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45

第45章 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共促产业发展研究(1)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253)、福建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1R068)联合资助。

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要: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对于福建台湾产业结构优化意义重大。目前福建台湾在人才合作与交流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仍面临人才资源存量不足,人才资源结构滞后,创新型人才紧缺等问题。通过人才需求分析指出闽台产业优化升级中所需共同培育的创新型人才类型,并提出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共促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有:构建闽台区域经济合作中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闽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完善区域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围绕闽台现代产业体系建构,优化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等。

关键词:福建;台湾;创新型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合作

Study on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Jointly Promot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HuaQiao University,Fujian QuanZhou,362021;China)

Abstract: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At present Fujian and Taiwan have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talents,but still suffer from issues such as inadequate human resource stock,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hysteresis and innovative talents shortag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Through analysis of talent demand in Fujian-Taiwan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Pointing out the required common types of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and Propos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jointly promote industry development:Construct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Oriented by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Perfecting regional combin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Optimizing the polic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modern industry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Key word:Fujian;Taiwan;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Industry Development;Cooperation

一、引言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科技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和人才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国家、产业还是企业层面都起着关键性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产业的优化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人力资本存量、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影响产业升级、产业创新、产业转移和扩散,进而影响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升级。”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这四大战略定位对构建海西人才支撑体系、提升闽台区域人才竞争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要求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之协同匹配。在闽台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合作培育人才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除了农业特色、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支持外,实现海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和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恰好是科技和人才的最佳载体。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是福建省的特色、优势和责任所在,因此从闽台区域合作和海西建设的现状和未来预测,研究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共促产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区域人才合作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综述

国外有关区域人才合作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克拉克定律。Clark[3](1940)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产业集群的有关研究学者认为,通过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创业者能够直接观察与接触到竞争对手[4],同时学习更多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开展集体学习(Collective Study)[5-7]。英国库克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创新人才集聚的网络系统[8]。区域创新体系强调要促进本地创新要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的互动,并通过促进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对产业发生作用。集群网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集群式网络内部人才和产业的多样性及其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9]。波特的“钻石体系”框架表现为人才集聚刺激产业集群,牵引需求、相关产业或企业、政府服务等不同元素进行网络化集结,驱动区域整体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

国内学者有关区域人才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与区域人才结构的研究,如赵光辉[11](2006)和吴中伦[12](2009)对区域人才结构进行了分类;潘晨光[13](2005)和毛瑞福[14](2006)在区域人才结构评价和优化方面的研究值得借鉴;李瑜芳[15](2010)以闽台区域信息产业人才合作培育为例,提出人才培育的区域合作完善模式,认为人才培育要从自我完善走向区域合作完善。在区域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孔令丞[16](2003)和张萍[17]等(2009)认为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两个导向维度,即为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李悦等(2002)界定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功能内容。另外,如菊莲[19](2007)和罗文标[20](2004)等对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互动性研究。

三、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共促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一)闽台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从人才资源存量的角度分析。

注:①数据来源于《2009年福建统计年鉴》;②表中统计数据均为人均数值(每万人、每千人),即以福建省各年总人口值为基数来计算各项数据。

人才资源存量的大小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反映。由表1可见,福建省无论是在学校数、专任教师人数,还是在校学生人数,2000~2008年间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截止2008年,全省教育财政支出达到23329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排名全国第19位。然而福建省财政性教育支出与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与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21]。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08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3所、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63所。从质量上来看,福建重点高等院校数量少,其中仅拥有部属院校1所、“211工程”高校两所。学科建设薄弱,在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没有工科。高校博士、硕士点总数不足全国数量的3%[22]。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福建省整体上人才资源存量不足,素质不高,创新型人才紧缺的状况严重阻碍海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表2可见,从学校数来看,2000年以来,台湾处于相对稳定期,而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则缓慢增长。同表1相比,台湾无论是在学校数量、专任教师人数,还是在校学生数量,均比福建高出数倍。福建在办学规模、师资以及受高等教育人才上都远远落后于台湾。尽管台湾高等教育的规模处于全国前列,人才资源存量相对较大,但高等教育总经费投入却因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出现不增反减(台湾每年的教育经费减少了近10%)的趋势。另外由于“少子化”现象带来的生源不足、教育资源过剩等问题造成教育质量和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使得台湾较大的人才资源存量出现质的缺陷。顶尖级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台湾产业优化和科技岛目标实现的障碍。由此可得出创新型人才资源存量的不足是闽台产业优化升级中共同面临的瓶颈。

注:①数据来源于《2009年台湾统计年鉴》;②表中统计数据均为人均数值(每万人、每千人),即以台湾省各年总人口值为基数来计算各项数据。

人才资源结构可以通过研究和实验发展人员(下称R&D人员)活动的主要指标分析。从表3来看,截止2010年,在R&D活动类型上,福建省人员配备的顺序依次是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分别为65218人、8090人和3435人,分别占85%、10.5%和4.5%;三项比值为18.99∶2.36∶1。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福建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人员比例偏低,严重扼制了原始创新的产出,而原始创新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不竭动力所在,这将直接影响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从表4来看,截至2008年,台湾R&D人员总数为240867人,在每百万人口R&D人员数指标上达到62.4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福建省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低,科技资源不足,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成为海西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区域人才合作有助于闽台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

(二)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闽台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