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甩不掉的尴尬
8546400000046

第46章 当你被火焰吞噬 (4)

从自己列出的计划表中画掉了“寻找代替品”这一步之后,我开始实施第三步。经过专家们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戒烟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周遭的环境,打破一些生活中的惯例或习惯。对于那些每天必须按时工作,而且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改变一下家里沙发摆放的位置,或者租一辆车去上班。对于那些工作日程安排没有那么紧密的人来说,解决办法就是去一个全新的地方待上几个月,观赏到全新的景色,拥有全新的日程安排,体验全新的生活。

正当我翻看世界地图册,想找到这个全新的地方时,休开始回顾他在全球留下的足迹。他给我建议的第一个国家是秘鲁,他曾经在那里上过幼儿园,后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们全家离开了那里,搬到了刚果,后来,他们又搬到了埃塞俄比亚,最后到了索马里。根据休的观点来看,这些国家都是好地方。

“我现在只是想戒烟罢了,等到哪天我想戒掉我的生命了,我们再去非洲和中东地区吧!”我对他说。

最终我选择了东京,这个我们去年夏天刚刚去过的地方。虽然那座城市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里的镶牙技术,那里的人们看起来就像嘴里一直嚼着生了锈的螺丝帽一样,如果有哪颗牙齿是健全的,那么它极有可能是一颗龅牙,或者已用铁丝加以固定,在牙龈处弯曲成了桥的形状,十分可怕。在美国的时候,我尽可能做到笑不露齿,甚至到了法国和英国,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但到了东京之后,那么多年来我头一次感觉到自己可以扬眉吐气了。除此以外,我还很喜欢那里的商场,里面的售货员会十分礼貌地和顾客打招呼:“欢迎光临!”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小猫温柔的呼唤声,如果所有售货员一起喊出这句话,那种感觉更是奇妙。每当回想起去年夏天为期三天的短暂旅程,我总是对那里的人们充满了好奇:年轻的女孩子们会无缘无故地把自己打扮成漫画中的模样;一个男人会在飞速骑车的同时,手中还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碗面,虽然碗里的肉汤眼看就要从碗沿处溢出,但他却不会让一滴肉汤洒出来。

我本来把日本当成吸烟者的天堂,不过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这里也开始明令禁烟了。在东京的许多地方,如果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烟在大街上走路,那么你就触犯了当地的法律。这并不是说你不能抽烟,只是你不能一边走路,一边抽烟。东京的户外放置了许多烟灰缸,虽然不像我希望的那么多,但起码还是存在的,上面都用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注明了简单的标语,例如:“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大街上随地扔烟头”、“考虑到您身边的人,请自带烟灰缸”,等等。

我还发现,在东京涩谷区的一家加油站里,那里的禁烟标语和插图更加发人深思,上面写道:“我手中攥着高达700度的火种,身边还有人走来走去!”“在我排放体内废气之前,我都会看看身后;不过如果我在吸烟的话,就不会这么做了”,还有“你手中的香烟和孩子的脸庞同高!”等等。

所有这些标语所传达的信息都和公民道德有关,吸烟的人有可能乱扔烟头,吸烟就有可能烧伤或者致盲你身边的人。在这一方面,美国和日本就有天壤之别,在美国的宣传画中,你只能看到对你摇晃着手指说“不”的人,那些“难道你就不明白吗?”或者“你怎么可能这样做?”的训诫最终只会激怒人们点燃更多的香烟,而不是将它们熄灭。

说到对吸烟者的限制,日本的做法和其他国家也恰恰相反,别的国家都将吸烟者往屋外赶,日本则把吸烟者都召集到屋里来,这样还可以从他们身上挣点钱。无论是在咖啡馆还是饭店,无论是在出租车里、办公室内还是旅馆房间中,那种生活就和黑白电影中放映的一样,古老而原始。和美国相比,这简直让人无法想象,不过和法国比起来,这儿正常多了。日本和法国唯一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香烟包装盒上的标语,法国的香烟盒上会印上这么一句话:“吸烟会导致死亡!”而且字体很大,估计在太空中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得到,但到了日本,无论是就字体大小还是内容来说,这种标语都要谨慎得多:“请注意不要过度吸烟,否则会有害您的健康。”

在这样一句话里,我们丝毫找不到“癌症”或者是“肺气肿”的影子,更不要说病病恹恹的人体器官的画面了。加拿大就会把这样的画面印到香烟盒上,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可以成功地让很多人戒烟,我只知道这样一来,香烟盒的外包装变得愈加丑陋、不堪入目。

说到日本允许在室内吸烟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倒退现象,因此,日本更像是吸烟者而不是戒烟者的天堂。但当我最终下定决心要戒烟的时候,我还是想到了东京,我希望那里独特的异国氛围能让我摆脱以前的生活,让我除了沉浸在痛苦以外还可以关注身边更多的事情。

十一月初,我们最终决定动身去东京,我还没来得及后悔自己作出的决定,休就在东京的港区①租到了一间公寓。那幢公寓大楼有很多层,住在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短期房客,房屋租赁公司给我们寄来了公寓的照片,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参观了一番。想到可以去东京,我还是挺兴奋的,但一想到去了那里,从此以后就要正式放弃香烟,我的心里还是有些不舍。那么多年来,我没有吸烟的最长时间只有十二小时,而且还是在飞机上,所以大概也不能算数。

一般来说,平均每天我都会抽一包半香烟,如果恰逢我喝醉了、生病了或是在交稿的前几天需要熬夜,我就会抽得更多,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会感觉头昏脑胀,憋得喘不过气来,嘴巴里就像塞进了一只肮脏的拖鞋一样难受,这些完全是尼古丁吸食过量的症状。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我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开始抽烟。我曾经试图说服自己先倒上一杯咖啡,再点燃手中的烟,但这项计划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半途而废了,当时我脑袋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必须要先清醒过来。

为了做好全面的戒烟准备工作,我开始细细地观察每一支香烟,思考自己到底是如何将它们一支接一支地点燃的。有些香烟是我在的确需要的情况下点燃的,例如从牙医的办公室或者电影院出来之后,但在其他情况下,吸烟的理由则显得牵强起来:“只要我抽根烟,公交车就会出现了”,我会这样告诉自己;“只要我抽根烟,自动取款机就会吐出更多的钞票来。”家里的电话响了,或者门铃响了,我都会抽根烟,甚至街上呼啸而过的救护车都成了点燃香烟的理由。到了日本的话,那里的门上一定也有门铃,救护车上也会有警报器,只不过我怀疑会不会有人

①港区:日本东京都内 23个特别区之一,是一个聚集着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气氛浓厚的地区。

来敲我们的门,再加上时差问题,我也不期待会有很多打给我的电话。因此,当我一个人冷静下来的时候,有时会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这次日本之行的安排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2006年夏天,在开始为期三天的东京之旅之前,我去买了一张学习日语的光碟,里面都是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例如:“早上好”、“能给我一把叉子吗?”之类的句子。其中翻译过来的英语句子都是以正常的语速朗读出来的,但录音中那个说日语的女人语速却极其缓慢,而且听起来犹豫不决,“你……好……啊……”她会这样说,“早……上……好……”。我记住了她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就自信满满地去了东京,到了那里之后,一个看门人陪着我和休参观了我们的旅店房间,我毫不费力地用日语告诉他我很喜欢这里:“我……喜欢……这里……”我说。到了第二天,我又用日语和那个看门人开了几句玩笑,他很有礼貌地告诉我,我说起话来就像一位女士,而且很明显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年老妇女,“你可以再将语速加快一点儿。”他建议说。

那次去东京,很多人听了我说日语之后都笑得前仰后合,但我却丝毫没有遭人嘲笑的感觉,相反,我却觉得自己正在表演魔术,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感受,就好像忽然从耳朵里变出了一根香肠一样。我刚到法国的时候根本不敢张口说话,但在日本,我却发现尝试说一门新的语言是如此有趣,去东京前死记硬背的那五打句子帮了我的大忙,离开那个国家以后,我学习日语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起来。

于是我再一次开始自学日语,这次我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学习计划也更加系统。我买了四十五张光碟而不是一张,录音者听起来很年轻,是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小姑娘,他们也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故意放慢自己的语速。那套教材的特点主要是让学习者反复练习听说,并没有要求会读会写,虽然教材的说明中并没有建议记住新单词,但我总是会在学习完一课的内容之后,将新单词和词组抄写在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卡片上,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复习巩固,还可以让别人对我进行测验。休没有耐心测试我,所以我就让姐姐丽莎和妹妹艾米来帮这个忙,当时她俩到巴黎来和我一起过圣诞节,我每天晚上都会把我的学习卡片递给她们。

“好吧!”丽莎就会问我,“如果我是个教授二年级学生阅读课的老师,你应该怎么问我?”“我还没学到那里呢!如果是没写下来的,那我就肯定还不会说。”

“噢?是吗?”然后她就会抽出一张卡片,皱着眉头看着上面的字说,“好吧,那就试试这个。‘今天下午你要去做什么?’这句话用日语怎么说?”

“是不是这样:Gogo wa, nani o shimasu ka?”“那么‘今天下午你做了什么?’你会用日语说这句话吗?”“嗯……不会。”“那你会不会说,你和你姐姐看了一部特别糟糕的电影,里面有一

条龙。你会说‘龙’这个单词吗?”“不会。”“我明白了。”她说,当她又将手伸向另外一张卡片时,我变得愈

加绝望了起来。如果是艾米测试我的话,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如果你想向别人

要一支烟,你会怎么说?”“我不知道。”“这句话用日语怎么说,‘我想戒烟,但一直戒不了’。”“我还是不知道。”“那你试试这句话,‘如果你给我一支烟,我就给你口交’。”“你只能问卡片上写的句子!”

“那你还是说这句吧:‘天啊,我怎么胖成这样了啊!你知道自从我戒烟以后胖了几十斤吗?’”

“其实,”我告诉她,“我觉得还是我自己复习比较好。”

在动身前往日本前的几个月里,我和一些已经戒烟或者曾经尝试戒烟的人们认真地谈了谈,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取取经。在他们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曾经坚持连续好几年都不吸烟,后来他们母亲或继母去世了,或者家里的狗长了龅牙,于是他们就又开始吸了。

“你认为自己是不是为了重新开始吸烟,所以专门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呢?”我这样问他们。

所有人都给了我否定的答案。

总之,根据他们的经历来说,你永远都处于重拾这一习惯的危险之中,大概你已经坚持十年不碰香烟了,然后“砰”的一声,你的生活又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姐姐丽莎就是在放弃了香烟六年之后又重新拿起了烟盒,她曾经告诉过我,别人也曾这样对我说过,如果你重拾了这个习惯,再想戒掉就难上加难了。