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18

第118章 “深化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分论坛综述

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秘书处

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根据省社科联关于印发“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组织方案”的通知,精心策划,按照学术年会的要求和学术年会的主题,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2011年卫生改革任务,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各项政策为背景,申报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分论坛,经会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以“深化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活动,提出了分论坛议题内容、论文征集方法、特色要求、举办方式、参加对象、举办时间和主题报告人推荐人选。经省社科联评选和领导审定,本学会申报的举办方案入选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分论坛。学会领导高度重视分论坛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把入选分论坛当作学会的学术荣誉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决心高质量完成举办分论坛的任务。2011年7月14日省学会发文通知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并举办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分论坛,于2011年7月29日上午7时30分至10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29日上午10时至下午在福州闽江饭店举办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深化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分论坛,参加分论坛的有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分论坛论文作者、省市区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高校师生等128名代表。

“深化医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福建省社科界2011年(第八届)分论坛,第一阶段学术报告会由王伟琴会长主持,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忠研究员(教授)作题为“中国公立医院支付改革与展望”学术报告,省新型农村医疗技术指导组组长潘宝骏教授作题为“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七年运行绩效与技术指导研究”学术报告。第二阶段三篇学术论文交流由副会长郑振佺主持并点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总会计师董星明高级会计师作题为“公立专科医院的补偿机制研究”的学术交流、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财务科长冯丹高级会计师作题为“医疗机构价格管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厦门市卫生经济学会课题组狄海涛会计师作题为“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的学术交流。三篇大会交流论文分别是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二批招标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2009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结题报告和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二次招标课题的研究论文。

张振忠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卫生发展战略、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研究,其中包括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研究。在医改政策研究中,对群众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报告人认为看病贵主要体现看病自付费用水平高、医疗费用增长水平快、药材和检查治疗项目多,也就是在目前医疗保障条件下,居民自付钱多、医疗费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认为当前医院运行的按项目付费是诱导医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其根源是补偿机制不合理造成的。报告人以此为背景作题为“中国公立医药支付制度改革与展望”学术报告。报告中他介绍了国内外医疗机构补偿制度和医院支付制度运行的状态,分析当前医院服务补偿内容和模式;同时详尽剖析了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因素,提出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虽然效率高,但对医生开单没有制约措施,没有解决合理治疗问题,会诱导过度医疗,造成资源浪费和病人自费负担加重。通过研究张教授认为实施支付改革是当前医改重要工作,并提出支付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改革方法和解决遇到问题的措施。他强调医改中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改变单一的按项目收费方法,采用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按疾病诊断分组和打包付费等方式。改革目标是控制费用,提高医疗质量,转换风险机制,实行多元化支付方式。他认为改革可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花最少的钱;可使医院机制转换,淡漠收入,能收多少算多少;可使医疗保障部门控制医保基金使用,避免风险。这样政府从中调整三方利益收益,从而解决“看病贵”这个难题,最后张教授对支付制度改革提出了八点展望。他强调支付制度实现多元化才是衡量改革的标准观点。潘宝骏教授是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者,七年之中历经制度建设、补偿测算、培训人才、具体指导,同时为了分析制度执行状态,积累了几十万个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和补偿的数据。潘教授作题为“福建省新农合七年运行概况汇报”学术报告。报告分析了福建省新农合制度运行七年的总体情况,总结七年来制度运行卓著成效,但存在问题,强调大力控制省、市级医院医药费,克服其人均住院费用高、自付费用占比高、总费用上升速度过快的现象。通过分析研究,报告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依据收集的七年数据,科学制定具体方案,争取“大病不出县”;二是重视政策研究和费用控制研究,在按“项目收费”前提下,用“督查”和“通报”等行为不是控制医药费用上涨的根本措施,最主要的是要实行支付制度改革;三是强调提高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比例,逐步提升农民实际利益;四是重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率。学术报告中专家回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分论坛的大会交流论文三篇,三位作者进行了充分准备,论文围绕卫生改革的中心议题展开。董星明交流论文题目是“公立专科医院的补偿机制研究”。作者提出,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在对药品加成实行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的政策后,过去以卖药为主获取一定毛利来维持医院发展的格局将很快被打破,原本发展就十分缓慢的公立专科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公立专科医院补偿机制,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分析公立专科医院的现状与新“医改”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公立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吸取以往“全额预算补助”和“差额预算补助”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立专科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的建议,对促进专科医院的补偿机制方面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冯丹交流论文题目是“医疗机构价格管理研究”。作者采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成本测算软件进行成本测算,利用医院的年终财务报表收集财政补助和人力支出等信息,把测算成本和省标准价格及财政补助进行比较分析,认为50个反映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中,74%价格明显较成本低,平均低47%左右,80%医技诊疗项目价格较成本高,平均高60%左右,价格无法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财政补助绝对数额与相对数额不足。作者认为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应该从实现成本、补偿和定价的衔接上寻找突破口,并分析福州地区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价格和财政补偿的关系,探讨针对现状的管理思路,为本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参考。厦门市卫生经济学会课题组交流论文题目是“医院成本管理研究”。课题组认为目前一些医院仍普遍以奖金分配为目的,造成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不统一,也不可比。为了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逐步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贵”问题,要求医院要建立全成本核算制度,降低运行成本,挖掘成本节约潜力,并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数据。因此医院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课题组认为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增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既向市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又是商品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必须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规律去考虑医院成本问题。课题组通过研究提出医院成本核算种类、成本核算要素、成本核算办法、成本分析与评价、成本考核;同时提交福建省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建议稿,对促进福建省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起到促进作用。郑振佺教授对三篇交流论文进行全面、精准的点评。会后与会人员还分组讨论医院改革相关问题。

本次分论坛主题切合当前卫生工作重点,贴近医疗机构和群众关心的话题,参加人员面广,有理论工作者,有卫生单位领导,有基层工作者,与会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卫生实践工作经验。学术报告具有国内顶尖的卫生经济学术水平,作者是本学科公认的专家学者。大会交流论文作者都是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是福建省卫生经济领域优秀学者和践行者。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演讲水平高,受到与会人员热烈欢迎。分论坛能反映福建省卫生经济学术水平,受到领导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