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给初学者的绘画手册
8741800000015

第15章 测量和透视画法 (1)

运用透视图法的一些规则,灵活运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并比较同一画作的不同部分,这些统统都能训练你的眼力,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一位伟大的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做事的方法没有唯一性,就像画葡萄没有速成方法一样。”

确实没有画画的配方,不过,有一些能够让年轻的画家摆脱困难,迈向正确的道路的方法。

运用透视图法的一些规则,灵活运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并比较同一画作的不同部分,这些统统都能训练你的眼力,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看这一章之前,确定你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建议,以及你是否能确保自己按照这些指示去做。

简单地说,在你画画的时候,你想了解什么?让你感觉最为头疼的是什么?你的画是不是不成比例?是太高,太矮,太瘦,还是太长?

正因为有诸多此类问题,我们才会有测量不同部分尺寸的念头萌生。

也许你会觉得你画的物体总是前倾或后仰,总之,就是觉得你画中的物体不垂直。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垂线来解决。

如果你打算画一座房子,一条街道,你很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看不到右边”,“看不到后面”,或者是“看不到前面”,这些问题不分顺序,都会出现。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研究透视图法的神奇之处,并且引用一些常识,纠正一些错误。

透视图法也被称为美术的语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画画,就像我们在学一门语言的时候,语法可以帮我们正确地说和写。

首先我们要讲的是比例问题。

如果你正坐下来打算开始画画,就先停下手里的动作,靠到椅背上,正对着你要画的物体,手臂向前伸直,手握一支铅笔或尺子,与眼睛处同一直线上。

接下来,单眼观测要画的物体,从铅笔或尺子的任意一段开始,拇指停在铅笔上的对应位置,接着将手任意向左或向右移动,仍然保持手臂向前伸直的状态,测量另一个部分,并将两次测量的结果做个对比。

然后回到你的画纸上。

对照你先前画的比例,看是否一致。

让我们假设你在画的是一件非常简单的物品,比如一个小篮子,而你正在迟疑你画的篮子是不是宽度跟高度不成比例。

同样的,手臂打直,握着铅笔,然后用拇指在铅笔上标出深度。转动手腕,拇指不动,对准篮子的外围,测量它的宽度并暗自比较:一倍,移动,两倍,再移动,三倍,搞定(也许根本没有三倍)。

放下手臂,然后看你自己的作品。

用你的食指和拇指在铅笔上量出篮子的深度,然后用同样的办法量出宽度。

用这个方法,你可以检查自己的作品的比例是否正确。

至于在测量的时候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又为什么要伸直手臂,是因为闭上一只眼睛可以更好地集中我们的视线,这样我们就能把视线集中在我们要画的物体,而自动缩小周围的干扰物。当手肘伸直的时候,手臂就能伸开到最大的长度。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会被自我欺骗,无意识地调整手的位置,这样测量的结果就不会准确。

伸直手臂,我们就能保证测量的时候都用同样的距离。

千万不要盲目地迷恋这种测量法,它只可以作为检查的工具,一种纠正调整的工具。先画,再测量。先测量然后在纸上标记出测量的结果,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对于画家来说也是一种毫无用处的把戏。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陷阱。我们越迷信这种测量方法,就会对自己的直觉越没自信。

如果你对自己的画有疑问,就用测量来验证。

如果你忍不住会在脑海里琢磨,“我是不是把鼻子画得太短了?”那就量一下鼻子的长度跟脸的长度是不是成比例。“我是不是把房子画得太高了,是不是比杨树高出太多?篱笆是不是比牛舍高出太多了?”那就量一下房子跟树木的高度对比,还有牛舍跟篱笆的高度对比。

也许,等你量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房子、树木、篱笆和牛舍的比例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你自己对自己画的平行线不确定罢了,比如房子的顶部,墙壁的顶端。

现在拿起你的铅笔或尺子,横放,然后握住一头,让它跟你的视线平行,别忘了手臂打直。闭上一只眼,然后上下移动铅笔,直到铅笔的顶部几乎与屋顶或者墙壁重合。铅笔和尺子的顶部非常平直,因此,任何的倾斜和偏离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屋顶、墙壁、盒子或者房子的平行线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校准。水平方向的校准完成了,垂直方向该怎么办呢?门楣、窗框和墙,我们该如何验证自己画的是直的?

找一根丝线或棉线,最好是黑颜色的,然后在一头绑上一块铅(或者是其他同样的重物也可以),这样你就拥有了人类最古老的工具——铅垂线。

伸直手臂,用食指和拇指抓着这根铅垂线,让它垂在你画的物体前。

铅垂线可以验证你画的门或者窗户是直的的还是歪的,把你的活页画纸或图画板竖起来,然后把铅垂线悬在有疑问的那条线上。铅垂线可以找出正确的垂直角度。

尽管有铅垂钱帮忙,但当你画更加复杂的物体时,比如在画一个巨大的盒子,一件家具,房间的一角,房子或者一条街道的时候,你就会遇上更加棘手的问题。

“我该怎么样才能画出远近不同的距离感?”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

也许当你是小孩子的时候,你就发现物体后退时,就会明显变小,其实你发现的这一现象,就是透视法的一个 规则。

你有没有经常玩这样的小游戏,用手指或者头发挡住眼睛,这样就看不到眼前的房子或者树木了。

你有没有发现,船只越接近水平线,就会变得越小;当一个人爬到远方的山丘或山顶之后,他也会变成一个小点;还有云层里的飞机看起来就跟一只苍蝇一样大?

因此,你完全可以确信,当物体后退的时候,它们就会变小。

换句话说,当物体后退,或者远离我们的视线时,它们就会在视野里占据小一点的空间。画中较近的物体,也就说近景,是画面里比例最大的;在画面的中间,距离中等的物体,会比近景小一些;而远景的比例则是最小的。其实这些只是经历的总结和精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会注意到。

当你面向大海远眺的时候,你的视野就会在海和天的交界处停止,这条交界线就叫做水平线。水平线就是你视线的延伸,它来源于希腊语,是界限之意。

水平线跟你的视线是同一高度,因此当你站在海边遥望远方的时候,你的水平线是低的。

现在,让我们爬到山顶,然后转向海的方向,同样的水平线就是你的视线。

当你站在山顶的时候,你站在高处,于是水平线也抬高了,跟你所站的高度一样。

水平线并不是经常可以看得到的,因为中间经常会有障碍物,但因为水平线就是画家视线的高度,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水平线的位置,并在我们的画中标出来。

也许这样说,你还没有直观清楚的印象。因为你可能住在城市里,高楼大厦阻挡了远方的视线。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再来做一次浅显易懂的解释好了。

想象一下,你坐着电梯往下,然后你站在电梯里抬头往上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周围大楼的窗户,屋顶和飞檐,都随着电梯往下而往下,仍然与你的视线齐平。

电梯着地之后,再摁下往上的键,让电梯往上,然后你现在看到了什么?是不是跟之前看到的反过来了?房屋的屋檐、屋顶和飞檐,都随着电梯的上升而抬高,但还是与你的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你眼睛的角度,决定了你水平线的高度。

当你画画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它是在我眼睛的下方,还是上方?”

当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观察门楣,门上的珠帘,还有挂在壁炉上面的镜子,看它们是在视平线的上方,还是下降跟你的视平线齐平?

现在还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不过这一次眼睛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橱柜的边,地毯、护墙板、暖炉的炭围,还有壁炉的围栏,它们跟你的视线是齐平的。

你站在铁路桥上,看铁轨向远方延伸,然后你就会发现,你脚下的铁轨很宽,而伸向远方的铁轨看起来则很窄小。铁轨延伸到远处的某个点时,就会变得狭窄,这个点就是没影点,透视画法中常说:所有向远方延伸的线都有没影点。

还有,当你观察笔直街道两旁的路灯时,就会发现远处的路灯看起来比近处的小,尽管你心知肚明所有的路灯高度大小都一样。

当路灯的高度缩短的时候,路面也会变窄,街道两旁的房子亦然。因为所有的平行线都会在没影点那里消失。

海平线,与房屋、道路以及隧道平行的线都会往远处延伸,套用我们前面说过的理论,它们都与我们的视平线(即水平线)齐高。通俗地说,没影点就是画中向远方延伸的线的交汇点。

裱了框的一幅巨大的画,就是能简单地说明平行线消失的极佳例子。

首先你必须确保画的边线是平行、等长的。如果你不确定,就用我们之前教的办法来检查一下。

现在把画挂在墙上,挂好之后,站在画的一侧,隔开几步距离,然后看向它的边框。近处的框架看起来是不是比远处的要大?换句话说,当相框向外延伸的时候,它就会缩小。

握着铅笔,伸直手臂,量一下最远处和最近处的边框,然后把边框线画长,直至它们相交在某一点上。然后,我们又可以发现,没影点就是水平线的交汇点,即我们视平线的交汇点。

现在,我们拿一个纸板箱,放在桌子上,站在可以看到纸板箱四分之三的角度,眼睛与它齐平,然后拿起铅笔开始画。

也许你会问,“线是该往上画,还是往下画?”

你看到盒子的顶部了吗?如果你坐着的高度和我一样,你就会说,“是的,我可以看到一点。”

如果我们能看到盒子的顶部,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眼睛所处的位置比盒子的顶部高,视平线也就必须有相应的升高。

盒子的顶部离我们的视平线最近,底部离得最远(中间部位介于顶部和底部之间)。因此,顶部的延伸线稍微倾斜,而底部的延伸线则有很大弧度的倾斜。

如果我们画两条线,一条稍微倾斜,一条则有很大弧度的倾斜,这两条线无限加长,结果会怎样?这两条线毫无疑问会在某点汇合,即与你的视平线(即水平线)汇合。

你坐的位置越高,越能清楚地看到盒子的顶部,反之亦然。

把桌上的纸板箱放到地板上,然后坐回椅子上,再来画放在地板上的纸板箱。

接着把箱子放到一个高度,比如把它放到6.5英尺高的橱柜上,再接着画。

当箱子被放在地上的时候,延伸线就会向上与你的视平线靠拢;当箱子被放在高处的时候,它就会向下。换句话说,第一幅画里,你的水平线高于你要画的物体,而在第二幅画里,你的水平线低于你要画的物体。

有的物体不只有一个没影点,我们刚刚画完的那个纸箱子就是这样。箱子是有棱有角的物体,它的每两个面都是平行的。

把箱子翻转过来,让我们来观察两个面,记住,不用测量,直接画出来。先粗略地画出它摆放的位置和角度,然后确定视平线是否高于箱子的顶部,也就是在确定水平线的高低。接着,我们在纸上画一条笔直的水平线,因为所有的没影点不管间距有多大,其实都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初学者也许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一直以为,不同的角度应该有不同的水平线。

海边的试验告诉我们,当我们站在海边向前看的时候,水平线也会笔直地向前延伸,因为水平线就是你的视平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同一幅画里画这么多条水平线呢?

换句话说,在画同一个物体的时候,不可能出现两条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