭节约之后,他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和他合作创办一份新的日报《纽约先驱报》。贺拉斯·格里利拒绝了这个建议,但是给他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工。这两个人和贝内特组成了合伙关系。

1835年5月6日,《纽约先驱报》正式创办,当时它所有的资本仅能支付10天的花费。贝内特在华尔街租借了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在里面摆了一个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面架一块厚木板,就成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除了印刷之外,他们在这间陋室里做所有的工作,就此开始了这份在美国新闻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日报的创办历程。

当时,这样一种报纸的形式在美国还不为人知,属于首开先河,因为在此之前的报纸都是属于某个机构的。慢慢地,这些年轻人站稳了脚跟,开始一步一步地朝着理想迈进,他们的事业日益兴旺发达。他们的报纸以报道速度的迅速及时和报道内容的全面丰富及新颖独特而开始广为人知。与同类的竞争者相比,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要更胜一筹。为了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信息,他们往往是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

正如任何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历经波折一样,《纽约先驱报》的起步之路也是坎坷崎岖,但是,随着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观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的落成,《纽约先驱报》也宣告了它在报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坚持到最后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丘吉尔

法国陶瓷艺术家、质朴瓷器的发明者陶工贝莱德·柏里斯在研制陶瓷的过程中曾屡次陷入艰难的困境中,但他不甘轻易放弃内心祈求的理想,最终获得了成功。

16世纪早期,柏里斯出生在法国南部。他的父亲是个玻璃制造工人,家境贫困。柏里斯没能上学,但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学会了玻璃装饰这门手艺,还学会了在玻璃上制图、绘画以及读书、写作。

柏里斯18岁出门谋生,找了一份玻璃行业的工作,业余时间兼职从事土地测量。后来他到了东查热特城的圣特镇,并在此结婚生子,定居下来。为了养家,他勤奋工作,但仍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想到了彩陶绘画技艺。他对制陶工艺一无所知,又不能舍下妻女去意大利拜师学艺,只能靠自学,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希望弄清陶瓷制作和上釉的全部过程。

他先从研究制作陶瓷所用的材料开始。他买来一些陶罐,捣碎弄成粉末,加上自己制作的化合物,放进烤炉里烧,结果实验失败了。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全都浪费在了这种徒劳的实验里。一连几年,柏里斯都在不停地实验,烧掉了大量的木材,用了更多的药剂、土罐,最后,家里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

这时,他不得不去从事以前的行业,在玻璃上画画,测量土地,以维持生计。但他对制陶仍不死心。为了节省燃料,他把那些陶瓷碎片抱到附近一家砖窑里烧制,结果还是失败了。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柏里斯没有被击倒,他决定重新开始。他把新买的陶器捣碎,加入新配制的原料,拿到附近一个玻璃熔炉里去烧。玻璃炉的高温熔化了一些原料,但柏里斯寻求的白瓷仍没烧成,他又一次失败了。

后来的两年当中,尽管他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上了,但他仍以无限的热情从事陶制品的烧制工作。他决心做一次更大的实验。他在多块陶瓷碎片上撒上自己配制的原料,送进烧制玻璃的熔炉。经过4个多小时的烧烤,300多块陶片当中,居然有一块上面的原料熔化了,冷却后像玉一样洁白发亮。见到这块洁白的陶瓷,柏里斯哭了。这次小小的成功,促使他继续从事更大的实验。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柏里斯用了8个月的时间,专门建了一个烧制玻璃的熔炉。他制成了许多陶制模子,经过初步烘烤后,涂上釉药化合物,放进了炉子里。他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都买成了木柴。点燃熔炉后,他整天整夜坐在熔炉旁边,往里加柴。第一天过去了,釉药没有熔化。第二天过去了,釉药还是没有熔化。第三天过去了,釉药还是老样子。柏里斯憔悴万分,面色苍白,走路晃来晃去,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他咬牙坚持着。第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第六天也过去了,连续六个日日夜夜过去后,釉药丝毫没动!柏里斯几乎要绝望了。

柏里斯绝望之余,突然想起他研制的釉药可能有问题。于是他重新配制出新的原料,重新实验。可是他已经倾家荡产,哪来的钱买陶罐和木柴?尽管他的妻子和邻居们都骂他疯了,是个蠢猪,为那些无益的实验枉费钱财,但最后每家还是为他凑了一点钱,加上柏里斯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的一些,使他又买来许多陶罐和木柴,投入了实验。

熔炉点燃了,木柴熊熊燃烧,炉温急剧上升,但釉药毫无动静。所有的木柴都烧完了,釉药还没熔化。熔炉里的火即将熄灭,整个实验又将前功尽弃,这时柏里斯看到了花园的木栅栏。他奔向花园,把所有的木栅栏全部拔出,扔进炉子里,釉药还不熔化,他看见了家具和床板,还有木窗、木桶。可怜的柏里斯真是疯了,他把家里凡是能烧的东西全都砸断,扔进了炉子里。他的妻子和儿女哭着跑到大街上,眼看着家里的一切顷刻间化为灰烬。

柏里斯把一个完整的家亲手毁了,能烧的全都烧了,连房屋门板都被他卸了下来,所幸的是,最后一道火力终于烧熔了釉药。炉火熄灭,从炉子里取出那些进炉前粗糙难看的普通陶罐,冷却后,通体全都覆盖着一层均匀细密、洁白如玉的釉面!柏里斯成功了!巨大的喜悦让他手舞足蹈,一路喊叫着冲上了大街。柏里斯终于掌握了这盼望已久的秘密。

有志者,事竟成

斧头虽小,但经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

——莎士比亚

威廉·怀拉是美国推销寿险的高手,年收入高达百万美元。他的秘诀就在于拥有一张令顾客无法抗拒的笑脸。那张迷人的笑脸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苦练出来的。

威廉原来是全美家喻户晓的职业棒球明星球员,到了40岁因体力日衰而被迫退休,而后去应征保险公司推销员。

他自以为以他的知名度理应被录取,没想到竟被拒绝。人事经理对他说:“保险公司推销员必须有一张迷人的笑脸。”被拒聘后,他每天都在家里放声大笑百次,邻居都以为他因失业而发神经了。为避免误解,他干脆躲在厕所里大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去见经理。可经理仍说:“还是不行。”

威廉不泄气,仍旧继续苦练。他搜集了许多公众人物迷人的笑脸照片,贴满屋子,以便随时观摩。

他还买了一面与身体等高的大镜子摆在厕所里,每天进去大笑3次。隔了一阵子,他又去见经理,经理冷淡地说:“好一点了,不过还是不够吸引人。”

威廉不认输,回去加紧练习。有一天,他散步时碰到社区的管理员,很自然地笑了笑跟管理员打招呼,管理说:“怀拉先生,你看起来跟过去不大一样了。”这句话使他信心大增,立刻又跑去见经理,经理对他说:“是有点味道了,不过那仍然不是发自内心的笑。”

威廉不死心,又回去苦练了一段时间,终于悟出“发自内心如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笑容最迷人”,并且练成了那张价值百万美元的笑脸。

说不行的人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也不要怪别人不相信你。

——弗朗西斯

里维伦德·鲍勃·理查德是一个成功者。他曾在奥运会上得过冠军。

理查德获得冠军的秘诀是:决定试一试,并且马上行动。早在幼年,他就懂得:要实现某种目标,首先必须这样想,其次必须这样做。

理查德13岁时下决心当一名杰出的运动员。他选择了撑竿跳高,训练时间超过了1万小时,他从1万小时的训练中悟出了一个“秘密”:“你希望做什么——你决定做什么——决定你能够做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