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8748700000055

第55章 合理化建议与劳动竞赛工作(10)

总之,追求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统一,追求企业和职工的共赢,这是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所追求的目标。

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体,面对的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非公有制企业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方式来改善和创新内部经营管理,而劳动竞赛正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许多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通过竞赛来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和谐与发展,如此,非公有制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开展劳动竞赛也完全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

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加速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最终也符合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成为社会总产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它在吸收大量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上,更是作用卓著;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有些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地区,其贡献率甚至达到七成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利润,作为社会生产剩余的一部分,在发展社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最终也就保障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首先要符合的是国家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老板的利益。

(2)劳动竞赛能够与市场经济兼容。非公有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体,它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旧体制的束缚,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因而对市场的变化也最敏感,同样,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最大。在这种严峻的挑战性,非公有制企业迫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而劳动竞赛则不失为它们的最佳选择之一。这是因为,劳动竞赛是现代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人的管理为直接对象的一种组织方式。劳动竞赛包含的不是单一的某项管理,而是熔人、财、物、思想、行为为一炉的企业全部管理的综合,因此,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群体效应,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方式。既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它就不仅仅是局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是对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因为科学管理不存在国界性,也不受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关系的制约。因此,劳动竞赛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它能够和市场经济兼容,也可以在非公有制企业开花结果,这点正为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所证明。此外,还要看到的是,我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没有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因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及其相应享有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并没有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也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下行动,加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仍具有原动力。总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通过规范运作,还能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权益,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不仅企业欢迎,职工赞成,劳动竞赛本身也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与时俱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环境的特殊性

非公有制企业在所有制关系、经营管理方式、人员结构和职工队伍状况等方面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都影响和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的开展,所谓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环境的特殊性,主要就是指的上述这些方面。

(1)从工会工作情况看,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这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从目前情况看,经过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的积极努力,认真贯彻执行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都有很大提高,工会工作也在逐步开展。但存在的问题是,工会组建后,尚需进一步巩固健全;工作开展后,尚需进一步拓宽领域,提高水平;把职工组织起来后,尚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也对劳动竞赛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这些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绝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竞赛观念、竞赛方法和方式,必须从其实际状况和特点出发,认真研究其发展规律,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科学有效的范式。

(2)从职工状况看,劳动竞赛属于群众性活动,它是以是群众为基础,而非公有制企业中尽管职工人数不少,但劳动竞赛的群众基础却相对薄弱。这是因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来源不统一,而且成分相对复杂,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较低,抱的大都是“打工挣钱”的实际想法,有时还要为自身经济权益的实现而担忧,因而对企业普遍缺乏认同感。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取得生活资料而产生的生产积极性,这个积极性是自发的、基本的,是需要物质利益刺激的;二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主人翁所产生的积极性,这个积极性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而产生的,是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就是为了把职工第一层次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到第二层次。一般来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第一层次积极性表现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因为职工并非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在企业工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获取劳动报酬,以满足对生活资料的需要,在物质利益的直接刺激下,其生产积极性实际体现在生产线上的紧张劳动中。而第二层次的生产积极性则是潜在的、分散的,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才能激发的。因此,要在这样较薄弱的群众基础上开展劳动竞赛,难度就比较大。

(3)从经营管理看,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节奏十分紧张。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致力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多多赢利,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也就是这些方面。他们往往对劳动竞赛能否促进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持怀疑态度,表现出不感兴趣。此外,由于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定额的约束,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束缚。为了保证切身的物质利益,他们必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参加日益激烈的劳动竞争,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其他方面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与公有制企业职工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无论从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还是职工劳动积极性方面,非公有制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要开展劳动竞赛就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努力找到最佳结合点,这是对劳动竞赛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4)从所有制关系看,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劳动竞赛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其生产资料全部或主要是属于私人所有,私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尽管从政治的角度上看,他们仍是国家的主人,但从劳动关系而言,却体现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这种区别性,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而且对劳动竞赛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使以往通用于公有制企业的有关劳动竞赛的经验、方法等对于具有特殊性的非公有制企业来说已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了。正如有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所说,传统劳动竞赛那一套,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相当部分行不通。因此,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首先就要考虑到劳动竞赛如何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企业及其经营管理相结合,否则就难以运作,更谈不上取得效果。

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竞赛遇到的新问题。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环境的特殊性和近年来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探索与实践,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应注意把握处理好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