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49

第49章 党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1)

林丽芳

202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以学习、创新、超越为追求的全新管理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自诞生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掀起了一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熔炉,是领导干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党校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进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队伍是党校的中坚力量,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党校。党校作为培养、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的阵地,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永远保持活力,首先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党校教师成为这个组织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成员。也就是说,党校教师应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所以深入研究党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中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党校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更新、创新和升级换代的时代。这个时代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得日益丰富,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以至于使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党校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知识存量越来越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断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日益成为个人、学校、社会和整个人类共同的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校作为培养、教育党的各级党政干部的学校,是重要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群体,是培育适应当今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学历,有专长,社会阅历和经验丰富,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在很多领域比教师深刻得多。这就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反映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的更新上。所以说,党校教师如果不重新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党校教育。

(二)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发展力的竞争某种意义上是学习力的竞争,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干部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2008年10月30日正式发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党校的基本任务。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发挥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以及部门和行业机构的作用”。这是对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校是培养干部的摇篮,干部培训的好坏取决于党校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工作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盛衰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学习型政党的创建。所以提高各级党校教师的素质,已是刻不容缓,它是形势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

(三)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党校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又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党校必须适应时代特点,跟上世界发展步伐,才能永葆教育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接受党校培训的党员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今天绝大多数各级领导干部已经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基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且逐步年轻化。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进党校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理论学习、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这种变化,也决定了新时期的党校教育要探索新的教学特点。所以,党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时期的培训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以及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进行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建设党校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新时期党校教师的责任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导干部。目前党校教师由于比较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教育规律变化和学员的变化,要求党校教师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进行教育创新。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学校每引进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育方法,都需要教师更新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创造出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教师提升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使每一位教师自觉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提高技能、智慧和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建设党校学习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应当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党校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要将整个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教师团队,才能推动党校干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那么,怎样在党校中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有五点最为重要:

(一)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善于不断学习”。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党校教师必须审时度势,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一是走出狭隘的专业领域,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通过自学、社会调研以及参加学术活动等途径实现自身转变。对于党校教师来说,囿于一门学问,难以有所突破,只有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融汇相关领域知识的素养,才能有所建树。二是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学校中的学习必须贯穿于学校组织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对广大教师来说,学习更应贯穿于教师教学与研究的始终。三要注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即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边学习边授课,边学习边研究。四是注意将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强调学习后要产生新观念、新行动,推动教学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二)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

个体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确立自己真正的愿望,努力实现个体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的过程。学习的意义并非仅仅是获取知识,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也就是说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只有组织中每个层面的人都学习自我超越,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因此,促使每一位教师产生不断“自我超越”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是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起点和归宿。众多的研究亦表明:自我超越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个人愿景,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学习来说,教学实践是教师学习的直接来源,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的主要载体,学习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因此,党校教师有必要收集整理自己的教学事件,使之成为重要的学习与研究的资源,并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安排公开课、教研课、示范课、观摩课等,观看专家录像,组织讨论,参加专题研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团队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