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8748700000062

第62章 工会主席的民主管理措施(4)

工会密切联系群众,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和工会主席要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采用各种民主咨询的方法,真正了解、掌握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想法,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然后安排、部署工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做群众的知心人,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赢得群众的无限信任,群众才会把工会组织看成是自己的组织,信任它、爱护它、支持它,工会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正如列宁所说的:“联系群众,也就是联系大多数工人以至全体劳动者,这是工会无论做什么工作取得成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13.民主咨询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在工会日常工作中,民主咨询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主要有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会、工会主席接待日、工会工作意见箱、工会联络员信息反馈表、工会工作情况报告会、民主管理咨询活动等等。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基本的方式和途径。

问卷调查

这是近年来采用较多的一种民意测验的民主咨询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和集中群众的意愿或对某事的看法,具有迅速、方便、能作定量分析的优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要设计一份科学的问卷,反映群众所关心的若干方面的问题,或工会组织下一阶段计划中的几个方面的若干项活动,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列成表格;选择一定的范围和一定数量的群众,请他们认真填写;收回统计,归类分析。

召开座谈会

这是工会工作中最常用的民主咨询方法之一。要使座谈会取得预期的成效,召开座谈会要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座谈会的主题要明确。一般适宜召开专题座谈会,这样会议主题明确,容易把问题谈透,意见收集得比较全面。

(2)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要根据座谈会的内容,选择好参加会议的代表。若你想要了解下岗职工的生活情况,除必要的实地走访外,还可请一些对本车间、科室同志的家庭情况比较熟悉的人来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人数一般为7~8人,以不超过10人为宜,让参加座谈会的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3)要预先把座谈会的内容告诉参加者,让他们事先有思想准备。必要时,让他们有时间就座谈会要听取、征集的意见在本单位作一次调查、摸底。

(4)善于把握好座谈会的气氛、中心和时间。会议主持人态度要真诚,平等待人,虚怀若谷,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遇到发言者较长时间扯到非座谈主题时,要善于把发言内容引回到中心议题上来。另外,会议时间要简短些,切忌马拉松式的座谈会。

(5)认真做好会后分析小结工作,以达到召开会议的目的。

工会主席接待日

所谓工会主席接待日,即由工会主席或副主席定期、定点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这样做有利于群众直接向工会领导反映要求和意见,有利于密切工会干群关系。

除上述谈到的两个方面外,工会工作意见箱、工会联络员信息反馈工作等,作为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和意见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工会工作情况报告会,即定期召开会员代表会议,报告一季度工会工作进展情况等,也是提高工会工作透明度、接受会员群众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这些方法在部分企业工会推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4.企业民主管理咨询方法

企业民主管理咨询,这是基层工会主席遇到的一个比较有深度和力度的问题。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企业行政一方。企业民主管理咨询是工会和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和进一步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工会主席表达和维护职工具体利益,为职工说话办事的具体体现。工会主席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要在职工代表与厂行政民主管理咨询、协商对话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及时地、正确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要善于抓好民主管理的中心议题,议题要选择当前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

在企业民主管理咨询活动之前,工会主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与行政及需要参加民主咨询活动的领导同志联系,确定咨询、对话活动的内容和日期。

(2)制定咨询、对话活动的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目的、内容、对象、方法和步骤。

(3)落实参加对话的职工代表,请他们准备民主管理咨询的提问和建议。

(4)召开预备会,收集咨询对话代表准备提出的咨询问题。

(5)将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再反馈给咨询对话代表,请他们做好准备。

(6)将收集的问题筛选结果分类列表,送领导和有关方面同志准备。

(7)正式召开民主管理咨询会,要使会场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大家踊跃发令。

(8)咨询活动后,要抓好督促落实,扩大民主管理咨询活动的成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咨询活动方式,提高效率。

15.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

平等协商是指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与企业经营者以及双方的代表组织围绕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事宜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开展的商谈活动。集体合同是指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与企业经营者以及双方代表组织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工福利与保险等事项经平等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颁布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协商双方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首席代表应当由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未成立工会的,由职工集体协商代表推举。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该原则要义包括:双方代表均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对方;双方代表应具有对应的素质能力;双方代表应以务实的态度面对企业实际问题,尤其应当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着眼点;双方代表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技巧,使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双方代表应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执法观念,确保协商成果落实兑现;双方代表应通过协商机制保持经常性沟通和广泛接触。

实践证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运作是多层面的。但此项制度不仅应当以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为着力点,而且应当以切实维护和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归宿,同时各个不同层面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应当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互为条件,进而形成一种联动机制。与之相适应,多层面的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进,客观要求必须加快对劳动关系双方代表组织的培育和建立。一方面应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和健全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或产业工会组织,从而将本区域内各类企业的职工最大限度地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者代表组织,使之作为经营者权益的合法代表,直接参与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的订立。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努力方向是:

(1)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积极推进集体合同立法,使之成为协调和规范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项劳动法律制度。

(2)在企业层面推进的同时,积极拓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3)着力健全和规范平等协商机制,并切实强化对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工作。

(4)探索有关集体合同争议处理的有效新途径。

(5)拓展有关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业务或技术培训。

(6)坚持把集体合同制度和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并使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