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厚黑学
8682800000027

第27章 你需要懂一点心理操控术(4)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通过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你的内心。所以要变得愉快起来,还得靠你自己。把愉快带入内心,用微笑对待每个人,让见到你的人也变得愉快起来。

抓住时机,逼其就范

美国华尔街大佬——摩根财团的老祖宗老摩根当年从欧洲漂泊到美国时,穷得只剩下一条裤子。后来夫妻俩好不容易才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据说,当杂货店卖鸡蛋时,老摩根由于手指粗大,就让他的老婆用纤细的小手拾鸡蛋。这样,本来不大的鸡蛋被纤细的小手一衬托,居然显得大了不少,老摩根的杂货店由此招来了不少鸡蛋生意。

如果说当年老摩根利用人的视觉误差,巧妙地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只能算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其后代竟然利用美国政府的困难,逼其就范,真是将商人厚黑学推到了极点。

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

费城的着名投资银行杰伊·库克公司也永远地关上了大门。库克因在南北战争中帮助政府出售国库券而名声大振,是投资银行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破产在当时的商业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事实证明,即便当时他能渡过危机,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难以应付日后摩根的挑战。

摩根在国内外出售证券的能力举世无双。1871年摩根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可谓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摩根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

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从1884年11月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狂潮。当时有个谣言很快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虽然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

投其所好,迎合顾客的兴趣

椰菜娃娃是美国商人针对西方国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玩偶。每个用碎布做成的娃娃,屁股上都煞有介事地打上接生医护人员的印章,还附有一张“出生证”,在上面印着它的姓名、手印和脚印。商店宣布,这种玩偶是从椰菜地里捡回来的孩子,因此,当顾客“购买”这些孩子时,必须办理“领养手续”。这样消费者购买娃娃时,就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半真半假的感觉,仿佛这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由于椰菜娃娃迎合了消费者害怕寂寞、希望有个不会添麻烦的孩子的心理,所以在1983年曾出现过抢购狂潮,甚至引发出暴力事件。

椰菜娃娃的成功,使我们看到,迎合消费者心理对顾客的购买行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商品的特殊包装、装潢、商标和品名,常常能给消费者以各种联想,唤起消费者的各种心理活动。

无独有偶,最近纽约有一家大百货商店附设的餐厅,向顾客出售来自北极远古冰河,有10万年历史的冰块,每35英两售价7美元,并可切成小块在冷饮中食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写道:一杯鸡尾酒里放入一块10万年前的冰块,看着它慢慢在酒中溶化,叫它奏出轻轻的迸裂声,会使人发思古之幽情,颇有浪漫主义情调。因此,餐厅2个星期便售出了250块古冰,老板看到有利可图,便与丹麦政府签订了进口合同,决心独家经营远古冰块。

由于消费者的历史知识、生活知识、科学知识以及风俗格趣、审美观点等知识素质和文化修养是联想的基础,所以产品的设计,广告的宣传,商品的包装与装潢等等,一定要研究具体消费对象的心理特征。例如椰菜娃娃在我国目前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之中,未必有那样大的魅力,远古冰块在炼钢炉旁,吃起来也不会产生思古之幽情……所以销售者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启发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回忆想象和向往,必须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切忌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例如,过去我国的消费观念是讲究实惠,对那些装潢太好的商品,容易产生“包装上花费太多不合算”的想法,因此,餐具的包装常常是光身瓦楞纸盒。可是,英国的市场讲究包装与装潢,看到我国出口的十八头莲花茶具的光身瓦楞纸盒,还不知道里面茶具的真面目,即产生陈旧、寒酸的印象。后来,伦敦的百货店重新为每套茶具加制了一个精致的美术包装,上面印有彩色实物照片,套在原包装的外面。这样,产品立即面目一新,给人的印象是高档、华贵,而且引起了对中国瓷器的种种美好联想,虽然售价一下子从每套1.7英镑提高到6.99英镑,但销路反而更好。

没有人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则会情绪激昂地参与进来。这种心理也可以为销售人员在销售中说服客户时所利用,主动去迎合客户的兴趣,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进一步的交流,为最终的销售铺平道路。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惺惺相惜”的情况,即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模式越相似,就越容易形成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

一般来说,相类似的人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愿意参加类似的活动,在共同的活动中既能彼此接近又能相悦,从而使人际间的吸引力增强。在看待问题上,态度会比较一致,情意相投,志趣相合,在一起交往能正确反映自己的能力、感情和信仰,并能够得到支持和鼓励,所以,比较能够友好相处。对相似的人来说,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因为彼此之间有共同话题,误会和冲突比较少,相处会比较融洽。即使本来并不太熟悉,也会比较容易消除陌生感,从而形成较强的人际吸引力。

因此志趣相投的人是很容易熟识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的。销售人员和客户之间也是一种社会交往,如果双方没有共同语言,那是很难进行交流的,更别说推销商品。如果销售人员能够主动去迎合客户的兴趣,谈论一些客户喜欢的事情或人物,把客户吸引过来,当客户对你产生好感的时候,购买你的商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然,销售人员每天都会与许许多多的客户接触,而自己也不是全能的,什么都喜欢,什么都知晓,并不能够迎合所有的客户。这就要求销售人员要博闻强识,了解的东西越多,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够自如地应付更多的客户。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定是一本“百科全书”,他们需要懂很多的东西,即使不精通,也要了解大概,一旦某天和客户谈起,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冷场,导致谈判无法进行。销售人员只有懂得越多,才越能找到和客户的共同点,使彼此相互吸引。

阿B是某装潢公司的销售人员,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客户、某公司的经理秦先生。见面之后,阿B先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做了大体的说明,使秦先生有所了解,并看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产品。但是这些枯燥的,像念经一样的东西,实在无法引起秦先生的兴趣。阿B发现秦先生已经产生了一些倦怠的情绪,如果自己再这样说下去,肯定会引起客户的反感,这样很可能就会使生意泡汤。于是他努力地寻找着能够吸引秦先生的话题。

这时他发现秦先生背后的书橱里放着许多关于《易经》方面的书,并且办公桌的案头也有一本看了一半的《易经》。于是阿B眼前一亮,找到了突破口。阿B说:“我想秦先生一定很喜欢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想必对《易经》也是十分有研究的吧?”

本来昏昏欲睡的秦先生听到阿B谈到《易经》,一下又有了精神,说:“是啊,略有研究。闲暇时喜欢琢磨琢磨。”

阿B顺势说:“其实,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特别喜欢《易经》,它思想深邃,包罗万象,把宇宙与生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透露出很多人生的真谛,很值得去研究啊!”

秦先生马上被吸引了过来,一下子有了兴致,和阿B讨论开来,阿B的一些见地与秦经理不谋而合,使秦经理很是高兴。谈到中午还不尽兴,秦经理非要拉着阿B一起吃饭,边吃边聊。简直就是相见恨晚,一下子亲密得不得了。

后来秦经理不仅买了阿B的产品,还和他成为好朋友。而这一切的因缘只是阿B在拜访秦经理之前不久,刚刚读过《易经》,那时刚好派上用场,迎合了客户的兴趣。

可见,迎合客户的兴趣对销售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如果阿B没有读过《易经》,也就难以找到和秦经理的共同话题,生意就难以做成。因此销售人员要想迎合客户的兴趣,就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外,销售人员还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无论是天文、地理、时事、娱乐,还是古今中外的人物和事件,多了解、多积累,说不定哪天就会派上用场,帮助销售人员成功地迎合客户兴趣,得到客户的青睐,从而为销售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销售人员的博学多才会给自己在销售中创造很多的便利,增加自己与客户的共同语言,引起客户的兴趣,使客户与销售人员惺惺相惜,为彼此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提供契机。销售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练好基本功,还要善于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发现客户的兴趣所在,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偏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